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名要中性?恆大萬達上港們怎麼辦?

除了一頂頂“帽子”,中國足協還即將給很多俱樂部帶上金剛圈,作為球迷,你願意看到諸如恆大萬達這些名字能夠保留,還是願意看到他們的名字重起爐灶?譬如,廣州恆大改名廣州恆太,大連萬達改名大連萬大?

俱樂部名要中性?恆大萬達上港們怎麼辦?

根據中國足協出臺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徵求意見稿),俱樂部名稱被要求非企業化、中性化,若在規定時間未能通過足協認證,俱樂部將不被授予或被取消聯賽准入資格。

按照中國足協的規範要求,俱樂部的全稱應當為“地域名+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的形式,簡稱採用全稱中的“地域名+俱樂部名”。全稱中的地域名應為俱樂部所屬地的名稱或所在城市名稱,俱樂部名應為中文,不得超過4個漢字,且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

出於兼顧國情及職業聯賽發展現狀的考慮,若俱樂部名稱或簡稱原為非中性的,但被本俱樂部長期、連續使用,使其名稱在足球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可在規定時限內經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並批准,可將該名稱認定為中性名稱。

俱樂部名要中性?恆大萬達上港們怎麼辦?

但是,申請此類名稱認定的俱樂部應為2004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甲A或甲B聯賽的俱樂部,並連續參賽至今。同時,俱樂部未發生所屬地方會員協會的變更。

簡而言之,以目前的職業俱樂部看,符合條件的僅幾家,譬如北京國安、上海申花、河南建業,山東魯能、長春亞泰,當然,還有中甲的梅州客家,其他的俱樂部名字和隊名,統統給我改!

所以,廣州恆大要改,上海上港要改,大連萬達要改,給你們留了三年時間(2022賽季前)。怎麼改?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嘍……

從長遠來說,中國足協的規定是有意義的,畢竟中國俱樂部和球隊名字的朝令夕改,之前的動輒搬遷,的確是和職業足球的內涵相違背的——職業足球,本來植根於社區,是自下而上發展的產物,只不過,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更多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行起飛,所以才會造成如此局面。

俱樂部名要中性?恆大萬達上港們怎麼辦?

那麼,現實如此,如何去取得平衡?必須承認,在中國職業聯賽造血功能嚴重不足的前提下,俱樂部母公司冠名俱樂部和球隊成為“天經地義”之事,畢竟足球是非常好的廣告載體,所以,從20多年的職業足球歷史看,母公司冠名乃是現實給出的不二選擇,要改變此局面,除非中國職業聯賽發生根本性變化。

但就如你我所知,其實這種“根本性”變化是不存在的,所以,足協這個做法,未免有點強人所難,未免有點趕鴨子上架——本來足協的初衷是希望俱樂部能長遠發展,能傳承歷史,但是強行改名,卻是用“傳承歷史”去割斷歷史,就以廣州恆大為例,這支中超七連冠,亞冠兩度掄元的隊伍,突然要換個名字,不覺得很滑稽嗎?

當然,還有三年時間,也許三年裡,足協和各俱樂部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但願如此吧,中國足球就這麼點歷史,還得來回反覆折騰,真是讓人傷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