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意識之間最科學的哲學觀點是怎樣的?

撥亂返正


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係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決定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客觀事物發展。

馬克思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而己。意識不僅反映世界還能創造世界。

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僅僅是意識的物質載體,而不是意識產生的源泉。意識的來源是客觀實在,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生物質與物質的表現。物質運動服從客觀的規律。人的活動集中地體現了物質世界多樣性的進化系列和運動規律。

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的最高產物,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並對客現世界產生能動的作用。意識的能動性集中體現在意識能動地反映和創造世界。

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無限度的,它是受客觀世界、歷史條件制的約的。

意識的能動性受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制約。只有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和人類現實生活規律的意識,才能有效地發揮能動的作用,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則只能導致行動的失敗。

意識能動性的實現最終還受制於人類實踐的發展水平。


水寒雅芙


這是世界觀或者是宇宙觀的問題。

從邏輯上講,

唯物主義的兩個根目錄,如果,一個,是,對的,則,另一個是錯的。

第一條,唯物主義對物質的定義,即,客觀實在,就是物質。

第二條,物質決定意識。

邏輯推理,

按照第一條的定義,物質和意識都是客觀實在,因此,都是物質。

既然都是物質,就誰也決定不了誰。他們是平行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

所以,當,第一條成立時,第二條不成立。反之,亦然。

我的宇宙觀:

宇宙是由物質和非物質共同組成。

物質就不必舉例了,大部分人都知道。

而,非物質舉例如下,例如:意識,時間,純數學,程序等,這些都是非物質。

至於,空間和能量都屬於物質範疇。

這就是我的宇宙觀。


13132584948


謝謝 @悟空小秘書 信任邀答。以下不敢稱最科學,只是從物理學角度來做些探討,引用部分可以跳過去。



顯然,迄今為止,“存在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之辯證唯物論,是人類數千年智慧的總結論,既是最明智的哲學命題,也是最科學的物理命題。

可是,時至今日,為什麼總是有人屢屢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質疑與批評呢?

恐怕,其根源是理論物理出了三個“思想實驗論”:愛派相對論、哥派量子論、威派弦理論。共性是:把數學遊戲想象為物理機制

以下筆者側重從物理思維給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作為科學真理的證詞。

存在·物質·意識之間的物理關係。

存在是自然界中的物象在人腦細胞中的投影。存在也叫現象,包括真象與表象。

真象,是佔有空間的三維體,是多側面的總和,是存在的本質,是真理(truth)的本義。

語義學解釋:真相與真理共用一個單詞truth。這是一個縮合詞:truth=tru/try+th/thing,try是嘗試/考驗/試驗,th是自然神/上帝,thing是東西/事物/存在。可見,真相或真理的本義是:對事物全貌進行各種試驗的認知。

表象,是大腦投影的點線面,是對一個側面的抽象,抽象≠真象,從多側面才可認識本質。

極其遙遠的恆星,在眼睛中的投影是一個個光點,就星系尺度而言,把它們近似或抽象為一個質點。就近的月球與日球,在眼中的投影,被抽象為平面圓。極其渺小的粒子,在儀器中的投影是一個個虛點,就原子尺度而言,基本粒子太小,連超顯微鏡都看不清楚,於是量子論就認定是“無體積/無內在/無維度”的“三維無奇點”了。於是賦予它們一個高大上的術語,叫“零維質點” ,這就陷入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困境:無體積的能量密度總是無窮大。終於成了神邏輯,終於走不下去了。難道科學真的要走向神學麼?

假象,是用一個側面掩蓋其它側面,把表象強加於真相的意識形態,是一種錯覺或幻覺。

掩人耳目的魔術,主觀武斷的假說,以偏概全的解釋,都是人造的錯覺或謬論。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解釋,否定了靜止的以太元氣,同時也否定了運動的真空介質。哈勃定律的解釋導致宇宙源於奇點,是沒有弄清電磁波頻移的內在機制。單量子自干涉效應被解釋為量子分身術,是沒有弄清電磁波的傳播機制。

物質,是物體的代言,是兼有質量/能量/體積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充滿著不同密度的物質。

天體或粒子,是實實在在的高密度實體,取決於費米子組成,試圖向自神外空間發散或擴展能量。

空間或真空,是隱隱約約的低密度介質,取決於玻色子組成,試圖向自身內空間吸納或傳播能量。

費米子,如電子與質子,極其穩定是因為有固定的體積與密度。費米子是
剛性粒子。費米子無所謂波長。費米子的康普頓波長,特指費米子湮滅為光子的臨界波長。玻色子,如光子與引力子,極不穩定是因為沒有固定的體積與密度。玻色子是彈性粒子。玻色子有不同波長。光子與引力子,皆有不同的波長、半徑、質量、能量、體積。



意識是條件反射機制下的信息存取的活動。

意識的物質基礎,是條件反射信號在腦細胞留下的信息記憶。

大腦皮層,如電腦磁盤,可存取信息。外來信號,刺激大腦皮層,留下記憶溝紋,即存儲信息。再度刺激,就有應激反應,即取出信息。

信息,是場介質傳播的電磁波信號,因此信息是場介質的一個化名。根據蘭道爾原理的公式

ΔEk=kBln2...(1),可改寫成:Δm=kBln4/c²...(2)。公式(2)直接表明:記憶體的質量增量Δm與信息比特B成正比。

換句話說:意識是一種信息,信息的本質是電磁波的質量增量。

據說,日常動腦筋,相當於1個60W燈泡,即每秒耗能60焦耳。這也間接說明,意識是一種特殊物質。

不過,意識轉換為信息的質量是極小而彌足珍貴的。按式(2),磁盤寫滿1TB的質量增量為:Δm=kBln4/c²=1.38e-23×1e12ln4/9e16 ≈2.3e-28kg。

靈魂有質量麼?靈魂,依然是一種精神或意識。也可轉換為信息,進而計算祂的質量。若您的靈魂很強大,是1GB的大書,質量幾何呢?

物理新物視野,旨在建設性新思維,共同切磋物理/邏輯/雙語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慧芳山泉


這是哲學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作用於物質。就是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或說思想意識,因而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通俗的講,沒有隻要愛情不要牛奶麵包的人,這樣的愛情不可能持久;也沒有餓著肚子講高尚情操的人,再偉大高尚的情操也要吃飯穿衣;因而古人說:倉廩實而知榮辱,衣食足而知禮節,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在一定條理下,精神、思想也可以反作用於物質,如雷鋒、張思德等優秀人物的行為,就是精神反作用物質的表現。


高山流水28558737


根本性的解釋,總體上的把握,始終包含的一個基本問題,貫穿於並統帥和制約其他哲學問題,全部哲學史上重大基本問題。一般的說,主張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統一於物質,人的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在現實中,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就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行動。物質的定義是,不依賴於人的感覺而存在,通過感覺感知,為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的,外在獨立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物質是客觀的,人的感覺和思想是對物的反映。感覺是人腦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感覺本身不是物質,是客觀世界轉化為主觀意識的中間環節。思維是能夠認識存在的,這是可知論。


達蔔璽樂圖達卜


哈哈😊可以是比較現實統一的理念吧!

天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空法是世界有本原,一切有體現於空法,一切道行之法來自於自然的面對。

意識是一切的信息性,物質是信息性的集合。

任何事物都具有意識,物質就是人類可以感知到的存在。

人的意識具有信息性,但是,意識的建立具有對應的物質信息取樣的物質組織結構的對應。哲學是以人類文明為基礎的意識集體階段實踐的產物,具有一切法的漸進性,和社會實踐的伴隨!意識具有強大的創造性。意識決定了具有法度性的系統體現。意識和存在的關係彼此包容。

要說明以上問題可能需要人類社會的永遠。

現在我只能說這些。吉祥快樂😊


聖劍17


如果是為了考試,這關係到分數問題,書本怎樣寫,就照著書本答,這錯不了。如果是想弄清道理,用哲學的方式去理解這個問題一定會進入迷途,所以要用科學的實證方法去理解。首先說意識,意識可以用電腦去理解,電腦由硬件和軟件(程序)組成,運行靠電源(能量),這三個部份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電腦是電子腦,人腦是生物腦,生物腦能由碳水化合物和氧氣產生的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提供,所以生物腦和電腦一樣,是由特殊物質構建起來的構結並依靠能量運轉組成的。再看看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意識比物質多了一個能量,如果一定要把物質與意識嚴格分開,意識就是能量,根據質能守恆定律,物質和意識(能量)是可以互變的,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是能量(意識)的爆炸,最後意識誕生了物質和生命(意識),這否定了唯物主義世界起源是物質世界的觀點,唯心主義的說法也不對,但比唯物主義更接近世界起源之說,在起源問題方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錯的,但唯物主義錯誤更大。有物質有能量不是必然會誕生生命的,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誕生生物,只有誕生了生物的世界,才是唯物論和唯心論爭論的那個世界的起源,所以,生物的誕生,就是唯物論和唯心論爭論的那個世界起源,那個起源是從生物誕生之日算起的,起源世界誕生後,就巳經有物質和意識了,不存在如果沒有誰,誰就會怎樣的問題,所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爭論的起源兩個觀點都是錯誤的。地球誕生人類的同時,還誕生了各種動物,養狗的人知道,狗是通人性的,通人性就是意識,人類和動物都有意識,人之所以能成為人,是因為人通過進化變成具有高等意識的生命,所以,人能夠成為人,是由意識決定的。下面再說說物質與意識的關係,物質分天然物質和人造物質兩大類,天然物質就是自然環境存在的物質,人造物質是人類通過改變自然環境的活動,為適應人類自己生活居住條件而創造出來的物質,老鼠會打老鼠洞,蛇會打蛇洞,人會建房子,生命的這些行為都是由意識決定的,人造物質是由意識決定的,所以是意識決定物質。同樣是人,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智彗高低的問題,由於智彗高低不同,思維方式會不一樣,由智彗高的人帶領,人群生活才會更好,這說明意識決定物質。說到這裡,一切都在證明意識決定物質,唯心論雖然有些地方存在錯誤,但大方向是正確的,而唯物論大方向是錯誤的,雖然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作了一些修補,提出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但由於大方向錯了,這個修補不足以彌補大方向的錯誤,所以是錯誤觀點。從人的接受能力來看問題,唯心論看得深,難理解,要求理解能力高,一般人理解不了,所以會被一般人判定為錯誤觀點。唯物論雖然是錯誤的,看問題也很膚淺,但正適合一般人能理解的範圍,所以唯物論會被一般人判定為正確的。


龍一歐


《物質是客觀的,意識是主觀的》

物質的存在和事物的不斷變化,是客觀的。

意識觀察事物的變化和理性分析,是主觀的。

主觀通過對事物的變化再通過理性分析,才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改變物質向良性循環的方向去發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而這個意識必須是科學的,是通過實踐的檢驗得出的科學理論。這個理論是指導實踐去發展生產力的,其目的是夯實經濟基礎,改善民生。

所以,物質的存在和發展,決定了意識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又改變和指導著物質的運動和改變及發展。

沒有物質,就不可能產生意識。物質是第一。意識是主觀,隨著物質的變化而變化。意識是第二。物質能決定意識。意識又能改變物質。

意識沒有物質就不可能獨立存在。物質沒有意識就沒有生命力,更沒有正確的運動和方向。所以,意識是為物質服務的。物質又支撐著健康的意識。互相激勵和互相支撐,才是它們的正確關係。


滿園金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陰陽平衡產生物質。

道德經不好理解,但是放大點看,假如你比宇宙大,那麼你眼裡的宇宙也就是一團陰陽之氣,星球不過是顆粒而已,距離太遠也就忽略不計了。

物質的問題解決了,再來看意識,意識是一種能量的釋放,比如最容易理解的量子干擾。無形的能量連接交織成了宇宙,小的能量散亂釋放形成了星系,動物等。

反過來說,意識不是人類或者動物獨有的,不排除星球星系也有自己的意識,只不過我們還沒辦法理解。

所有星球都在運動,星系也在運動,宇宙也一樣。所謂天外有天。宇宙外也許也有屬於自己的宇宙。

所以意識和物質是共生的關係,誰也不決定誰,打個比方,你可以按照人的物質構成做一個人,但他未必有意識。精神能量也能發芽成長也能衰竭,但不會憑空出現。反過來你僅靠意識創造不出物質。

所以意識影響意識,物質影響物質,物質陽,意識因,抱而生,散而死。

說遠點也許宇宙僅僅是某種有意識物質在意識消亡後的屍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