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83天的皇帝生涯一共花了多少錢?

人類自從創造了文字這種東西以後,便有了歷史的記載,記載著我們人類的事與物,記載著這萬世間的所有興衰。因為有了歷史的存在,我們才會慎言慎行,才會發奮圖強,才會想要幹一番大事業出來,然後可以被自己的子孫後代所惦記,最終達到名垂千古的宏願。我們的世界自人類開天闢地以後,每個國家的興衰早已經被歷史記載了,不然,又怎麼會有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驕傲成績?又有世界全球通史的文明傑作?對吧,這一切得歸功於歷史。何謂歷史,就是對過去人們發生的事情真實的記錄下來,特別是一下優秀偉大人物以及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讓我們世世代代的後人都耳熟能詳,因為只有學習歷史,珍惜歷史,我們才能夠牢記歷史,銘記歷史,銘記一些血的教訓,少有彎路。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的一些大人物和大事件吧。


袁世凱83天的皇帝生涯一共花了多少錢?


袁世凱在1915年12月31日下令改年為洪憲元年以前,沒等到國民代表會議總票開出,大典籌備處即已成立,真是得意忘形。大典籌備處是承辦理袁世凱登基用品的,花費了3000萬元的驚人數字。

洪憲用費,根據當時民軍提出構和第三條中說是6000萬元,這個實數,尚難舉出,僅就知道的已有3000萬元。至於款項來源,袁氏系向外國借債中交兩行資金,從救國儲蓄金、國家各項稅款等挪用。原定以2000萬元為大典專用,以1000萬元為登基犒軍費。自滇事起後,將犒賞軍隊的1000萬元,移作戰費,大典籌典處開支後,尚餘有200多萬元,被袁乃寬、朱啟鈐、王揖唐等,按人瓜分。這2000萬元的用途,可分作幾類,說明如下:

一、籌安會費。籌安會經費(包括運動費)約300萬元,除收買各報館(如《亞細亞日報》、《國華報》等)費約30萬元,收買各名士文章(如推戴書、勸進表等)各省支會開辦費(湖南、湖北、吉林、安徽、南京等處,廣東集思廣益會等,名義小同,宗旨則一),各代表恩給費和電報費用約100萬元,餘170萬元,由楊度、孫毓筠借名報酬某某,暗中吞沒。

二、三殿工程費。袁乃寬經手修理,後據承辦商人萬隆木廠掌櫃馬某,向外宣佈說:這項工程僅用了100多萬元,而經手人呈報,領到270萬元,剩下的就歸袁乃寬腰包了。

三、登基用品費。龍袍2襲,一祭天用,價值20萬元;一登基用,價值40萬元(北京萬聚興繡衣莊承做);這兩件御袍,全用真金絲織成,遍嵌珠寶,上面龍戲珠的東珠(如鴿卵大),系取之清室內庫,尚不在內。皇冕2頂,用古代冕旒式,前後簷各垂12旒,每旒貫以珍珠寶石12顆,價值10萬元。御履2雙(北京福雲齋承做紅緞雲頭雲跟,滿穿珍珠,價值2萬元。皇帝玉璽1顆,用白玉雕制,價值12萬元。金印皇帝之寶5顆,大者重50斤(舊市稱6兩為一斤),小者重30斤,共價值60萬元(北京天寶金店承做八內外御極寶座(俗稱金交椅),價值40萬元。此外借清室的鑾駕修理費5萬元。其他御用品,象牙朝笏、玉質豐璧、便服、便鞋、便靴、便冠,睡床、坐椅、辦公案、外交禮服等,費用達200多萬元。

袁世凱83天的皇帝生涯一共花了多少錢?


四、典禮費。朝賀祭典,專設國樂隊(教練費在內),所穿制服帽靴費,各機關人員用朝賀冠服,朝笏費,孔廟鋪設費(按孔廟一切桌圍帳換,清朝用黃緞,因裒世凱尚赤,一律改用紅緞,大成殿兩庚,皆系新制)及開國紀念在中央公園(現改中山公園)和前門一帶用各色電燈、綵棚、牌樓三天費用10餘萬元。各種手工制彩燈、紅緞國旗費用2萬元。

五、雜項費。機關人員共400多人,或發兼薪,或發津貼,各辦事專員,薪水更為優厚,較平常加了二三倍。此外從清室借來鑾儀及內務府贊禮人員千餘名,每人每曰發給2元。辦公室安裝新式熱水管(暖氣舊有客戶均按裝各色玻璃。御膳房(老袁廚房)每日發給500元。各職員所佩戴的徽章,用純金製成,長圓形,費用數十萬元。各妃嬪衣服鞋襪、化妝品等費用200萬元,袁之長次夫人額外要了100萬元。北京財政部印刷局訂印洪憲皇曆(即農曆)1萬本,價值3000元。洪憲帝制郵票,每套3枚,費用1萬元。恢復多年停止的寶泉、寶源兩局(清朝鑄造銅幣銅錢之所)鑄了1萬元紀念銀幣(楊度等獻媚謂寓萬歲的意義),還鑄了當十銅幣1萬元(連招集工人在內),用了10萬元。河南項城袁氏祠堂及祖先墳墓和彰德洹上村住宅花園修建費用50萬元(此項工程洪憲夭折,即告停止)。大太子袁克定衣帽費用10萬元。大典慶祝大會,所用宴席費,用去了15萬元。

以上是袁家鋪子開業83天的一本收支賬,實收2000萬元,支出1400多萬元,其餘的500多萬元,都被夥友們趁火打劫,貪汙侵蝕,掌櫃一死樹倒猢猻散,各自滿栽而歸,享受他們富家翁生活。這真是20世紀初年時代,歷史上演的一幕怪劇。

袁世凱83天的皇帝生涯一共花了多少錢?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些大事件和大人物以後,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呢?或者心中對此有什麼特殊的想法呢?還是感慨萬千呢?歷史的作用就是這樣,驚天動地,讓人聽完看完後正能量滿滿的。歷史就像是我們後人的一面鏡子呀,因為有了以史為鑑,所以我們才不會接著犯錯誤,才可以避免漏洞百出呀。還有這些偉大的人,讓我們為人處事的時候,或者讓領導者們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可以有參照物,才能更加輕鬆速度的完成一件事情呀。所以小編覺得,我們活著一定要好好努力,爭取踏進歷史記載的行列,讓自己幹一些豐功偉績出來,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稱為歷史的驕傲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