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很窮、很落後的地方?

呆呆牟子


日本和中國一樣,你拋開一二線城市,也是很多城鄉僻壤,我就去過只有一個站員的小車站,電車也停,我就是在那下的車。一路上都是田野村莊,看不到什麼高樓,也沒有什麼大型購物中心,散落的幾個超市,和乾淨整潔的田園景象。晚上天黑以後沒太多光亮,偶爾亮燈的是7-11便利店的通宵達旦。

偶爾上車來幾個高中生,氣質和談吐和我在東京大阪遇到的完全不一樣,一看就是村鎮子弟做派,也是很有意思。因為我在東京和二線城市呆的多,這樣的地方也是第一次,其實大部分的日本是這樣的,不是網上和電視裡東京的繁華。

其實當時日軍侵華也很多小地方窮鄉僻壤的啊,去軍隊參軍就是為了吃上大米飯,不給大米飯吃就鬧,結果都得腳氣病了...去當時的上海,很多士兵是第一次見到抽水馬桶是什麼...


李三萬的三萬裡


剛來日本時,免不了去市、區政府辦事兒,每每看到市區政府那老舊的辦公樓,還總是和自己心裡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高大上辦公樓形象對不上號,但旅居日本久了,看得多了,也就知道的多了。原來,日本的地方政府是真的窮。 一般來說,在日本,政府建築大多是上個世紀60年代建造的,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建築大都是兩三或三四層樓高的火柴盒式建築,過去了幾十年,看外部,與現在周圍現代風的各種特色建築相比不僅相形見絀,內部與現代辦公樓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三十年前來日本時第一次去縣政府(相當於我們的省政府)辦事兒,就被友邦驚詫了。一進縣廳大堂, 就徹底的顛覆了腦子裡固有的政府部門辦公室形象,只見破舊的大堂內,左手廁所間的前面是幾個飲料自動販賣機,旁邊三五排沒有靠背的長椅和報紙架,以供等待辦事兒的人使用,再往前的臺子上則放置了一些供人自由使用的諸如關於縣內的各種情報材料和供來縣廳辦事兒的人填寫材料的資料等,旁邊兒是可以旋轉的以物易物,不要的傢俱等的公共廣告欄......


目光由左向右掃過去,在中間部位設有問詢處,上面還掛有兩個電子顯示屏以供坐在下面長椅上等待叫號的人對照自己手裡拿到的號牌。整個右側則是一排長長的櫃檯了,櫃檯上面掛著各個科室的牌子,櫃檯裡面就是密密麻麻的縣廳國家公務員們了,基本上是在每個科室的牌子後面的一排桌椅前忙碌著的人就是那個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員了。


課長很好找,一般來說相對於本科室那些拼桌的科員,在頭上有個獨立桌椅的就是頭兒了。粗略看過去,整個一樓大廳估計共有十幾個科室擠在一起辦公。老舊的桌椅,老舊的電腦,老舊的材料櫃等等,直看的筆者是瞠目結舌,因為這與自己心裡想當然的政府形象反差實在太大了。直到後來見的多了,才慢慢適應過來。


後來筆者認識了一位在區政府工作的公務員,聽他介紹了一些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的事情才更進一步瞭解了日本政府的窮酸相。 日本國家公務員因是鐵飯碗工資待遇又不低從而在表象上給人一種上風風光光的感覺,其實內裡並沒有那麼美好。正因為是被國民的稅金養活著的公務員,所以作為一個公務員才更要以身作則處處小心。


比如出門辦事即沒公車可用還要嚴守交通費用,當然,在哪裡都要吃飯,飲食費用也是自報自銷的。最慘的是如果是有接待任務,客人的餐飲費即使可以報銷,但作為陪同的人吃飯卻要自掏腰包。遇有災情還要帶頭捐款,而自己如果倒黴恰在地震災區房子震塌了,那麼,申請臨時住宅也要排到最後,等等、等等。


再比如工作環境,與現代風寫字樓的功能齊全相比,政府的老式樓房的老式設備更是讓公務員們苦不堪言。比如每到酷熱的夏季那種老式中央空調吹出的微風還沒等吹到頭上就化為熱風了,所以夏季時上班的公務員人手一扇幾乎是必備的武器。



再比如因不能亂花錢,所以在一個工作大廳裡差不多都是幾個科室共用一臺複印機,如此,等待、拿錯複印資料等各種現象就都會發生了,而且受擁擠、狹窄所限,有些辦公區的過道如果兩人相向而來,那就需要互相側身才能過去......


喝酒閒聊的時候,筆者的這位公務員朋友說過很多日本政府的“窮事兒”,也因此,他告訴我,現在日本的孩子長大大都不會選擇考公務員,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公務員表面風光的同時內裡其實是很苦的,而更主要的是公務員的揹負太重,時時刻刻要意識到自己是考老百姓的稅金養活著的人,這一點是日本年輕人非常討厭的地方了。目前筆者的兒子正面臨大學即將畢業等我就職活動時期,曾經也問過他怎麼沒考慮考公務員,結果被他一句“討厭做公務員”,就揭過了。朋友說的還有很多,限於篇幅不再一一贅述了。


總之,日本政府雖然不是最窮最落後的地方,但卻是我們意識裡不該窮不該落後的地方。其實,不僅僅是日本政府很窮,相對於家底好的政治家、議員,日本還有好多政治家、議員也都很窮,比如原日本首相菅直人,就窮的買不起房子一直住在公寓裡,再比如原首相小淵惠三,據說他的個人辦公室只有十平米左右,而且桌椅破破爛爛,好多地方都纏著膠布,看上去如果拆掉膠布桌椅隨時都會散架的樣子。至於元首相村山富市退休後每天騎著買菜的那臺舊自行車,更是日本政治家退休後的經典寫照。



萬景路看日本


窮的地方多的去了,一般一些山區或者小島上就比較窮,能發展出旅遊項目還能湊合。比如高松的直島,風景不錯,但以前真是非常窮,後來被一些日本的大財團打入一些藝術概念。於是現在就變成了藝術家的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