為何劉備當了漢中王就把原來漢獻帝授予他的爵位官職都辭了?

先啟歷史


這個問題,先看看劉備在當漢中王之前,拿著什麼官職爵位。

  • 軍職:左將軍。

  • 地方官職:司隸校尉、豫州牧、荊州牧、益州牧。

  • 爵位:宜城亭侯。

拿到漢中王后,就變成:

  • 軍職:大司馬。

  • 地方官職:司隸校尉、豫州牧、荊州牧、益州牧。

  • 爵位:漢中王。

【劉備的遊戲形象】


很明顯,劉備把自己的軍職和爵位升級了,較低的“左將軍”和“宜城亭侯”印綬對自己就沒用了,派人送回去給許都,這是正常操作。

劉備並沒有把所有的印綬都交回去,這是其一;

——劉備手裡的地方實權印綬,他一個都沒有交上,這裡的考慮是,在許都方面,這些官職早就有其他任命了,劉備交回去,反而讓自己顯得被動。

劉備手裡的印綬,不全是漢獻帝授予的,這是其二;

漢獻帝給劉備的印綬只有“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這三塊。

【漢獻帝影視形象】

下面,筆者說說劉備手裡的四塊地方印綬的故事。

豫州牧印綬

豫州牧印綬是劉備在建安初時獲得的,自從劉備脫離曹操後,許都曾讓司馬朗(司馬懿的哥哥)等人擔任豫州刺史。

荊州牧印綬

劉表手裡的荊州牧印綬是傳給了劉琮,隨著建安十三年(208年)劉琮投降曹操,荊州牧印綬就被回收到了許都,隨後曹操以李立擔任荊州刺史,劉備則擁護劉琦為荊州刺史,以為對抗。

一年後,劉琦就病逝了,劉備就自稱荊州牧。他手裡的這塊“荊州牧”印綬是自己刻的。

司隸校尉印綬

在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帶兵入蜀,益州牧劉璋在涪縣接待劉備一行人,然後互相表奏官職“玩”。

劉璋表奏劉備為: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

劉備表奏劉璋為: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

實際在軍職上,劉備還是拿著“左將軍”印綬,這個“行大司馬”印綬,劉備是在稱漢中王時才確認的,以史料記載看來,劉備只刻了一個“司隸校尉”印綬,認可了這個身份。

益州牧印綬

這個益州牧印綬就簡單了,就是劉備打敗劉璋後,拿到的。劉璋的這個“益州牧”印綬當然是老爹劉焉傳下來的,有朝廷認證,是真的。


當然,曹操聽說劉備奪了益州後,也不可能服氣的;在許都(曹操)方面,先後以漢陽人楊阜、趙昂領益州刺史的,這兩位都是遙領,並沒有抵達過益州。後來,趙昂是跟隨夏侯淵在漢中與劉備作戰,兩人一同戰死(被黃忠所殺)。



潯陽鹹魚


漢末大亂,劉備入川后又佔據漢中,趕走了曹操,又兼有荊州之地,此刻的劉備到了人生的巔峰狀態。繼而在漢中稱王,是為漢中王,但這個王,卻不是許昌的東漢王朝所封。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稱王后曾向漢獻帝上表,退還了東漢朝廷曾經授予他的“漢左將軍”和“宜城亭侯”的軍職和爵位。

【三國志·先主傳】: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此舉意味深長,一直以來,劉備有著“皇叔”這樣的名號,東漢朝廷也很早授予其“漢左將軍”和“宜城亭侯”,不過在那個亂世,如果手裡沒有強大的軍隊和地盤,爵位和名號都是“空頭支票”。在佔據荊州和四川之前,劉備如喪家之犬,掛著空頭名號也只是讓人貽笑大方。

時過境遷,如今劉備擁有荊州四川漢中三地,這個小小的亭侯和左將軍就與之割據的身份和地位不相符合了。

在這個給漢獻帝的上表中,劉備引用了西漢初年劉邦封立諸侯國的典故,意為朝廷應該封他為諸侯國的國王,以便於他號令天下討伐漢賊曹操。

【三國志·先主傳】: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之藩翰,心存國家,念在佴亂。

我們不知道漢獻帝后來到底有沒有看到這個上表。反正最終東漢被曹丕所篡,而劉備集團也始終未能進入中原。


先啟歷史


劉備進位漢中王,是展示他興復漢室的決心。

劉備一生都在追隨他的先祖劉邦,當初劉邦佔漢中而封“漢王”,劉備據漢中而進位“漢中王”(為避諱劉邦,不稱漢王),不過此時的漢中已經與劉邦時代截然不同,此時漢中因為戰爭破壞已經是空架子。不過,劉備不在乎,他要的是向天下展示他興復漢室的決心,劉邦出漢中而定天下,他劉備也可以。

“漢中王”是劉備想要的,而漢獻帝之前所賜予的爵位官職反而是一個技術上的小麻煩,下面我們來分析。


從法理而言,劉備得漢中王稱號有兩個途徑:一是來自朝廷的分封;二是自封,但自封也得走手續(天下共主漢獻帝還在,否則就是僭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由許靖等人策劃下,公元219年秋《漢中王勸進表》遞交朝廷。實際上,劉備明白,朝廷名存實亡,都是曹操在把持。劉備只需要昭告一下就可以了。

但這裡有個技術上的小麻煩,那就是之前漢獻帝賜予劉備的爵位和軍職。一般情況下,爵位和官職都是按序列晉升的!按照序列,由“左將軍”和“宜城亭侯”而授王,其中差了幾個階梯,成為一個小麻煩。

不過,這也難不到以許靖為首的參謀團隊,他們上表請辭,原來的軍職爵位不要了!直接進位漢中王!

所以,劉備辭掉漢獻帝所賜爵位和軍職,沒有特別的原因,只是一個稱王過程中的技術處理。

如果仔細看曹操進位“魏王”而後加九錫的過程,我們就能理解這種封王遊戲的步驟。

1.公元213年曹操被冊封為“魏公”

2.公元216年晉封為魏王,加九錫。


所以,如果按照曹操的步驟,劉備要先封“漢中公”,再進“漢中王”,步驟繁瑣,不如一步到位,所以劉備辭爵位和軍職僅僅是一個技術處理而已。

關注(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分享“歷史都是新鮮事”。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公元219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奪取漢中,自立為漢中王。其實自黃巾之亂以來,漢朝民望漸低。本來劉備還能憑著漢朝的官職來給自己謀好處,可後來漢朝越來越不值錢,漢朝官職也就越來越雞肋。最關鍵的是,公元218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建安二十三年(218)正月,少府耿紀、太醫令吉本、司直韋晃等人認為曹操必將篡漢,在許都起兵反曹,準備劫持獻帝進攻曹操的大本營鄴城。耿紀等乘夜攻打曹操設在許都的丞相長史王必,王必受傷逃至許都南門,與潁川典家中郎將嚴匡合力將耿紀等人斬殺。政變遂告失敗。曹操為此大興冤獄,耿紀、吉本、韋晃等人皆夷三族,牽連致死者甚眾。這導致漢朝最後的勢力也沒了,所以如此看來,劉備還不如自己當皇帝來安撫人心。可他也不能就那麼直接說當就當,於是,219年他先當漢中王。這等於是劉備當皇帝前的過渡階段。所以,他要先辭掉漢朝的官職。


天龍寺方丈


這個漢中王只是手下表奏,也就是寫封呈遞表章給漢獻帝,然後自己稱王。

軍閥割據時期,不過是表面尊重漢獻帝,根本不需要得到朝廷批准(曹操這個大丞相那也不會批准啊)。

既然自稱漢中王了,以前那個左將軍和宜城亭侯自然就不能再要了。


四川達州


這個王是下屬推舉的,獻帝同意不同意都當定了。應該說,曹操在,獻帝也不敢同意。所以,劉備要自立了,這是一個信號。所以,他告知獻帝一聲,等於昭告天下,讓皇家和曹操收到這個信號,皇帝封他說官,辭掉也是自立的過渡。不知道我的理解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