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窯綠存世量非常少,其價格往往高於“郎窯紅”10倍之多?




郎窯綠又名“綠郎窯”,是一種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高溫釉,創燒於康熙時期的郎窯而得名。與郎窯紅相比,郎窯綠較為少見。據汪慶正先生主編的《簡明陶瓷詞典》稱:“綠郎窯”系郎窯紅的“窯變”之色。郎窯紅製品在窯內燒成的最後階段,因誤被氧化,使釉中的低價銅變成高價銅,裡外釉面均呈現淺綠色,即蘋果青。因此綠郎窯是偶然燒成,非人工可為,更顯珍貴。由於工藝複雜,燒製溫度極難控制,成品率極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其價格往往高於“郎窯紅”10倍之多。

郎窯綠存世量非常少,其價格往往高於“郎窯紅”10倍之多?


綠釉是瓷器的傳統釉色之一。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呈紅色,在氧化氣氛中則呈綠色。我國傳統的綠釉和綠彩都是以銅作著色劑,屬於銅綠釉。我國在漢代就已用銅作著色劑燒鉛綠釉,宋時瓷器上的綠釉已較普遍,宋代定窯所燒造的綠釉被後世稱“綠定”,為名貴品種。而宋代磁州窯創燒的孔雀綠釉在元代景德鎮窯繼續生產,可是,在明代孔雀綠燒製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到達亮翠的水平。以是,樂成的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物。如高溫綠釉中的郎窯綠,蘋果綠,低溫綠釉中的孔雀綠、瓜皮綠和秋葵綠等等。

郎窯綠存世量非常少,其價格往往高於“郎窯紅”10倍之多?


郎窯綠的特徵為:釉層勻稱較薄,釉色穩固,呈翠綠色,鮮明豔麗,釉面上有較強玻璃般光澤,似有一種翡翠玉般的視覺。在釉下緊貼胎體處充滿細紋片,俗稱“蒼蠅翅”。用10倍放大鏡細看,在釉面上可見麋集細小的點點,由釉內小氣泡所形成。在器底近足處有一圈不外足垂釉,俗稱“郎不流”,但垂釉很是自然整齊,似有一種釉流至底足前戛然而止的感受,厚釉處釉色加深,泛起深綠色。圈足呈泥鰍背,內牆為內弓,底足內施白中閃青釉,有青花雙圈款識。器內施青白釉,釉層較厚,無開片,其釉色與底足內白色閃青釉有較顯著區別。口沿處有一圈顯著粉白釉俗稱“燈邊草”。

郎窯綠存世量非常少,其價格往往高於“郎窯紅”10倍之多?


乾隆孔雀綠釉呈色較康、雍時明豔,施釉較薄,釉面光澤感強,釉面開有細小紋片,胎體不如康、雍時細密極重。除素面器外,有暗刻紋飾器物。傳世品有瓶、觚、爐及文房用具。乾隆時松石綠釉十分盛行,呈色青綠,亦有呈色稍淺微閃黃的器物。釉面滋潤,釉層較薄。除素面器外,有刻、繪紋飾器物,亦有鏤空器物。尤以後者工藝精巧。傳世品較多,有瓶、尊、碗、盤、水丞、扳指、筆筒、洗、花藍等。

郎窯綠存世量非常少,其價格往往高於“郎窯紅”10倍之多?


郎窯綠是和郎窯紅釉並存的品種,器形與郎窯紅的同類器相比,在胎、形、足等方面基本一致,只是裡外釉面均為青綠色,因而通常稱之為綠郎窯。器物裡外釉面均勻的蘋果青綠釉,器身開有細小的片紋,口部露白釉或施醬黃釉。郎窯綠釉層均勻較薄,釉色穩定,呈翠綠色,鮮明豔麗,釉面上有較強玻璃般光澤,似有一種翡翠般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