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楯之:三談通證經濟

文 | 何楯之

核財經app獨家 6月份以來,加密數字資產市場總體上處在熊市當中,比特幣或瑞波幣等價格的起起伏伏也經常刺激著市場情緒,而有關通證經濟的話題熱度在持續延燒,行業對通證經濟理解的加深,無疑會為市場的回暖蓄勢動能。


何楯之:三談通證經濟


​我之前寫過兩篇有關通證經濟的文章(何楯之:再談“通證經濟”)(“通證經濟” 需要祛魅),加上這篇總共三篇,算是我對通證經濟的一點思考,其中可能會有一些重複敘述,請讀者見諒。

通證經濟的核心要義有三點,一個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信任和點對點機制,可以降低交易費用,提升經濟過程的效率。二是通過通證的發行,流轉和消耗,增加了資產流動性,提升了經濟活動的價值。三是良好的通證機制設計,實現生態內各類角色的利益分配,可以解決經濟活動的激勵問題。這三個特點相輔相成,共同展現通證經濟的魅力。

有意思的是,第二點和第三點的思路未必侷限在區塊鏈上,而是對更廣泛的經濟活動都有啟發, 因此有人主張通證經濟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範圍。

降低交易費用,提升資產流動性,提供良好的激勵機制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徵,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和參與人群的擴大, 這些特徵將會發揮巨大的效用。

有人甚至進一步延展,通過對公司的通證化改造,原來中心化的管理結構會轉型為社群自治形態,原來中心化的利益分配結構會變成以通證為表徵的利益共享生態。

然而,這些對通證經濟的美好願景描繪,不但在技術實現上依然面臨巨大的障礙,也存在對傳統智慧的誤讀, 其中很多並不符合經濟邏輯,必須重新審視,謹防陷入烏托邦陷阱。

基於目前流行的對通證經濟的敘述,需要重新審視的幾點是:

1、通證經濟的財富創造或者價值創造源在哪裡? 區塊鏈技術的免中介,信任機制,當然可以帶來很多領域的流程優化,組織重構,信息透明可追溯,進而提升經濟活動的效率,這些在聯盟鏈和私有鏈領域效果很明顯,但這種交易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技術應用帶來的效果, 目前也受制於區塊鏈技術障礙,應用範圍相當有限,新價值創造功能有限, 和通證經濟倡導者所描繪的宏大圖景相距甚遠。

2、通過Token發行和智能合約,可以打破傳統金融體系的壟斷,降低融資門檻,支付也可以幾乎零成本進行,這本來是通證經濟最有想象力的領域之一,但受制於現實利益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政策和法律障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功能都無法充分發揮。通證的一大特點是可以更便捷的定價,更便捷的流通,無論是權益單位的細分,權益流轉的範圍,流傳方式的選擇,和傳統的股權憑證相比較,當然都有很多優勢。 不過受制於目前的監管環境,加密資產市場整體規模還很有限,交易深度和廣度都無法與傳統金融體系相媲美, 因此還無法容納通證經濟項目的大規模擴張。

3、區塊鏈上的內容和遊戲等行業,作為鏈上原生資產,應該是通證經濟最好的展示舞臺。通證經濟的倡導者也以數據確權和利益共享等誘人前景來描述這些資產, 認為將顛覆原來以數據壟斷和利益中心化為主要特徵的公司寡頭。 表面上看,公司是很中心化的一種組織形態,股權結構,業務決策,利益分配都有明顯的中心化特徵,但是這只是事務的一面,從另外一面來看,則是責任,公司推動力和激勵的中心化。 尤其從激勵因素來看,在公司創業初期,在項目落地初期,如果沒有一個強激勵團隊,項目是不可能推進的。 通證經濟所承諾的利益共享機制和項目推進的中心化激勵體系,並不是矛盾的,甚至是必要的。 有一些人喜歡拿比特幣做例子,認為比特幣沒有團隊,沒有組織架構,照樣成為一個千億級的經濟體, 但其實回顧比特幣的成長過程,早期的中本聰密碼朋克團隊以及後來的比特幣基金會,對其成長的呵護和驅動,還是無法替代的。 另外,比特幣的設計初衷就是替代性的金融系統,它不對應任何具體的資產,不對應任何實際的經濟項目,因此其發展任務更多的是信念傳播,但現在的區塊鏈項目落地,其實往往對應特定需求,或者具體場景,因此需要有更復雜的信息和經濟交互過程,毫無疑問,需要一個有充分激勵的團隊為此付出足夠的貢獻。

4、 另外,當我們用通證經濟視角來重新檢視傳統公司架構的時候,真的可以斷言公司制是中心化機制嗎? 其實,僅僅從利益分配角度來看,管理層拿到高薪,員工拿到市場化的報酬,而股東獲得股權回報, 公司也通過支付稅收和其他費用承擔社會和公共責任,這種利益分配機制肯定不是獨佔性的,這種利益分配機制也可以說是分散化的, 只不過參與方獲得報酬的名義不同,用通證經濟學視角,這事實上也可以被解釋為多層通證在起作用。股權,管理層投入的專業智慧,投入的人力資本都可以被解釋為通證的某種不同回報模式,符合通證“多階多維多態”的描述。當然,通證經濟的設計可以讓公司利益分配機制更加可信,清晰,甚至一定的透明度,這和傳統公司相比,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改善。 但強調傳統公司的中心化利益和通證的共享式利益分配模式的對立,可能是一個誤區。

5、通證經濟可以激發激勵,發揮協同效應,創造更多的價值。 從道理上講,這樣當然是沒錯的。但我們必須要從另一個視角來闡釋,也就是經濟行為的主體—人的視角。激勵本身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必須要探討激勵的層級,激勵的架構,激勵的可持續等等。持有某個項目的token,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關聯, 和經濟學視角下的激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經濟學視角的激勵,牽涉到參與,回報,治理規則,價值實現等等多層視角,背後是對具體場景裡複雜人性的一種認知,這絕非某種通證設計模式所能回應的。市場中,很多人熱衷通證經濟體的設計,提出通證經濟設計的諸多原則,試圖用量化模型來設計出可以複製的通證模型,這種努力其實就是哈耶克所批判的“知識的傲慢”,這種傲慢在每個時代都不缺乏,只不過這一次披著通證經濟的名義。

總結一下,區塊鏈技術和通證引入,會提升經濟活動的效率,重構利益分配結構,改變商業活動的組織形態,這的確是一場革命性的變化。這個過程中,技術條件的成熟,應用人群的擴大和監管環境的優化,都是關鍵的因素。但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技術可以迭代,人性的基本特徵是不會改變的,通證經濟的要義,不是用一套新詞藻來描繪美好未來,而是在新技術條件下,深化對人性的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