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鄭顥,為何恨透了媒人?

AstroC


高中狀元,又被欽點為駙馬,這得是多少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可是這麼高興的事卻讓連續遇到這兩樣好事的鄭顥氣惱不已,並且對那個給他做媒人的好生憎恨,這是為什麼呢?

(鄭顥劇照)

鄭顥出身於世宦之家,早在唐憲宗時期,他的爺爺鄭絪就做到了宰相之位。

但鄭顥並不像那些紈絝的官二代們,不思進取,整日光顧得走雞鬥狗。他家風嚴謹,又受父輩影響,從小聰慧好學,做得一手好文章,一心想考取功名為國效力。

公元842年,才華橫溢的鄭顥一舉高中狀元,隨後被朝廷任命為右拾遺,詔授銀親光祿大夫,成為朝中最年輕有為的官員之一。

鄭顥自從入朝為官後,一方面努力工作,爭取成為國之棟樑;另一方面也在考慮成家的事情。

其實,鄭顥在未中狀元之前,家中就幫他與楚州盧氏定下了婚約,只待他立業後,便迎娶盧氏的女兒。

盧氏的女兒,鄭顥是見過的,知書達理,相貌清秀,性格溫婉,頗合鄭顥之意。

所以,鄭顥工作穩定後,便將迎娶盧氏之女的計劃排上了日程。

就在鄭顥籌劃著結婚的事情時,唐宣宗的女兒萬壽公主亦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萬壽公主是唐宣宗和元昭皇后所生,特別得唐宣宗寵愛。為了能挑到滿意的駙馬,這次唐宣宗決定親自為萬壽公主擇婿。

(唐宣宗劇照)

經過對比篩選,唐宣宗很快就挑中了年輕帥氣、才華橫溢、出身高貴的鄭顥。

唐宣宗對鄭顥的條件非常滿意,特別是他又尚未婚配。可以說整個朝廷,就屬他最適合做駙馬了。

唐宣宗寫好詔書後,便召來宰相白敏中,命他前去頒詔知會鄭顥。

白敏中覺得這是好事,高興地拿著詔書去找鄭顥了。

結果,鄭顥的僕人說,鄭顥回老家結婚去了,才走不久。

白敏中一聽,馬上急了。這皇帝挑的駙馬,居然馬上要結婚了,到時候說出去,皇帝的臉面往哪裡擱。所以他快馬加鞭追鄭顥去了。

所幸鄭顥一路走走停停,才走到鄭州。

白敏中好歹追上鄭顥,立刻向他宣讀了將與萬壽公主成親的詔書。

鄭顥一聽,可不願意了。

要知道唐朝的公主是歷代最刁蠻最任性的,由於是下嫁,她們根本不把丈夫放在眼裡。

再一個,做了駙馬,鄭顥就不可能報效祖國了,只能擔任一些有名無實的官職。

當然,最重要的是鄭顥想娶的夫人是盧氏之女,根本不想和皇帝攀上親戚。

白敏中見鄭顥不願意,心裡連連叫苦。畢竟,這點事情都辦不好,以後皇帝還怎麼敢把國家大事交給他。於是白敏中百般勸說,讓鄭顥聽命,趕緊回長安和萬壽公主結婚。

(白敏中劇照)

但鄭顥真心不想高攀公主,所以他也執意要回老家娶親。

白敏中無奈,於是寫了個紙條給鄭顥看。結果鄭顥看了後,長嘆一口氣,跟著白敏中回長安和萬壽公主結婚去了。

那麼,白敏中究竟寫了什麼呢?

原來,白敏中在紙上說:“君若不從,禍從天至。”

鄭顥明白若是自己拒絕和萬壽公主結婚,就等於是抗旨,按唐朝律法,可以滿門抄斬。

所以他才會長嘆一聲,乖乖跟著白敏中回長安去了。

然而,強扭的瓜不甜。鄭顥和萬壽公主結婚後,由於萬壽公主非他所愛,且性格強悍,因此他常感嘆自己婚姻不幸。

但婚姻的不幸,鄭顥不敢恨唐宣宗,所以就對哄他回來的白敏中心生怨氣。

鄭顥從此特別留意白敏中的言行舉止,只要挑到一點小毛病,他就寫奏疏彈劾白敏中,甚至多次捏造事實,汙衊白敏中。所幸唐宣宗知曉鄭顥對白敏中有意見,所以每次收到他彈劾白敏中的奏疏,就壓下來。

後來,白敏中被外放邠寧,臨行前放心不下,對唐宣宗說:“鄭顥不願娶公主,是臣再三勸說才娶,因此對臣很有成見,臣在朝中,他尚且無法,臣若外放,他一定會誣陷於我。”

唐宣宗聽了,便把一撂奏疏丟給白敏中,並說:“朕早就知道這事了,要不然憑著他這些奏疏,你還能平安到今日嗎?”

於是,白敏中這才放下心赴任去了。

後來,鄭顥由於婚姻不幸福,倍覺得鄭氏之女才是他的良配,所以常常鬱鬱寡歡,僅做了幾年駙馬便因氣悶而亡了。

(參考史料:《幽閒鼓吹》《新唐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起狀元駙馬,肯定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陳世美。其實不然,陳世美只是在戲劇中出現的人物,歷史上不曾有過此人。真正的狀元駙馬是唐朝的鄭顥。

鄭顥是何許人也?

唐憲宗時期宰相鄭絪的孫子,相門之後。而且個人實力也不容小覷,唐武宗壬戌科狀元及第。登第後任右拾遺,詔受銀青光祿大夫後官至檢驗禮部尚書。

娶得誰呢?娶得是唐宣宗的女兒萬壽公主。萬壽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母親是元昭皇后晁氏,同母的弟弟李漼後面做了皇帝,並且唐宣宗對她“鍾愛獨異”。


媒人是誰?媒人就是當時宰相白敏中。

新娘是皇帝寵愛的公主,媒人又是當朝宰相,連襟後面又做了皇帝,這本來就是一件大好的喜事,那為什麼鄭顥要記恨白敏中呢?

有文記載:

初,上令白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壻,敏中薦鄭顥;時顥已婚盧氏,行至鄭州,堂帖追還,顥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於上。敏中將赴鎮,言於上曰:「鄭顥不樂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無如臣何;今臣出外,顥必中傷,臣死無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於禁中取小檉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鄭郎譖卿之書也。朕若信之,豈任卿以至今日!」敏中歸,置檉函於佛前,焚香事


之。

原來是鄭顥已有心上人盧氏,本來都已經準備回去完婚了,在半道卻被白敏中叫了回去與公主成親。所以鄭顥就此記恨上了白敏中,經常上奏摺參白敏中一本,但皇帝有愧有白敏中,所以就壓了下來。

所以鄭顥之所以記載白敏中這個媒人,是因為他做錯了媒。


不羈得有學問


【文藏來答】因為他是被逼著娶公主的,而始作俑者就是牽線搭橋的媒人——宰相白敏中。原本鄭顥有未婚妻,高中狀元后急忙趕回家完婚,可半路上卻被宰相白敏中攔截,被迫娶了公主,所以鄭顥非常恨白敏中。

網絡配圖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長安城熱鬧非凡。青年才俊鄭顥一舉中第,位居榜首,成為新科狀元,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鄭顥出身名門,長得相貌堂堂,家境殷實,年紀輕輕就高中狀元,隨後在京城長安任職,堪稱人生贏家啊!

然而,大唐高富帥鄭顥沒高興兩年,就被天上掉下的大餡餅砸暈了——皇帝要招他當駙馬,鄭顥欲哭無淚。

什麼?你問他是不是傻?不然為啥不想當駙馬?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小子一下佔了其中兩條最讓人豔羨的,為啥還鬱鬱寡歡呢?

網絡配圖

因為,早已有婚約在身!他考中狀元,又在京中任職,原本打算等在朝中站穩腳跟,就喜滋滋地回家風光迎娶盧家千金,可誰知半路被人來了個“榜下捉婿”,捉他的還是當朝天子。

原來,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新皇(唐宣宗)登基,唐宣宗特別疼愛他的寶貝女兒萬壽公主,所以他剛當上皇帝,就讓宰相白敏中給壽公主找乘龍快婿。

網絡配圖

宰相大人白敏中左挑右選,比給自己女兒選女婿還用心,經過多番考量,把目光投向了鄭顥。鄭顥儀表非凡,出身北方著名士族五姓七家中的滎陽鄭氏,他祖父官至宰相,而他前幾年又剛中狀元。所以從外貌、家庭背景、個人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鄭顥都是駙馬最佳人選,事不宜遲,立刻向皇上彙報。

唐宣宗聽完白敏中的推薦,一拍大腿,宰相眼光果然好,就這麼定了。

白敏中特別開心,給皇帝女兒保了樁大媒,也算功德一件啊。可惜聖人千慮必有一失,宰相大人對駙馬人選在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獨獨忘了最重要的一項——單身未婚。

當時鄭顥剛好從長安出發趕往楚州,去迎娶盧家千金。

白敏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沒想到事出意外,此事一旦辦砸……不行,不能辦砸!他立即派人快馬加鞭半路攔截。

網絡配圖

此時,鄭顥已行至鄭州,手中拿著宰相大人的堂帖(唐朝宰相簽押下達的文書),進退兩難。楚州是去不成了,縱然他對盧家千金感情再厚,這婚也得退。且不說他不敢得罪皇帝,就算皇上肯放過他,只怕保媒的宰相大人也不肯善罷甘休。更何況,從盧家那邊來說,這婚事也得取消了,誰也不願也不敢跟皇上搶女婿啊。

鄭顥就這樣被宰相白敏中一紙堂帖追回。隨後,唐宣宗立刻下旨,為萬壽公主和鄭顥完婚。

鄭顥與萬壽公主的婚姻並不幸福,盧家千金更成為他心中一抹傷。他身為臣子,不能拿皇帝和公主如何,於是,便將所有怨恨歸結到媒人白敏中身上,後半生致力於在皇帝面前彈劾白敏中,或者偷偷寫奏摺打小報告。

網絡配圖

後來,白敏中免相,將要出鎮邠寧,臨行前他還對宣宗說:“當初鄭顥並不想娶公主,因此怨恨於我。臣在朝中時,他無能為力,而今臣要出鎮邠寧,他定會中傷於我。”唐宣宗說:“此事朕早已知曉,你怎麼到現在才說?”說完命人將一個檉(chēng)函交給白敏中,解釋道:“這裡面都是鄭郎詆譭你的奏章。朕如果聽他所言,你又怎會有今日?”白敏中這才安心赴任。

鄭顥,曾經那位高中狀元的青年才俊,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在強迫的婚姻裡,悒悒不樂,十三年後便鬱鬱而終。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在文學創作、戲劇電視劇中,常常有中狀元當駙馬的故事情節。英雄愛美人、才子配佳人,通常都是吃瓜群眾最愛的故事橋段。但是在歷史上僅有一位狀元駙馬,按理說娶到公主應該是人生喜事,但是這位狀元郎卻恨透媒人。

那這位媒人究竟是誰,又是為哪位狀元郎和公主做媒呢?

【媒人】:宰相白敏中,白居易的堂弟

【狀元郎】:鄭顥。青年才俊,名門之後,他的祖父是唐憲宗時的宰相鄭絪

【公主】:萬壽公主,唐宣宗最寵愛的女兒

唐宣宗為愛女萬壽公主挑選駙馬,宰相白敏中為皇帝強烈推薦狀元鄭顥。皇帝一見狀元郎,果然一表人才、文采非凡。無奈鄭顥與范陽盧氏早有婚約,當時正準備結婚,不願意娶公主。

但宰相自告奮勇,自薦當媒人,促成這樁婚姻。白敏中費勁各種心思,鄭顥被迫與公主成婚。

這是一場被強迫的婚姻,鄭顥並不是心甘情願當駙馬。他無法對皇上和公主出氣,所以便恨上白敏中,一心想要報復他。鄭顥為何恨白敏中,不願意當駙馬呢?

  1. 鄭顥與范陽盧氏早有婚約。當時已經在求娶的路上,被白敏中以宰相之令強制召回。召回之後,莫名其妙當上駙馬。既有奪人妻之仇,又強烈傷害鄭顥的自尊,這是強權的壓迫!

  2. 唐朝公主的名聲並不好,想想一下高陽公主、太平公主......出軌、豢養面首等。一不注意就被帶“綠帽子”。鄭顥怎會願意當駙馬呢?


淺淺低喃


因為鄭顥當這個駙馬是被迫的。鄭顥是河南滎陽人氏,在老家的時候就訂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當地大戶盧家的小姐,兩人應該之前就很熟,很有感情了,約好了鄭顥科舉及第之後就成親。

鄭顥這人也很不錯,科考之後就抽了點空子,趕回老家結親。可是,意外發生了。

大唐天子~唐宣宗·李忱也看上這位品貌具佳的新科狀元,委派白居易之弟~宰相·白敏中出馬搞定此事。白敏中接到聖諭之後立即快馬加鞭,半路上將鄭顥給攔住了。白敏中說明了皇帝陛下的意思,要招鄭顥做駙馬。說起來鄭顥這位才子的人品還真不錯,一開始死活不答應,白敏中急了,搬出宰執的威權連哄帶要挾,硬是將鄭顥強拉回長安和萬壽公主成了親。

鄭顥就這樣極不情願的當上了駙馬爺。宣宗得了這位乘龍快婿高興的不得了,馬上給鄭顥加官進爵,還勒令萬壽公主要克守婦道,若犯太平公主事,嚴懲不貸。

雖成了駙馬爺,但心裡還是放不下老家的盧小姐,公主再好,心裡還是很憋屈。心裡不痛快也不敢找皇帝老丈人的麻煩,但從此以後就把這位當媒人的白敏中給恨上了。有事沒事上摺子彈劾白敏中,和白敏中幹了一輩子。

兩人時時掐架,宣宗自然心知肚明,他也心存愧疚,鄭顥上的摺子都壓了下來,一輩給他二人當和事佬。

這老丈人當的也太累了!


賀灝


唐宣宗李忱是晚唐很有作為的皇帝,特別想把國家醫活。一切以先祖唐太宗為表率故史稱“小太宗”。不過,宣宗皇帝對外遊刃有餘,對內卻麻煩多。他有十一個女兒,因為唐代公主名聲不好,已經到可“皇帝女兒也愁嫁”的危險地步。儘管如此,宣宗還是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駙馬應門第高,出身士族;學問高,起碼進士;品德高,口碑良好。

應該說皇帝嫁女,這三個要求其實不高。然而當時有“三高”背景的男士竟沒有一個人願意娶公主。一是士族很清高,不想落個攀附的名聲;二是公主名聲不好,不想惹禍上身;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唐朝進士非常難考,多數人窮半生心力,考中進士時年齡已偏大,家中早已子女成群。因此宣宗皇帝為長女萬壽公主的婚配很著急,只得委託白居易堂弟,宰相白敏中當婚配中介。

忠於月老職守的白敏中向宣宗舉薦唐憲宗宰相鄭絪之孫,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狀元,時任校書郎、右拾遺內供奉,以文才、風度、儒雅而著稱於士林的鄭顥。最難得的還是尚未娶妻的鑽石王老五。聽說鄭顥完全符合“三高”標準,宣宗聞訊十分高興,馬上派人到鄭府接人進宮閃婚。不料使者到鄭府,鄭顥卻不在家。一打聽原來鄭顥早已和楚州(今江蘇淮安)盧家姑娘定親,鄭顥正趕往楚州赴娶盧氏婚約,現已行至鄭州。使者立即將意外情況稟報宣宗皇帝。皇帝絕不能放過這個好姻緣的。加急詔書追到鄭州強行把迎親隊伍搶回來。鄭顥垂頭喪氣回到長安,白敏中居中百般說合,鄭顥不敢違抗,只得退掉與盧家婚約於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娶萬壽公主,演繹了一出標準的閃婚式“拉郎配”。

儘管鄭顥被皇帝“搶新郎”將生米做成熟飯,但心裡仍一百個不情願。好在唐宣宗是個通情達理的皇帝,明知搶來的新郎不情願,萬壽公主出嫁時仍然千叮嚀萬囑咐,規定“三不守則”:“無鄙夫家”,“無干時事”,“有子而寡,不得復嫁”

前兩條是不要瞧不起夫家,不要干預政事,這好辦。但後一條,如果有兒子而守了寡,就不得再嫁。這條在唐朝就顯得苛刻,這是對“大唐皇室婚姻法”的重大修改。之前不要說公主被默許找情人,就是嫁三五個丈夫也不足為奇。最後還對萬壽公主特別強調:“苟違吾戒,必有太平、安樂之禍,汝其勉之”

宣宗皇帝希望萬壽公主一定要珍惜這樁來之不易的婚姻。甚至親自出馬教育批評女人要做個好的鄭家媳婦。比如:《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八唐紀六十四》:十一月,庚午,萬壽公主適起居郎鄭顥。顥,絪之孫,登進士第,為校書郎、右拾遺內供奉,以文雅著稱。公主,上之愛女,故選顥尚之。有司循舊制請用銀裝車,上曰:「吾欲以儉約化天下,當自親者始。」令依外命婦以銅裝車。詔公主執婦禮,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輕夫族,毋得預時事。又申以手詔曰:「苟違吾戒,必有太平、安樂之禍。」顥弟顗,嘗得危疾,上遣使視之,還,問「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觀戲場。」上怒,嘆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與我家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宮,立之階下,不之視。公主懼,涕泣謝罪。上責之曰:「豈有小郎病,不往省視,乃觀戲乎!」遣歸鄭氏。由是終上之世,貴戚皆兢兢守禮法,如山東衣冠之族。

儘管宣宗皇帝嚴格要求萬壽公主恪守婦道,萬壽公主也力求做得好些。儘管完婚後鄭顥被拜為駙馬都尉,又提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但鄭顥心中還是難以割捨盧姑娘,這樣的閃婚“拉郎配”終歸不是很幸福。因此鄭顥特別恨白敏中,一恨許多年。

比如《唐語林卷七·補遺(起武宗至昭宗)》:萬壽公主,宣宗之女。將嫁,命擇良婿。鄭顥,宰相子,狀元及第,有聲名,待婚盧氏。宰臣白敏中奏選尚,顥深銜之。大中五年,敏中免相,為寧行營都統。將行,奏曰:"頃者,公主下嫁,責臣選婿。時鄭顥赴婚楚州,行次鄭州,臣堂帖追回,上副聖念。顥不樂為國婚,銜臣入骨髓。臣在中書,顥無如臣何,自此必媒孽臣短,死無種矣!"上曰:"卿何言之晚耶?"因命左右,殿中取一檉木小函,扃鑰甚固,謂敏中曰:"此是顥說卿文字,便以賜卿。若聽其言,不任卿久矣!"大中十二年,敏中任荊南節度使,暇日,與前進士在銷憂閣,追感上恩,泣話此事,盡以此函中文字示之。

大中十四年,唐懿宗鹹通元年(公元860年),“拉郎配”閃婚後的第十一年,狀元駙馬鄭顥去世了。顯然,這位唯一的駙馬狀元依舊沒有從“中進士弟、娶五姓女”的人生夢想中解脫出來。鬱悶而早喪。


四川達州


唐宣宗愛女萬壽公主嫁給狀元鄭顥,是強人所難。鄭顥乃名門士族之後,祖父是唐憲宗時的宰相。本人博學儒雅,與楚州士族盧家之女已有婚約。這樣的青年才俊被宰相白敏中尋得,並告之皇帝。宣宗雖為皇帝,由於唐公主名聲不好,女兒也愁嫁。在明知鄭顥已在娶妻的路上,宰相白敏中用皇權把鄭顥召回,無奈退了盧家婚約,而娶萬壽公主。婚後並不幸福。鄭顥勉做駙馬,白敏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為趨炎附勢。鄭顥一再彈劾他,恨他毀了終身大事,敢愛敢恨,不攀高枝,真性情。


風一樣飄過13


白敏中是個壞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