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組批濰坊“撒藥治汙”4700萬打水漂,山東書記:一查到底

山東省濰坊市及濱海開發區依賴投放藥劑治汙,近一年來耗資4700餘萬元卻未見成效,該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據山東環境保護廳消息,2018年11月20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對該事件作出批示,要求迅即啟動問責、追責機制,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11月10日至11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東省濰坊市濱海開發區圍灘河綜合整治工程進行了現場檢查時,該地區“撒藥治汙”問題被發現。

圍灘河位於山東濰坊市濱海開發區西部,河道總長24.2km,總流域面積約100km2,屬彌河水系,連通老河和彌河,自西向東流入新彌河並匯入渤海,是濱海開發區重要的城區排澇和景觀河道。

近年來,因化工企業大量排汙和城區管網建設滯後等原因,圍灘河受到嚴重汙染,加之日常監管不力,河道垃圾遍佈、臭氣熏天,水質長期處於劣V類,基本喪失河流水環境功能。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指出,濰坊市彌河、蒲河、圍灘河、濰河等河流入海口水質常年為劣V類,汙染嚴重。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督察組發現,當地在圍灘河汙染源排查和成因分析時,未經充分研究論證,即於2018年3月委託相關企業,採取對圍灘河攔河築壩分為幾段、然後分別投加藥劑並曝氣沉澱的措施進行治汙。

該治汙工程工期不足4月,在短期水質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即於2018年7月對工程予以驗收通過。但山東省整改方案明確要求的溼地建設等生態修復工程毫無進展;濰坊市明確的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入河排汙口全面清查、河道堆存工業原料清理、底泥清淤等控源截汙措施進展遲緩。

督察還發現,圍灘河在“撒藥治汙”後,水質短期有所改善,特別在2018的7月驗收前後,水質達到V類,滿足整改目標要求。但8月以後,水質又開始惡化,無法穩定達標;至11月“回頭看”下沉期間,督察組現場對沿線13個點位進行採樣監測,水質均為劣V類,其中氨氮濃度最高達到44.2mg/L,超標21倍。汙染程度又逐步退回到“撒藥治汙”前的水平,4700萬元的治汙資金沒有發揮應有效果。

生態環境部分析,濰坊市黨委、政府對督察整改工作重視不夠,對圍灘河整治部署推進督導不力,導致有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濰坊濱海開發區農林水海管理局在圍灘河綜合整治中僅靠“撒藥治汙”,表面整改,敷衍應對,浪費資金,問題突出。

針對生態環境部通報山東濰坊市圍灘河撒藥治汙表面整改問題,劉家義指出,圍灘河表面整改問題說明,一些幹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還不嚴;一些單位、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比較嚴重。要求濰坊市委、市政府抓緊抓實抓好整改,同時要舉一反三,誠懇接受批評,用實際行動接受檢驗和監督。

“省生態環境廳要直接派員指導、督導濰坊徹底抓整改;全省要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對環保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劉家義稱,凡應付式、弄虛作假、表面整改的,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無論涉及到誰,都絕不姑息遷就,把督查落到位,腰桿硬起來、紀律嚴起來、眼睛瞪起來;要迅即啟動問責、追責機制,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