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傳位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吧吧娛姐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駕崩,隨後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趙匡胤駕崩之時,他的長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次子趙德芳也已經十七歲,按說都不算是杜太后所說的“幼主”了。所以,後世對趙匡胤傳位給弟弟乃是遵從杜太后遺囑“金匱之盟”的說法充滿質疑,於是便產生了“斧聲燭影”的傳聞,即趙匡胤乃是被趙光義所殺。趙光義對民間的傳聞當然很清楚,那麼他即位之後是怎麼對待對自己皇位構成威脅的太祖的兩個兒子的呢?趙匡胤的後裔在宋朝又受到什麼樣的待遇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光義即位之後曾經下旨將哥哥趙匡胤以及弟弟趙廷美的兒子全部尊為“皇子”(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女並稱皇女),但不久之後就取消了這種稱號,並且,趙德昭和趙德芳的結局也都比較悲慘。

太祖長子趙德昭

太祖在位期間始終沒有給兩個兒子封王,而太宗即位的第一年就把趙德昭封為武功郡王,位在宰相之上(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但是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光義親征之時被契丹擊敗,並且一度與宋朝大軍失聯,群龍無首的宋朝部隊便有人想擁立趙德昭為帝。趙光義平安回來之後聽說了這個傳聞,他當然非常生氣,再加上親征之時遇到了慘敗,所以便沒有對出征的將士進行例行封賞。趙德昭是個厚道人,他覺得征伐契丹時雖然失敗了,但是大宋將士成功消滅了北漢啊,再說了,大軍隨從皇帝出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該賞的還是得賞。而趙光義聽說之後,冷冷地來了一句“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意思是等你當了皇帝再去賞吧!趙德昭聽說之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他回家之後便自刎而死了。

太祖次子趙德芳

趙德芳曾經是離皇位最近的一個人,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寫到太祖駕崩當晚,宋皇后本來是讓太監王繼恩出宮找趙德芳來繼承大統的,結果王繼恩卻直接到了晉王府,所以晉王趙光義即位之後,宋皇后的命運也很不好。而趙德芳也在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去世,《宋史》對他的死記載非常簡單——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

太祖後裔

太祖的孫子輩之中“不得其死”的就不多了,他們絕大部分都受到了宋朝的優待——畢竟他們對宋朝皇帝的威脅已經消除了。宋神宗即位之後曾說“創業垂統,實自太祖”,所以他下詔令“考太祖之籍,以屬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從獻於郊廟,世世勿復絕”,他是這麼說的,後世皇帝也都是這麼做的——幾十上百個太祖後裔中選一個出來,封個安定郡王還不是芝麻點小事!

但是到了南宋,事情發生了兩次轉變——第一次是趙構建立南宋之後想起了神宗皇帝的約定,於是開始尋找太祖後裔,但是發生了“燕、秦二王后爭襲封”的情況,在經過一番爭論之後,決定以趙德昭的後裔襲封安定郡王(燕王親,太祖長子,其後漢襲封)。

第二次轉變的影響就比較深遠了——宋高宗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在“苗劉兵變”之後不久夭折,而趙構本人又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找養子了。在大臣的建議以及趙構本人的迷信心理驅使之下,趙構決定在太祖七世孫“伯”字輩(論起來是趙構的侄子)中挑選繼承人,選中的那一位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昚,而此後南宋的皇位便一直在太祖後裔中傳承。

而趙構在選擇皇子的時候,大臣們的進言也側面給我們描繪了北宋末、南宋初年除了安定郡王之外的太祖後裔的現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遭時多艱,零落可憫!即他們的地位已經差不多和平民百姓沒什麼區別了,又在“靖康之變”發生之後顛沛流離,生活得非常悽慘。

由此可見,宋太祖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之後,他的兒孫並未像杜太后當年所說“並汝之子亦獲安”,而是兩個兒子相繼“不得其死”,子孫後裔“掉落可憐”,只有到了南宋情況才發生轉變。

參考史料:《宋史》《涑水記聞》《三朝北盟會編》


國史通論


趙匡胤之死史有迷雲,有燭影斧聲等傳說,壯年身亡確有可疑,“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暴死後他的皇后宋氏,馬上令太監王繼恩傳召三子德昭,意欲靈前繼位,王繼恩是趙光義一黨,接諭旨後直奔趙光義王府叫來晉王趙光義,趙光義快刀斬亂麻,馬上入宮,在兄長屍體前即位,稱宋太宗。趙光義當上皇帝后,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元年,稱宋後為開寶皇后,授弟弟趙光美為開封尹,進封齊王,所有太祖和廷美子女,並稱皇子皇女。


趙光義得以繼承兄長當上帝位的依仗是金匱之盟,由其母和兄弟二人約定而成,內容是趙匡胤傳趙光義,趙光義傳趙廷美,趙廷美傳趙德昭趙德芳。(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老大趙德秀無子女早亡,三子趙德林也是早早夭折,連名字也是後來宋徽宗要追封時才給他倆起的,剩下老二趙德昭老四趙德芳。

宋太祖在位時,封趙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宗上位後,出兵討伐北漢時,趙德昭隨行,攻下北漢後乘勝攻打遼國的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眾人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便有人提議暫立趙德昭為主主持軍務,等到亂象回覆,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師後,因為北伐不利,趙光義久久不封賞將士,趙德昭便為將士們請封,惹來趙光義一肚子無名火,說等你當皇帝后再封也未遲。“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奇怪的是,有穩重內斂,喜怒不形於色之稱的趙德昭,這一席話後不知何故就自殺了,趙光義聞報大驚,“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 追封為魏王,賜諡號懿。(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趙德昭有五位兒子,長子趙惟正封樂安郡公,官至建寧軍節度使。次子趙惟吉封安定郡公,官至感德軍節度。三子趙惟固官至左千牛衛將軍。四子趙惟忠官至敘州刺史、昌州團練使。五子趙惟和,官至澄州刺史、右千牛衛大將軍。趙德昭第九世孫是南宋理宗趙昀。


趙匡胤四子趙德芳是小說演義中的八賢王原型,在開寶九年出閣任事,授貴州防禦使。宋太宗登基後,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時年二十三歲。宋太宗親臨哭祭,停止朝會五天,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趙德芳有三位兒子,長子趙惟敘封長子高平郡公,次子趙惟憲封英國公,三子趙惟能封南康郡公。趙德芳的六世孫,就是南宋孝宗趙昚。


南方鵬


總得來說趙匡胤的後代在北宋過的還是可以的,除了不能掌權,該有的名和利都獲得了。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除了長子和三子早亡未留下後代之外,剩下兩個兒子的後代基本上都被封侯或者封公,頂著開國之祖的名頭,趙匡胤的後代可以說是過的悠哉悠哉。

更幸運的是他們這兩支在靖康之恥的國難中因和皇室的關係比較遠反而躲過一劫,到了南宋因趙構無子,趙匡胤的這兩支後代輪流做了幾世皇帝。


現在有人常說趙匡胤四個兒子的早亡都與宋太宗趙光義脫不了干係,其實只是這些人的主觀臆斷罷了,長子三子早亡自不必說,次子自刎而死也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剩下的四子因也是早亡,是以現在的人就說他是被趙光義暗害致死的,可若是讓他們拿出證據,他們是拿不出來的,也找不出史料可以佐證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從宋至今不論是正史、野史,文人筆記、小說都沒有關於趙光義殺害老四的說法。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之所以會有燭影斧聲的說法流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太宗繼位沒幾年,趙匡胤的兩個親生兒子就相繼死亡。不單是兒子,連一母同胞的四弟趙廷美也莫名死亡。不能不讓人懷疑趙光義得位不正。

  事實上,史書雖然沒有明白寫出是宋太宗害死了兩個侄兒,但是,我們細細推敲流傳下來的各家史料,可以斷定,就是宋太宗害死了兩個侄子!

  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共有四個兒子,老大和老三都早死,成年的就是老二趙德昭和老四趙德芳。

  宋太宗為何要害死趙德昭呢?

  原因有二:

  其一,趙德昭乃是宋太祖趙匡胤原配夫人賀夫人生的孩子,換言之,是宋太祖嫡子。

  按照歷代以來父死子繼的傳統,宋太祖死後就應該是趙德昭繼承皇位。宋太祖暴斃之時,趙德昭已經是26歲,官拜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除了沒有封王,趙德昭的封爵已經是晉王趙光義之下第一人。

  其二,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北伐遼國發生了一場政變。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

  初,武功郡王德昭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或有謀立王者,會知上處,乃止。上微聞其事,不悅。及歸〖二五〗,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議者皆謂不可,於是德昭乘間入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惶恐,還宮,謂左右曰:“帶刀乎?”左右辭以宮中不敢帶。德昭因入茶酒閤,拒戶,取割果刀自刎。上聞之,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耶!”追封魏王,諡曰懿。

  史料大意是說,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在滅掉北漢之後不顧群臣反對,繼續征討遼國。最初,宋軍大勝。可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宋太宗一路突進,接過補給跟不上,被遼軍誘敵深入,截斷合擊。宋軍大敗。

  遼軍突襲是在夜間,宋太宗腿部中箭惶急之下乘馬逃走。結果大軍之中誰也不知道皇帝去哪裡了。太祖一脈的將領一口咬定國不可一日無君,軍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共同推舉趙德昭為新皇帝。宋太宗的嫡系沒了依靠,也不敢反對。

  沒想到第二天天亮是,宋太宗乘著牛車回到營寨。立刻便有他的心腹將一切告知。宋太宗臉上沒有發作,心中勃然大怒,當時應該就想弄死趙德昭。

  只是,宋太宗心機一貫深沉,知道大軍中太祖一脈掌兵者多。於是,他假作不知,回到京城。他暗中將參與兵變的將領或者明升暗降,或者遠調他處,分化趙德昭的力量。

  趙德昭也是找死,叔叔說不計較,他真的就認為叔叔沒有計較。

  當時宋軍伐遼大敗,但畢竟滅了北漢。許多將領就覺得,不能因為伐遼失敗,就抹煞了大家滅北漢的功勞。該賞賜的還要賞賜。大家知道皇帝在氣惱中,不敢去提這件事。於是一些有心人就找到趙德昭,挑唆他去說。

  估計趙德昭被一些人一吹一捧,有點飄飄然了。還真就跑去宮裡見宋太宗。

  宋太宗聞言大怒,道:“等你做了皇帝再賞賜,那也不算晚!”

  趙德昭一聽就知道完了,於是回家就找刀抹脖子。找不到腰刀,最後找了一把水果刀自殺了。

  其實,真相很可能是宋太宗秘密命人將趙德昭殺掉,偽裝成自殺的樣子。

  至於趙德芳,也有必死的原因:

  史料記載:癸丑,上崩於萬歲殿。時夜已四鼓,宋皇后使王繼恩出,召貴州防禦使德芳。繼恩以太祖傳國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原來,趙德芳雖然不是宋太祖皇后所生,但是,他卻是宋太祖第三任妻子宋皇后所養!

  宋太祖的第三任妻子宋皇后,是名門之後,入宮之時只有十七歲。

  當時宋太祖已經有兩個兒子了,估計是不準備再生了,又擔心宋皇后以後沒有依靠,就讓宋皇后認養一個孩子。

  趙德昭比宋皇后還大,自然不好養。趙德芳當時只有十歲,於是就認宋皇后為母。從此,趙德芳也有了嫡子身份!

  另外,宋太祖暴斃之時,或許沒有留下遺言,或許有遺言,卻被宋皇后改了。

  總之,宋皇后沒有讓人宣召老二趙德昭入宮繼位,而是宣召自己的養子趙德芳入宮繼位。

  她萬萬沒有想到,宋太祖身邊的大太監王繼恩此刻已經投靠了晉王趙光義。這個死太監沒有把趙德芳領進宮,卻把趙光義領了進來。

  趙光義繼位之後,自然知道了宋皇后有意讓趙德芳繼位的事情。他明面不說,暗地裡早就想弄死趙德芳了!

  加上趙德芳智商還不如哥哥趙德昭!宋太宗繼位之後就將宋皇后軟禁起來——怕這位嫂嫂亂說!趙德芳感念養母養育之恩,日夜哭泣,更召來宋太宗忌恨。

  於是,在趙德昭去世不久,趙德芳也跟著哥哥去了。

  當然,宋太宗為了裝模作樣,對於趙德昭、趙德芳的兒女還是不錯。不過,所謂不錯只是沒有趕盡殺絕。到宋仁宗時期,趙德昭、趙德芳兩系的皇族就吃不上飯了。到宋神宗時期,乾脆將這批偏遠宗室趕到江南去了。

  許多王子皇孫因此都成了莊稼漢,日子過得十分艱辛。但也因為這個原因,在金軍入侵佔領開封時,所有宋太宗一脈,除了趙構逃走了,被一網打盡。

  唯獨留在江南的宋太祖一脈,許多人都活了下來,像什麼宋孝宗、宋理宗就是趙德昭、趙德芳他們的後代。


葉之秋


趙光義即位之初,為了鞏固帝位,他先是封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次子趙德芳也封為節度使,三個女兒全部封為國公主。趙匡胤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除了趙匡胤一脈,趙光義對弟弟趙廷美也是厚加安撫,他任命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趙廷美的子女也均稱為皇子、皇女。

趙光義北征遼國時,在高梁河被遼軍打的大敗,險些喪命。他隻身逃命期間,生死未卜,有人認為趙光義凶多吉少,於是商議擁立趙德昭為帝。趙光義安全回來後,此事也就作罷。但趙光義聽說後,非常不高興。據《宋史》記載:“四月,(趙德昭)從徵幽州(今北京),軍中嘗夜驚,不知上(趙光義)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這說明,軍中仍然有很多人對他的即位表示不滿,這使趙光義心中有了深深地恐懼感,使他深刻認識到趙匡胤子女的存在,對他來講是一種潛在的威脅。為了消除這個威脅,趙光義決定對趙匡胤的子女進行迫害。

恰巧,趙光義在滅亡北漢論功行賞時,趙德昭提出對有功將士進行賞賜。趙光義終於忍無可忍,大怒道:“

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趙德昭知道趙光義已對他心生歹意,回到家後就“取割果刀自刎”而亡。趙德昭自盡的消息傳到趙光義耳朵後,他假裝無比痛苦的抱著趙德昭的屍體痛哭道:“痴兒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然而,他的這些假惺惺只是為了掩飾他內心的虛偽。兩年後,趙德芳也不明不白的死去,年僅23歲。

在解決了趙德昭和趙德芳的威脅後,趙光義又把目光瞄向了秦王趙廷美。只有除掉趙廷美,才能保證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但趙廷美行事謹慎,敦厚善良,趙光義根本無隙可乘。於是,指使他的親信柴禹錫告發“秦王廷美驕恣,將有陰謀竊發”,另一個親信趙鎔也受到趙光義指使,告發趙廷美陰謀造反。在如何處置趙廷美之前,他想到了因擅權而被趙匡胤賦閒在家的趙普。趙普認為,只要把事實坐實才能名正言順的進行處置。於是,他告發大臣盧多遜(此人與趙普素來不合,趙普也是藉機除掉他)與趙廷美私下關係密切,說盧多遜多次表示盼趙光義早日晏駕,那樣一來,好扶持趙廷美即位。趙廷美對盧多遜的話非常滿意,還送給盧多遜弓箭等物表示感激。趙光義照單全收,並借題發揮,嚴懲盧多遜及其同黨。大臣王溥等74人聯名上奏,要求將盧多遜和趙廷美嚴懲。盧多遜被免職,其同黨不少人被處死,趙廷美被勒歸私第,其兒女不再稱為皇子、皇女。接著,趙普又挑唆開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彈劾趙廷美不但不思改過,反而怨聲載道。於是,趙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在房州。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正月,趙廷美終因“

憂悸成疾而卒”,年僅38歲。自此,趙光義終於掃除了侄、弟對他傳位於自己一脈的所有威脅。

趙光義雖然經過不光彩的手段,清除了將皇位傳給兒子的障礙。但是,他兒子的繼位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曲折多難。趙光義的長子趙元佐,因為“貌類太宗”而深愛趙光義喜愛,他不僅好武藝,善騎射,而且還曾隨同趙光義北征太原、幽薊。趙光義在迫害趙廷美時,朝中大臣無人敢為他求情。只有趙元佐想方設法,力加營救。趙廷美死後,趙元佐因為同情趙廷美的遭遇,竟然得了瘋病,經常持刀傷人。雍熙二年重陽節,趙元佐因為趙光義在宮中宴請沒有叫他,就一個人喝悶酒。到了半夜,索性縱火燒掉了自己的楚王宮。趙光義得知後大怒,將趙元佐廢為庶人,發往均州(今天湖北十堰東北)安置,在大臣們的一再求情之下,改為“廢居南宮”。就這樣,趙元佐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

趙光義次子趙元僖,很有政治才能和政治頭腦,他不僅積極參與國事,而且與趙光義寵信的大臣私交甚密。這樣一來,更加鞏固了他繼承人的地位。但事不隨人願,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趙元僖突然病死。

趙元佐被廢、趙元僖暴死,皇位自然落到了三子趙元侃身上。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趙元侃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恆。太子冊立之日,京師百姓見到趙恆時都歡呼道:“真社稷之主也!”趙光義聽到後非常不高興,他召見寇準道:“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也!”寇準安撫道:“陛下擇所以付神器者,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趙光義這才消了氣。然而即使如此,趙恆的繼位也並非一片光明。趙光義死後,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人企圖擁立趙元佐為帝,幸得宰相呂端處置得當,才得以保證趙恆順利登基,他就是後來的宋真宗。不過趙恆比其父趙光義要寬厚仁慈的多,他並沒有因此怪罪趙元佐,而是找人努力幫他治病。趙元佐最後活到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享年62歲。


歷史的小學生


宋太祖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

其中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早亡,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都在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不久先後身亡。


孟德說歷史


優待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沒殺絕,後來南宋的時候皇室絕嗣,又傳回趙匡胤那一系了。


老友迷


雖保證其成年,但都未恩蔭餘生。不夠風水輪流轉,二弟把持北宋,大哥後世子孫又建立了南宋。


歷史伴讀小二


沒有受到優待,趙匡胤幾個兒子下場都不太好。


歷史小達人12580


該來的總會來,南宋的時候,皇位又傳到了趙匡胤那一脈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