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天府之国,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成都茶馆。☆早在民国初期,茶馆已达四百多家,居四川之最,是历来茶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服务方式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公私合营,茶馆数量开始减少,但人们泡茶馆的习惯并没改变,茶客人数始终没有萎缩。八十年代初期,传统风格的老茶馆纷纷开业,很快,茶馆数量恢复到六百余家。

其空间格局仍旧延续了早期茶馆的“当街铺”、“巷中寺”、“河畔棚”、“树间地”的老传统。茶馆内,最具代表性的摆设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碗、紫铜壶和老虎灶。在茶馆中服务的堂倌都是掺茶“茶博士”,个个身怀绝技。在茶馆中,所提供的是单一的花茶。

街景。☆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无轨电车。☆六十年代初,有的公交车背着黑色大汽包,因汽油短缺常常不能发车。为解决运力运量矛盾,1960年成都市政府决定利用社会福利投资债券,成立了无轨电车筹备处。1961年12月25日晚,电车实现送电试车。1996年电改汽,5条电车线路演变成了55、56、47、64、65路公交车。

劳动人民文化宫。☆1951年文化宫建宫,近60年来,一直是成都市广大职工群众政治、文化、教育、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中心阵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文化宫于 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5.6万㎡,设施设备集信息化、现代化和传统化于一体,属全国一流新型文化宫。


郫都。☆郫都区东北与彭州市、新都区,东南与金牛区毗邻,南面与青羊区相连,西南与温江区、西北与都江堰市接壤。是中国四川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之称。“郫筒酒”,“郫县豆瓣”,“郫县女红”并称为郫县工艺三绝。

郫都区因“杜宇化鹃”的传说,而又称鹃城,既是望帝杜宇、丛帝鳖灵建都立国之地,又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以郫邑为郡县,称郫县。有鹃城遗址、古城遗址、唐昌文庙等历史遗迹,望丛祠是世界蜀人祭祖的圣地。孕育了严君平、扬雄、何武、张俞等历史名人。

截至2017年,区辖3个街道,13个镇;分别是:郫筒街道、合作街道、西园街道、犀浦镇、红光镇、安靖镇、团结镇、唐昌镇、三道堰镇、新民场镇、花园镇、安德镇、唐元镇、德源镇、古城镇、友爱镇。【四川成都,1985年。摄影:阿德·范德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