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對世界格局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雖然二戰硝煙已經散去70多年,但今天仍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而在整個二戰期間,前期作壁上觀的美國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因為二戰時美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具備了決定二戰走向的實力,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選擇加入任何一個陣營,那麼這個陣營必將能夠取得二戰的最後勝利。比如二戰期間美國選擇加入了同盟國,因此同盟國取得了最後的輝煌勝利。而在人們普遍的惜敗心理作用下,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選擇加入軸心國,那麼軸心國也一定能夠取得二戰的最後勝利。

真的是這樣嗎?靜夜史認為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決定了美國不可能加入軸心國,而只能選擇和同盟國並肩作戰。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1、美國和軸心國不是一路人

我們今天所說的軸心國一般認為有三個國家:即歐洲的德國,意大利和亞洲的日本。實際上除這三個國家之外,還有歐洲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以及亞洲的泰國等,它們和德意日共同組成了軸心國陣營。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軸心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國土面積狹小,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國土面積狹小,才使得它們成為戰爭的策源地。

1929年的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嚴重打擊了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德國和日本損失更為慘重。

經濟危機是考驗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契機。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美國因為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國力強大,能夠以龐大的國內市場來緩解經濟危機。但是德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因為國土面積狹小,人口較少,因此他們不具備緩解經濟危機的巨大國內市場,這使得他們不得不通過向外開拓市場,通過轉移國內矛盾的方法來緩解經濟危機,所以他們最終走上了對外擴張的戰爭道路,成為二戰的戰爭策源地。

由於綜合國力相差懸殊,美國和德日等國緩解經濟危機的方法和措施不同,因此美國成功的避開了法西斯上位的社會危機,而德國和日本則不可避免的最終走向法西斯獨裁和專制。

一直以來,美國的國家體制都相對民主,而德國和日本等軸心國則具有濃重的軍國主義和獨裁傳統,這也在客觀上決定了美國和德日在對外政策方向上的根本不同。

從綜合國力和歷史傳統的差異上來看,美國和德日等軸心國壓根就玩不到一塊兒去,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因為不是一路人,他們最終也不會成為同一個陣營的盟友。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2、軸心國陣營結局必敗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就多次分析過軸心國崛起和衰落的原因。

以德國為例,法西斯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除了希特勒和他的團隊非常勵志,非常努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1929年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沉重打擊,使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秩序難以維持。

在壟斷資本主義的情形下,西方的大資本家面對市場失靈的情況束手無策,為了能夠迅速恢復市場秩序,他們不得不選擇劍走偏鋒,默許法西斯的壯大,這給了希特勒的法西斯組織迅速崛起的可能性。

另外,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雖然沉重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但對於新興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而言,影響卻微乎其微。這使得蘇聯在西方世界蒙受巨大打擊,一蹶不振的情況下,開始加大對西方共產主義革命的輸出,西方國家社會開始動盪。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而法西斯具有天然的反共傳統,這使得法西斯能夠成為阻礙蘇聯紅色輸出的一個重要屏障。

基於這樣的考慮,英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對德國有意縱容,推出了綏靖政策,通過犧牲英法在東歐的一些小國盟友來促使德國逐漸壯大,併力圖將禍水動引,使德國和蘇聯出手。

從本質上說,德國法西斯是西方大資本家用來緩解經濟危機和對抗蘇聯的一個重要工具,或者說是一條狗。既然是工具,那麼就有用完即扔的可能性。

在德國法西斯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大資本家的默許和支持是其能夠維持的最重要原因。但如果這個工具或者這條狗完成了他的使命,比如說緩解了經濟危機,或者消滅了共產主義蘇聯,那麼它將不再有存在的必要。而我們知道經濟危機遲早會過去的,因此大資本家和德國法西斯的決裂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而且法西斯的本質是掠奪和暴力,他們能夠上臺雖然是通過民選,但是更多的中產階級和底層無產階級是被法西斯綁上了戰車,而捆綁他們的繩索,就是法西斯許諾給他們的各項社會福利。我們知道法西斯需要的資金更多的是通過對外掠奪,如果對外掠奪一切順利,那麼這個龐氏騙局就能夠一直延續下去;而一旦對外擴張受到挫敗,沒有給中產階級甚至無產階級帶來曾經許諾的福利,那麼中產階級、無產階級與法西斯的決裂也將是必然事件。

我們知道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總打勝仗,所以決裂是歷史的必然。沒有大資本家和社會各階層的支持,法西斯註定難以為繼。

從本質上說,美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重要成員,如果選擇加入軸心國陣營,就意味著自己放棄了主人的身份而變成工具。況且,美國如果加入軸心國陣營,充其量是為軸心國續了一段時間的命,因為軸心國的畸形架構,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最後,在戰爭中決定美國最終抉擇的不是良心,而是利益。

從兩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中可以看出,美國並不是首先參戰的國家,這為美國保存了相當的實力。但是美國能夠在戰爭膠著時迅速加入其中一方,並且在戰爭勝利後獲取最大的權益,這個是美國的一貫做法,和良心並沒有什麼關係。

德國和日本同屬於一個陣營,如果日本不去偷襲珍珠港,或許美國參戰的時間還會再晚一點。不過不管早晚,美國的選擇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同盟國!

美國決定二戰結局?為何美國不選擇和德意日法西斯陣營並肩作戰?

多有疏漏,還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