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外企在中國市場只剩下資本優勢

文|老納

近日,香港《南華早報》援引知情人士信源稱:包括聯合利華等公司在內的幾家公司考慮用10億美金收購廣州薇美姿公司。如果收購成功,這將是外資公司收購中國日化企業的最高金額。而上一個“榮耀”屬於美即面膜,彼時的2013年,歐萊雅斥資65.38億港幣收購了美即。

提到薇美姿公司,多數人許會覺得陌生,但事實上,該公司旗下的產品就是最近這幾年口腔護理行業的大黑馬——舒客;而另一個知名品牌則是家居清潔用品——優克。在聯合利華有意收購薇美姿的消息流出之前,業內傳聞另一口腔護理巨頭高露潔有意收購薇美姿。為此,薇美姿公司還專門闢謠。

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1、外企焦慮

無論傳言真假與否,我們能感受到的是,外企的焦慮。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外企在中國經歷了開疆拓土的艱難,得到了消費覺醒的紅利,“體驗”了國貨崛起的打擊,如今,是消費升級下的業績下滑。

事實上,當下的外企,在中國市場上更多的優勢來自資本方面,而非產品。尤其是在快消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國貨正在取代、甚至超越外企的地位,重新成為行業領頭羊。為何說“重新”,是因為在90年代,國貨曾經取得過領頭羊的地位。

上世紀90年代,正是外企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的年代,但他們一進中國就遭到了本土品牌的阻擊。彼時,消費者的消費意識還處於朦朧狀態,本土品牌藉助信息不對等的有利因素,憑藉成本優勢,很快領跑了各個行業。

這一時期,國產品牌的領跑,其實給外企品牌鋪了路,讓外企減少了消費者教育的成本。所以,外企當時阻擊國貨的最大法寶就是針對成本優勢:降價。

彼時,寶潔、達能等外企除了有資本優勢,還有產品上的創新優勢。再加上,當時國內企業在管理上有很嚴重的問題,多頭管理,多方干涉。每個企業背後,都有無數力量的博弈。最後,希望變成失望,失望變成絕望。要麼破產,要麼被外企收購,有的只能靠政府的補助苟延殘喘。

正是這些本土企業的死亡,為後來國產品牌的興起鋪平了道路。曾經,外企戰勝國貨的法寶,如今成為了外企死亡的溫柔鄉。

在管理方面,外企有一套成熟的管理體制,在野蠻生長的年代,這套成熟的管理體系,讓外企少走了很多彎路,也讓他們擊敗那些沒有現代管理經驗的企業。

這套成熟的管理體系更象是一個流水線,它把很多人才招進來,而後變成一顆顆合適的螺絲釘,按著企業想要的方式運轉。甚至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代弱於一代。他們習慣了公司一切成熟的流程、制度,待初創的一代人老去後,企業漸漸以穩、以銷量為導向,失去了最初的勇氣和初心。只有幾個關鍵人物制定戰略,其它人都在等著上面的指示,再去執行。

於是,我們看到無論是寶潔大陸第一高管熊青雲去到京東,還是中糧可樂孫依萍去到蒙牛,都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寶潔系的韋俊賢擔任康師傅執行總裁,在面對統一的劉新華時,也沒有後者的魄力。當然,外企這套成熟的管理經驗,對後期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們把經驗帶給了中國企業,讓這些企業在瘋狂撕咬外企的時候,也不至於在自己的路上跑偏。比如,阿里系的中高層,大多都是寶潔系。頭腦決定了阿里的方向,但寶潔人保證了阿里的奔跑速度。

有關價格,在與老一代國貨的競爭中,外企錯誤估計了中國的消費增長。為了絞殺中國企業,大都選擇了低價政策。這導致了2010年後,外企的產品無法升級換代,寶潔、聯合利華、可口可樂在消費者眼中都是低檔的代名詞。相反,消費者願意為雲南白藥、舒客等新國貨付出高價。如果不是霸王防脫陷入“二惡烷”的漩渦中,現在洗髮水的老大也應該是霸王防脫。

在創新方面,以前老一代的國貨靠的是模仿寶潔、聯合利華、可樂的產品,所以當李鬼遇到了李逵自然就灰飛煙沒。相反,如今寶潔們都在吃老本,他們的牙膏一水的美白;他們的化妝品一水美白、抗衰老;他們的洗髮水一水的去屑、柔順,幾十年如一日的宣傳……最主要的是,消費者在用了他們的產品後,發現自己的牙齒沒白、皮膚也沒白,更沒有停止衰老;不僅頭屑沒少,並且還脫髮了。這讓消費者再怎麼相信外資產品。

另一方面,國內產品在研發上更加用力。以百雀羚為例,這個1931年創立的品牌,在2009年重新定位後,成為美妝第一品牌,2017年銷售額177億;2018年突破了200億;可在2009年之前,百雀羚主力產品的銷售額只有5000萬。

2、彎道超車

每次,焦慮來臨的時候,外企的突破之法就是買買買,但每次買買買的後果不僅沒有緩解焦慮,反而更焦慮了。買來的都是一個個坑,甚至國內有些聰明人,專門做出產品數據等著可口可樂、寶潔、強生、雀巢這類企業來收購。不僅自身實現了財富自由,還給外企戴上了“又毀了一個民族品牌”的帽子。其實,品牌這東西,除了是某一個時代的回憶,對於創造品牌者,真是頭養肥了可以殺的豬,尤其還是一個外強中乾的豬。

不過,從專業角度分析,聯合利華收購薇美姿是一次雙贏。傳聞,聯合利華斥資550億美元收購高露潔,就是因為聯合利華在口腔護理上表現十分弱勢。雖然,聯合利華有中華這個租期百年的品牌。

中華在牙膏上有表現,但在牙刷上,基本沒有。不僅是聯合利華,寶潔在牙刷上也沒什麼太好的表現。高露潔靠收購三笑,佔據了低檔牙刷的市場。而舒客或將在2018年全年出貨量達到40億,幾乎每年的銷量都在翻倍增長。

當年,薇美姿老闆王梓權、曹瑞安創業之初是以家居護理優克為主,無心插柳的舒客牙膏卻先火爆起來,在做產品的最初也是以美白為主,反而做為贈品的紅花清火成為出貨量第一。舒客是一個擁有全系列產品的口腔護理品牌。曹瑞安曾在營銷會上說:拼牙膏我們只能在前十,拼牙膏牙刷我們就能進前五,拼全系列,舒客就是獨一家。

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使用過舒客牙膏和牙刷的消費者,對舒客的牙刷無疑更有好感,獨創的小頭牙刷軟毛護齦概念,讓消費者對牙刷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單比牙刷,寶潔、高露潔、三笑、雲南白藥、黑人等都不比舒客強,而在電動牙刷上,寶潔有歐樂B,飛利浦,其它品牌沒有。這給了舒客最好的超車機會。而自打前寶潔系員工黃鑫負責舒客電商平臺運營,舒客在電商的表現也是十分突出,過去一年出貨量近10億。

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3、軟肋頗多

舒客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今,舒客產品的爆火,多少都有一點有心插花花不發,無心載柳柳成蔭。這說明企業本身的規劃性並不明確。

這主要是因為舒客在銷售總監位置上,人員更換過於頻繁,更多是靠王梓權、曹瑞安親自執掌。當企業老闆的力量都在戰術上創新時,自然就在戰略上有缺失,這也是為何即定的產品沒走好,反而在其它產品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沒有明確清晰的定位,對於未來的把握不夠。

在渠道方面,舒客雖然線上渠道表現良好,但線下渠道依然停留在大賣場,銷售模式還是終端促銷員攔截。可如今的賣場成本、促銷員成本都在大幅度提升,連他們的老東家藍月亮都在推無底薪模式。除了大賣場,舒客的深分渠道(賣場外的便利店、批發部等)成立一次死一次,CS(化妝品渠道)也沒有表現。薄弱的渠道必然“限止”了舒客的利潤上限。

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這些年,舒客一直是輕資產運營,所謂輕資產運營,也就是代加工,舒客目前並沒有自己的工廠,大部分由兩面針等公司代加工。這樣發展的好處在於有更多費用去研發,去做銷售,也養活了很多老牌日化企業。缺點是產品的質量保證、擴大產能,最主要的是當消費者看到舒客全靠代工時,自然認為你是個皮包公司。

聯合利華如果收購舒客,一定不會吃虧,舒客的市場做的還是比較紮實的。當然,舒客老闆也一直想把舒客做成口腔護理行業中的華為。所以,他們未必會放棄這個自己一手培養的品牌。

十億美金,高露潔,聯合利華欲收購薇美姿,外企被中企打怕的幾年

無論未來如何,都讓我們祝福這匹口腔行業的黑馬,取得更多佳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