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娱乐至死”?

每当我看到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塞给孩子一个IPad或者手机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赫胥黎掷地有声的那句话:

毁灭我们的终将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沉迷于电视或网络无法自拔的时候,我都会隐隐担忧《骇客帝国》里所描述的人类未来可能的命运:躺在充满营养液的胶囊里,象做梦一样体会着电脑程序输入大脑的各种愉悦感受。生活中只有娱乐,娱乐至死。

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娱乐至死”?

今天,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必须要认真谈谈尼尔波兹曼那本著名的《娱乐至死》。 我认为在当今的形势下,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大于卢梭的《爱弥儿》,大于霍林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如果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必须用这句:毁灭我们的终将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毁灭”意味着什么?是整个物种的灭绝,就像曾经的恐龙一样消失,还是人类逐渐退化,失去了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呢?尼尔波兹曼倾向于后者的解释。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当我们不再思考和怀疑,我们作为人类既已走上了退化与消亡之路。

那罪魁祸首“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是什么?---电视和网络所提供的娱乐。

电视和网络会让我们不再思考、我们不思从而不在吗?有人可能会说:不会啊,电视和网络只是一个媒介和形式而已,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书籍只是形式不同,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啊。

书中论证的一个核心观点的就是:媒介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形式很多时候决定了内容。

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娱乐至死”?

电视和网络这种媒介形式带给我们的信息和内容有什么特点,或者说通过这种媒介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呢?

第一,电视和网络上的信息很多,但除了天气预报,或者股民看到的股市行情之外,大多数是和我们不直接相关的。 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只能作为我们的谈资,却不能指导我们产生有益的行动。就像一首诗里面说的:我们四周都是海洋,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第二,电视和网络带给我们的是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 碎片化的信息没有完整的上下文,没有前后的连贯一致性,使我们无从分辨真伪;碎片化的信息也没有内在逻辑,不需要我们思考和判断。

最终所有这些支离破碎流于表面的信息,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越来越远。

第三,电视和网络其功能说到底就是娱乐

。为了娱乐,你不能让受众心生困惑、苦苦思考,因为他们会换台、换平台,而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网络内容的点击率是电视和网络这种媒介存在的至高追求。

娱乐意味着轻松愉快上瘾,而思考意味着艰难的脑力劳动。在娱乐面前,思考成了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娱乐至死”?

和电视网络不同的,以书籍文字作为媒介的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记忆前后文字的内容、分析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义、要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和见解,否则就什么也领会不了。

所以阅读会要求我们记忆、判断、思考,促进理性思维。具备了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才能辨别真伪,看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谎言。

如果人类因为独立意识和理性思考而成其为人类,那么娱乐而导致的思考能力的缺失必将导致人类的退化。这就是赫胥黎说的:“最终毁灭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每次看到孩子沉迷于电视或者网络,都让我想起著名的电影《骇客帝国》里面所描述的人类未来可能的命运:我们躺在充满营养液的胶囊里,象做梦一样体会着电脑程序输入我们大脑的各种愉悦感受。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难题,不需要判断、不需要思考,只有娱乐,娱乐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