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和歐洲人喜歡吃牛肉,而中國人喜歡吃豬肉?

風吹麥浪151503339


為什麼美國人和歐洲人喜歡吃牛肉,而中國人喜歡吃豬肉?

這個問題吧,看似很簡單,其實真要細說起來可能會牽扯到特別多的東西,為了避免大家看的煩了,我儘量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解答一下,歡迎評論補充、分享你的觀點。

【首先就是飲食習慣】

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喜歡吃什麼並不是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很大程度長是取決於我們父母的口味。而他們口味、飲食習慣的來源也是差不多的。而自古以來我國人口就很多,很長一段時間耕地就是一切的根本,不可能大量飼養牛羊來佔地,所以基本大家也都知道有些朝代擅殺耕牛是犯法的,而且羊更是高官貴族才可以吃的,自然就少有這麼的飲食習慣傳下來。

【其次就是經濟因素了】

如果說上面說的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原因,那麼這個就是現代存在的原因了,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牛羊太貴了。雖然現在人們生活質量已經提高很多了,日常飲食中雞鴨魚肉也不缺了,但是相比較起來牛羊肉還是挺貴的,同樣作為畜類肉食的豬肉就要便宜不少,而且因為上述飲食習慣形成的原因,豬肉的做法也很多,所以就使得中國人的飲食上更多吃豬肉了。

所以我覺得就是上面說的飲食習慣、經濟原因,以及肉用動物的特性共同造就的結果。畢竟很多豬一次可以生十幾個小崽,繁殖快、易飼養、出欄快,所以豬肉就成了最適合人口眾多地方選擇的肉食動物了。

各位讀到這裡的朋友們,如果排除價格和烹飪難度的話,你最喜歡吃的是哪種肉類呢?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喜歡吃什麼,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而要看我們的祖先到底能吃到什麼。
人類為了發展出智力,演化出了一個高能耗的大腦,也改變了我們的飲食結構。黑猩猩的食譜裡大概只有4%的肉類,而人類中這個數字是40%。人類不吃肉很容易營養不良。

原始人類主要靠狩獵來解決食用肉的問題。

狗是我們第一個馴化的動物,但狗是用來捕捉其他動物的,算生產工具,不能吃。

人類開始發展農業,大概是1萬2千年前的事情,有了農業,就有了多餘的糧食,就可以畜養一些其他動物提供動物蛋白。
農業有三個獨立的起源中心,西亞、東亞和中美洲,西亞人馴化了小麥,東亞人馴化了小米和大米,美洲人馴化了玉米。在選擇畜類時,由於這三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和物種分佈的不同,導致了畜類養殖上的差異。
美洲人在擁有原始農業之前,基本上吃光了所有能馴化的大型動物,所以他們比較慘,只能變著花樣吃草,馴化了土豆、番茄、辣椒、南瓜、草莓、黃瓜、西葫蘆等好吃的植物。美洲土著唯一馴化的動物是火雞。
西亞是山地,有很多草,所以他們首先馴化的是山羊和牛,牛羊主要提供的動物蛋白是奶製品,是不能隨便殺的,一直到歐洲中世紀,都只有土豪才有可能大口吃牛肉。普通人都能吃到牛肉漢堡是現代化養殖技術出現之後才有的事情。
中國人在平原,首先馴化的是豬。豬不挑食,我們吃什麼,豬就吃什麼,很好養(這一點很重要!)。而且豬兩年就能產5窩,1窩就有5~6只,繁殖超級快,我們養豬就是為了吃豬肉的!雖然我們大概4000年前有了水牛,但水牛是用來犁地的,不是用來吃的!


所以豬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我們有豐富的料理豬肉的技巧,能夠去腥去騷,保持豬肉本色。英國雖然是品種豬的重要產地,我們還從英國進口了大量的豬精液,但是英國人殺豬是不放血的,他們根本就不懂怎麼吃豬!英國人的蛋白質來源主要來自炸小黃魚。

德國就不一樣,德國因為沒有特別長的海岸線,也不像荷蘭一樣有大片的優質草場,所以他們也吃豬,而且德國人也很會料理豬肉,德國的豬肉香腸也是美味極品。
所以為什麼我們喜歡吃豬,因為你們都不會做啊!

不過吃豬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大多數中國人喝牛奶會乳糖不耐。豬產奶期很短,生完一窩緊接著就要生下一窩,而且因為生的太多所以乳頭也多,不好人工收集乳汁,最重要的是豬因為啥都吃,還喜歡刨地,飼養環境很髒,而且由於體型原因,乳頭都貼著地,沒人願意喝豬奶。所以中國人在演化中就沒有點上喝奶這個技能點。


中國人斷奶之後,乳糖酶的數量會迅速減少,沒有辦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喝多了就會脹氣打隔拉肚子。MCM6 基因rs4988235位點就是控制成年之後分泌乳糖酶的開關,95%的中國人都是GG(無法消化乳糖的類型)。

想知道你的類型是什麼麼?

馬上體驗最走心的基因檢測服務 gesedna.com


各色人類研究中心


中國牛肉要是能便宜點,中國人估計也會很喜歡吃牛肉。歐洲人更偏愛牛肉,其中一種原因和猶太人和穆斯林不吃豬肉有關,這兩大人群影響了歐洲人的肉類選擇。

在《聖經》舊約中,有對信徒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有規定。在肉類食材上,就進行了非常明確的規定。比如倒嚼(反芻)分蹄的動物,比如牛、羊,可以吃。這些都是單純食草動物。比如豬這一類。

獸類,蹄子為偶數、有腳趾還會反芻的動物可以吃。牛、羊、鹿為可食!分蹄但不倒嚼的動物,不能吃。比如駱駝、巖狸、兔子和豬,不符合上述條件,是“不潔”而不可食。水裡的,有鱗有鰭的可以吃,其他都不行。

“不潔淨的”不但不可食用,最好連觸碰都不要碰。聞到味道,都會影響運氣!不小心碰到、聞到、都要把衣服丟洗衣機裡反覆多洗幾次,晚上沐浴也要使勁搓搓。這些不潔淨的東西,不小心掉進碗裡缸裡,最好是連碗和缸都不要了。

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至今都嚴格遵守這一戒律。歐洲有很多猶太人餐館,有的餐館,會介意不新信教的“雜食”顧客光顧。 我們熟悉的伊斯蘭教,其實也是從聖經舊約中發展起來的。對豬肉,等不潔食物的禁忌,與猶太人如出一撤。

處於對猶太人和伊斯蘭教徒的尊重,和他們一起就餐的朋友,也會盡量不點冒犯他們的菜。

《聖經》新約中,沒有對這些不潔食物進行規定。後來的天主教徒、基督徒、新教徒等,對豬肉、兔子肉等禁食肉類沒有忌諱。

在歐洲現代人的食譜中,吃豬肉的比重,比牛肉還是要高點的。只是因為在國內,大家一說起西餐,就想到牛扒,黑椒牛柳啥的,感覺西餐都是牛肉。這只是一個假象。在歐洲人的日常生活中,豬肉的比重依然比牛肉高。比如各種各樣的香腸,是豬肉做的。歐洲的餐廳除了牛排,還有豬扒、豬排骨、豬裡脊、豬臉肉和豬尾巴等等。在冬春之交,西班牙許多村寨,還會舉行“殺豬節”,和中國農村殺豬過節一樣的。


西班牙大米良


據我在法國和歐洲的生活經歷,歐洲人吃豬肉比牛肉要多,美式的牛排漢堡在歐洲並不是主流。相反,各式各樣的香腸,培根,火腿等豬肉製品才是歐洲人的最愛。

據法國官方統計,法國豬肉消費量位居各種肉類之首,但是四分之三的豬肉被做成香腸,培根,火腿等肉製品給吃掉了,因此新鮮豬肉吃的沒那麼多。這可能給中國人留下了歐洲人吃豬肉不太多的印象。

從數據看,歐洲人喜歡吃牛肉明顯不符合事實。雖然歐洲各國的口味不太相同,但是總體而言,牛肉消費比豬肉少。

我們看看2016年的年人均肉類消費數據:

在歐洲,吃牛肉最多的國家是丹麥,將近30公斤/人,另外法國,瑞士,瑞典,愛爾蘭四國超過20公斤/人。

再看看豬肉,奧地利每年每人吃掉67.5公斤豬肉位居歐洲之首,而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波蘭每年消費豬肉都在40公斤以上。

法國,比利時,荷蘭,希臘,塞浦路斯,克羅地亞,芬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等十五個國家沒人年均消費豬肉在30公斤以上。

而愛爾蘭,英國,挪威,俄羅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也都超過了20公斤

總結一下,在歐洲吃豬肉超過20公斤每人/年的國家有28個,而牛肉只有5個,而且最高數量也不超過30公斤/人

中國同時期數據大約是豬肉39公斤至/4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中國作為豬肉消費大國在歐洲也只能排在第7位。

為什麼歐洲人也愛吃豬肉呢?這和歐洲整體人地關係有關。歐洲不是新大陸,自然條件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有一定區別,整體上說人口比較密集,並不具備大規模發展牛羊畜牧業的條件,這一點和中國更為接近。

據統計,生產每公斤牛肉所需要27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而豬肉只需要55平方米。雖然歐洲畜牧條件要優於中國。但是別忘了,歐洲同樣是乳製品消費大國,需要消費牛奶,奶酪,黃油,這就需要飼養大量的奶牛,這讓歐洲用作牛肉的肉牛飼養空間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充足。

何況,無論是日耳曼人還是高盧人,養豬,打野豬,吃豬肉已經是悠久的傳統,在歷史長河中,歐洲人也發展出形形色色的豬肉烹飪和醃製方法,今天吃更多的豬肉也並不令人意外。

所以,美國和歐洲雖然文明類似,淵源極深,但很多情況下並不能一概論之。至少在肉食方面,歐洲和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更接近。


昭楊


並不能就說歐美人就一定喜歡吃牛肉,中國人就一定喜歡吃豬肉,總是有例外存在的,但大的趨勢確實如此,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原因呢?

首先,就是飲食習慣的問題,從近處說,大部分中國人出生後所食用的肉類就以豬肉為主,所以就從小培養了這種的飲食習慣。

往遠處說,中國的很多朝代,吃牛肉是犯法的,因為古代的生產及運輸方式並不發達,很多時候只能依靠牛、馬等大型牲畜來進行運作,所以大家就吃不上也不敢吃牛肉了,這種飲食的方式或多或少的會對現在的人有一定的影響。

另一個原因,也是公共食談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格。可能有一部分人相比較於豬肉而言,更喜歡吃牛肉,但是因為價格的原因又不得不妥協。

要知道,正常情況下,一斤豬肉通常只需要十幾元就能買到,甚至不會超過十五元,但是一斤牛肉的價格則要高很多,一般是豬肉價格的兩三倍左右,而中國又是發展中國家,很多人的收入並不是太高,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價格更實惠的豬肉來食用。

而造成這種豬肉比牛肉高出數倍的主要原因,則是地理以及人口因素,大家可能都知道,歐美地區地廣人稀,並且以平原為主,所以一來不用過於擔心糧食的儲備問題,二來也適合這種大型的畜牧業發展,所以牛肉在許多歐美國家都是很便宜的。

但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可用的耕地面積又不足,所以肯定是優先種植轉化率更高的主糧作物,而這種大型畜牧業只在西北部的高原地區比較集中,另外,運輸起來也需要一定的投入,所以價格就比較貴了。

而豬這種動物只需要圈養就可以了,並不是很佔用地方,並且生長的較快,產仔率又高,很適合我國的現況,所以,在我國,豬肉的價格就比牛肉要便宜許多。

另外,還有很多人認為豬肉吃起來比較香,但這一點公共食談不知道是豬肉中的部分物質與牛肉不同,還是咱們之前所說的飲食習慣問題。


公共食談


看到一些高點讚的答案,其實有很多觀點並不準確,我也來答一下,追根溯源一下原因。


上面的答案很多都提到,豬好養活,所以中國選擇養豬,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因為要想養豬養的上膘,必須喂糧食穀物這樣的精飼料,這樣的話就變成與人爭奪口糧的生物了。相反,牛就只要吃草就可以長肉。在食物儲備不夠豐富的古代,怎麼可能大量養豬呢?


不同地方人喜歡吃的東西,確實跟地理因素有關,這點在《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裡有很詳細的描述了。通常不是我們選擇了食物,而是食物選擇了我們。那麼為啥我們沒有牛肉吃呢?主要是三條原因。


1.中國沒有原生的野牛。

2.中國特別是中原地區沒有足夠的草場。

3.中國缺乏優質的原生牧草。生物的相互適應在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好了,我們的祖先想吃牛肉也沒有機會啊。要說第一點好解決,牛終歸是能傳到中國的。但是,第二點和第三點就真的難解決了,沒有牧場和草,怎麼喂牛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牛在中國古代可是重要的畜力,私自宰殺耕牛,那是犯法的行為,可是要坐牢的。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其實不管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最早飼養的肉食動物是狗(這只是歷史),因為狗是最容易馴化的動物。直到漢朝的時候,狗肉仍然是重要的肉食,要不然怎麼會有劉邦去騷擾樊噲狗肉攤子的故事。現在的證據認為,狗是在世界多地同時被馴化的。這是人類最早的動物朋友。但是,狗的轉化率太低,而且對食物要求比豬還高,所以很快就被放棄了,只是作為狩獵工具和寵物飼養了。


於此同時,西方人馴化了牛,於是得到了穩定的蛋白質供應和肉食。最初馴化牛,就是為了吃肉。至於說,喝奶這個事兒恰恰是在畜牧業大規模發展之後才出現的,那些耐受乳糖的人其實是很晚近才出現的。不是因為中國人不適應喝奶而拒絕喝奶,而是因為中國人在歷史上壓根就沒有經歷過這個喝牛奶的選擇壓力。


另外,有答案說,豬容易養,人吃什麼它吃什麼,所以養豬,這是不成立的。豬其實是雜食性的動物,養豬也是在糧食極大豐富之後才出現的事情。


其實中國人解決蛋白質供應的方法是種植大豆,大豆才是根本,動物性蛋白充分供應,大概只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事情了。


另外,誰說歐洲人不喜歡吃豬肉的,德國的豬肘子和香腸,那是多棒的肉食啊。


植物人史軍


我他媽的也想吃牛肉,太他媽的貴了



遙望於江湖


因為在中國,牛肉太貴!



䴪13467


東西方飲食的差異很大,其中在吃肉上表現更為突出:美國人和歐洲人喜歡吃牛肉,佔了世界牛肉消費的大半以上;而在中國,人們更喜歡吃豬肉,佔了世界豬肉消費的70%以上。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吃肉上的差異呢?說來話長,先挑簡單的說說。就是歐美人為什麼喜歡吃牛肉。

歐美人以牛肉為主

歐美人以牛肉為主的肉食習慣,與種族特性、氣候環境、生活習慣有關。

因為人種原因,歐美人普遍身材高大,飲食中熱量和蛋白質需求較東方人更多,如何才能保證攝入與消耗更合理呢?在種族進化中,歐美人選擇了蛋白質含量更高的牛肉,而牛肉的氨基酸可全面滿足人體需要,吃同樣份量的牛肉和豬肉,前者的熱量更大。

歐美人不是傳統農耕民族,所生活的氣候環境更適合發展畜牧業。翻開地圖可以看到,歐美等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和降水適宜,地下水資源豐富,牧草養牛的成本低、收益大。因此牛羊肉自然成為餐桌上的首選。

在生活習慣上,歐美各國的烹飪不求精細,但求快捷,很多國家的飲食都是“暗黑料理”。因為烹飪手法簡單甚至粗糙,牛羊的這種食料單一的家畜更符合歐美飲食文化。遊牧民族出身的歐美人,也更喜歡飲用熱量更高的牛羊奶和奶製品。

歐美人生活的氣候環境更適合畜牧業

有些中國人有個誤解,認為西方人之所以長得高、壯,是和人家吃肉的習慣有關。其實這是一種文化自卑在飲食中的表現。一切不過是遊牧民族、農耕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所導致,不存在誰高誰低。何況歐洲人也愛吃豬肉,尤其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也是世界豬肉消費大國。

這就如同現在的中國,儘管豬肉是主要肉食,但中國同樣是牛肉消費大國,美國、巴西、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牛肉消費前三名。現在,就來講講比較複雜的問題,中國人為什麼更喜歡吃豬肉?

中國人為什麼更喜歡吃豬肉?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中國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3000多年裡豬肉最初也不是主要肉食,同樣是以牛羊肉為主。呵呵,知道這一點,崇拜西方飲食文化的人是不是有些意外?

中國上古時期就有“其畜宜六擾”的記載,《左傳》第一次提出“六畜”概念。人們熟知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中的“六畜”是指馬、牛、羊、豬、狗、雞。其中的馬不是用來吃的,主要是騎乘,其他都是以提供肉食為主的家養動物。

但因為生產力低下,中國古代對吃肉有限制。周朝規定:天子食牛;諸侯食羊,每月初一食牛;大夫食豬、犬,每月初一食羊。祭祀或天子宴會時,大夫食牛。明確提出來:“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古人吃豬肉也是一件奢侈事

也就是說,能吃到肉的都有權有勢,這些人也被稱為“肉食者”。普通百姓粗糧淡飯,除了重要節日之外,連“珍”這樣稍好點兒的東西也不準吃。孟子曾描繪過這樣的“王道樂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人到70歲能吃上肉就很幸福了!你看到這裡是不是想哭?還是生活在今天好啊!

因為中國人上千年來的理想就是——特麼能吃上肉就行,所以你看“家”這個字是怎麼造出來的,屋裡養著豬就是家,豬是幹啥用的?吃!

但豬肉的地位在上古時期不高,天子和諸侯是不吃的,只吃牛羊肉。百姓終極一生也難得吃上一回,一回哪怕豬肉。讓小編先哭上5毛錢的。

春秋後期,牛成為耕種主要勞力

春秋後期,牛成為耕種主要勞力,隨意宰殺耕牛、偷牛盜牛是死罪,“牛,稼穡之資,禁人屠宰”,甚至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吃牛肉。為什麼《水滸》中常用“小二,給我切二斤牛肉”的場景來描寫梁山好漢,那其為傳遞和暗喻一種造反精神:我也要和皇帝一樣,能隨便吃牛肉……這也是為什麼傳統意識中,很多人把能吃上肉當作生活提高的標誌之一。

春漢時期,中國人的肉食以羊肉為主、豬肉為輔。“羊”大為“美”,“羊在六畜主給膳”,羊在“六畜”中主要價值就是用來吃的,而“東南少羊而多魚,故字以‘魚’、‘羊’為‘鮮’。”因為東南地區羊少,人們多吃魚,魚和羊在同煮才能叫“鮮”。同時,“羊吉萬歲,子孫自貴”,羊也代表吉祥,能吃上羊肉才算有福之人。

中國人曾在上千年裡主要吃羊肉

為此中國人曾在上千年裡主要吃羊肉,這源自魏晉兩朝。當時“文人雅士”喝了酒、露著大肚子清談豬肉“腥臊之氣”。《周禮》曾說豬肉“腥、臊不能食”。 這裡的“腥”指豬肉中星星點點的“米粒”(現在常說的“痘豬肉”),古人無法理解吃“米粒”後得囊蟲病的原因,所以認為不能吃;“臊”特指“豕膏臭也”,就是豬油有臭味、肉質加工不當有尿臊味。

羊和羊肉,則在壓倒性佔據著食肉的主流。關於羊肉的成語你能說出一堆:亡羊補牢、歧路亡羊、羊毛出在羊身上、順手牽羊、替罪羊、掛羊頭賣狗肉、羊腸小道、羊續懸魚、羊羔美酒、虎入羊群、不吃羊肉空惹一身羶、羊落虎口、驅羊戰狼、驅羊攻虎……你把上述成語中的“羊”換成“豬”試試。

當然關於豬的成語也有:人怕出名豬怕壯、豬朋狗友、一龍一豬、豬卑狗險、泥豬疥狗、泥豬癩狗……還有什麼?豬狗不如。因此,“食羊為美”成為共識,尤其是趙宋一朝,“御廚止用羊肉”是皇室御宴的規定,做飯做菜只用羊肉!記住哈,用別的肉捱揍!

火鍋羊肉是元朝在中國興起的

中國食用羊肉的鼎勝時期是元朝。蒙古族是出身於草原大漠的遊牧民族,長年爭戰下飼養家畜更是無稽之談,他們入關後,強化了中國人食羊肉的傳統習慣!只是到了明清兩代,尤其是滿清入關後,豬肉才鹹魚大翻身,一舉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肉食。

原來有二:

1、中國農耕文明長期自給自足,而牛羊養殖成本高,週期長,要佔大量耕地植草種樹,這對長期吃不上肉的百姓來說實在太過痛苦。加之明清兩代,特別是清朝“康乾盛世”之後人口超過3億,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佔世界總人口的2/5,比明朝時增長2倍,百姓食肉需求幾何式增長,更高效、低成本的養殖業也呼之欲出。

2、於是,豬被選中了!人吃剩下的殘湯剩飯就能養活它,養殖週期短,出肉率又快又高,成本低極了。豬的全身都是寶,沒有不能吃的地方,連糞便也能用來漚肥種地。而且,豬的繁育能力逆天,隨隨便便就下仔十幾頭。

中國人食豬肉習俗從清朝時被固化

對於滿足人口大國的食肉需求來說,豬肉無疑是最佳選擇,沒有之一,是唯一!因此,中國人食豬肉的習俗從清朝時被固化,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對於烹飪大國的廚師們來說,肉香味特別足的豬肉更是一展手藝的最好食材。

美國人和歐洲人的肉食以牛肉為主,中國人更喜歡吃豬肉,這是歷史淵源和文化傳統導致的。對於中國來說,是經過漫長曆史演變的。

中國人喜歡吃豬肉經過了漫長曆史演變

在飲食文化、烹飪文化裡,吃肉和吃什麼樣的肉,本質差別不大。不是說你多吃一塊牛肉,就能長得和歐美人一樣高大;也不說是多吃一塊豬肉,就影響了你的身高。

愛吃啥就吃啥,豬肉也好,牛羊肉也罷,不過是分分鐘解決的事。何況你又不是吃不起牛羊肉,雖然貴點兒,呵呵……但比你買的房子便宜多了。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指動濟南


很簡單,牛肉要是比豬肉便宜了,我也吃牛肉。我們這裡豬肉14/斤,牛肉38/斤。這就是區別。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豬肉菜更為多樣。而且多數佛教信徒不吃牛肉,因為憐憫牛勞作一輩子最後還被食用的悲慘,牛被宰殺時會掉眼淚,豬倒只是叫兩聲。而且西方人認為豬是比較骯髒的動物,穆斯林也不吃豬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