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受質疑後,教育部又新增5種新考試!真是雪上加霜?

教育改革是必須的,這無需質疑,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問題就解決,也是必須明白的。原定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啟動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試點省份,已從18個銳減至8個。這是怎麼回事?你所在的省份推遲了嗎?

高考改革受質疑後,教育部又新增5種新考試!真是雪上加霜?

根據已公佈的方案,2018年秋季學期起,原定共18個省市——

(江蘇、河北、重慶、遼寧、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廣東,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將成為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試點省份,實行新高考改革,不再實行文理分科,考試科目變為3+3(6選3)。

10個省市推遲啟動新高考改革

今年秋季新高一學生已開學一月左右,關於實施新高考改革所應該有的工作佈置,在一些省份正在變得靜悄悄。

近日多方消息傳出

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

9省目前已明確推遲一年實施新高考改革。

推測新高考改革延遲啟動的原因

1.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必須要考慮區域差異的問題。

部分省市準備不足,所在地區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尚未允許,沒有做好迎接新高考的準備,比如說改革以後某些科目可能會出現師資、教室場地不足的情況。此前,中國教育學會潘玉芹博士表示,軟硬件設施不完善是阻礙學校進行新高考改革時面臨的最大問題。

2.上海、浙江等改革前線的省市均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他省份不想“重蹈覆轍”,所以採取暫時觀望的態度。

問題:浙江、上海的試點新高考改革出現的問題還尚待解決,新高考改革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剛剛參加了2018新高考的浙江、上海考生表示,學校採用“定二走一”的“小走班”模式,即先將有兩個科目選擇一致的學生放到一個固定的班裡,只用對1個科目走班,而物理作為學霸集中區,是許多學生逃避的科目。

學生在選科時往往是選擇自己成績比較好的科目。而“6選3”自主選科,讓學霸們可以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最有優勢的三個科目,但是對於學習中等偏下的人來說,這就相當於“強者更強”,在學習中感覺更加吃力。

3.高考改革摁下暫停鍵,是對全國中小學生的一種教育保護。

“編外教育參謀”在《全國高考改革為何摁下暫停鍵》一文中說,高考改革摁下暫停鍵,是對全國中小學生的一種教育保護,同時也是對全國教育界所有學段提出警告,包括大學。如果連續兩年在浙江新高考模式得到大學的認可,為何其他地區無法效仿?這其中原因耐人尋味。

高考改革摁下暫停鍵的原因是什麼?“編外教育參謀”認為,綜合素質評價沒有一個相對合理的方案,高考公平是整個社會公平基石的核心地帶,如果綜合素質評價撼動了高考公平,帶來的問題是教育系統無法解決。

至於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說高考改革會中止。而是暫停,高考改革還會大面積啟動的

新高考的5種新考試

根據國家的頂層設計,本輪高考改革的重點是“兩依據一參考”,即高考錄取將依據高考統考成績、依據高中學考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這也就意味著,今後的高中生將面臨與現在高考差別很大的5種新考試!

具體是哪些?新在何處?今天為你給你一一解讀!(下列考試科目、時間、次數、計分方式等重要信息,選取了各地方案中的共性內容。如與各地具體方案有出入,以當地方案為準!)

新增高考:合格性考試,科目增至13-14門,必須全部合格

根據各地公佈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改革後,高中學考合格性考試將包括13-14門: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信息技術或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

其中前9門是傳統學考科目,現行的高中學考就已經有了。後4-5門為新增科目。

考試對象: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

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課程為命題依據。傳統9門以紙筆閉卷考試為主;逐步增加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操作測試、外語聽力和口語的考試。

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以筆試和實際操作(1-2項實際技能)相結合。

體育與健康,以實地素質或技能測試為主。

考試命題:省級教育考試部門負責制訂各科考試說明,包括各科考試題型、命題原則、試卷結構、計分辦法等。

新增考試:等級考試3+3!3+1+2、ABCDE五等考試怎麼劃?

相比合格性考試,高中學考的等級性考試變化很大也很具體,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志願選擇,也影響著中學教學和高校招生等多個方面。而且各地方案差異很大,可以說是新高考方案中最複雜、爭議也最大的地方。

考試科目:目前多地方案都是3+3模式,但3+1+2模式也有地方在探討。

“3+3”是什麼?

“3+3”模式,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了20種“風格各異”的選考方式。

“3+1+2”又是什麼?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各科滿分150分;“1”,指在物理、政治兩門科目中必選一門,計100分;“2”,指在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或政治或物理,五門科目中任意選擇2門,每門科目100分。總分是750分。它與“3+3”模式的區別就是在“物理、政治”兩科中增加了一門必選課。

3+3模式下過多的選擇其實對考生、家長、學校來說都會成為負擔。這種做法在6門選修中固定1-2門作為必選項,相信對考生、家長和學校來說都會減輕很多壓力。但這種模式還沒有地方明文確定。

不論是哪種模式,各地基本都要求最遲在高二上學期期末前確定等級性考試科目。有的省份規定可以有一次更改機會,大多數省份則規定選考科目一經確定不得更改。所以,學生的選擇一定要非常慎重!

考試範圍:等級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為命題依據。

考試命題:省級教育考試部門負責制訂各科考試說明,包括各科考試題型、命題原則、試卷結構、計分辦法等。不排除有的省份委託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等級性考試試題。

新增考試:全國統一考試,三大主科命題將發生重大變化

考試科目:語文、數學、外語(除英語、日語、俄語外,還新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因為新高考沒有了文理分科,三大主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數學不再分開命題。

外語也不再是一次性考試,新高考改革後,外語一年有兩次考試機會,可以取其中最高成績計入高考。(請注意甄別兩次機會是指聽力兩次,還是指筆試兩次。從目前來看,大多省份都是聽力兩次機會,而筆試只有6月份統一高考的一次。)

考試內容:包括新課程標準中的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內容。

考試命題:新高考全面實施後,三大主科的命題權或全部收歸教育部考試中心,但很可能繼續保留3-4套不同試卷,用於不同地區。

▼語文命題趨勢變化:

國家如今越來越重視母語和傳統文化,對語文的重視將成為長期的政策傾向,所以在高考中,語文的重要性將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未來高考中,閱讀能力將成為語文考試的核心,閱讀的能力、閱讀量將會提高,閱讀材料的涉及面擴大,閱讀題將更加註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將更為複雜。

此外,寫作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重視,創作多種體裁形式文學作品的能力,將成為考核的方向。而且,對於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觀點的考查,也會逐步走進語文的命題中。

▼數學命題趨勢變化:

由於取消了文理分科,改為統一命題,所以數學的難度相對來說將會有所下降。

今後,數學將會著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共同的數學素養與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可能會將數學與文化交融起來,例如將史料與考題結合,考查數學的文化價值。

注重數學思想的發掘,在綜合問題的解決中,要找出其所蘊含的數學思想,例如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分類與整合、特殊與一般、化歸與轉化、有限與無限、或然與必然。

此外,數學將會重視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動、數學建模活動,以及數據分析與處理的實際應用。

▼外語命題趨勢變化:

新高考改革後,聽力是單獨考試,在未來還要加入口語的測試,聽力與口語的比重將會不斷提高(例如北京將會聽力和口語將會提高到50分,也就是說卷面成績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視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卷面考試中,閱讀能力的考查是不斷加強的,同時寫作與翻譯也會增大比例。

新增考試:自主招生考試難度加大,初審通過率低

新高考改革後,重點大學自主招生在新生錄取中所佔的比例會逐步加大。其實,對自主招生的日益重視在近兩年非常明顯。2018年全國共有82.4萬名考生報名參加自主招生初審,競爭非常激烈。

目前及今後的自主招生趨勢是:報名人數越來越多,初審通過率越來越低,複試難度加大,但一旦通過複試拿到享有自主招生優惠政策的資格,被錄取率還是比較高的。

其中,真正屬於“考試”範疇的,只有自主招生筆試。對於這種新的考試,很多高中生並不熟悉。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1.自主招生筆試難度

自主招生筆試難度一般高於高考、低於競賽,部分高校筆試試題可能還會涉及到競賽相關知識。

2.自主招生筆試考核內容

綜合統計高校筆試考查科目發現,大多數高校考查數學、物理、語文。部分高校結合具體專業特色設置有附加專業測試項目等。

從2018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筆試考查來看,自主招生筆試重點考查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文學文化水平,對時事熱點的理解和各類文章的閱讀水平等能力,在考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主招生筆試備考

自主招生考試雖然不像高考那樣有考綱範圍,但不代表考試沒有規律。歸根結底,自主招生考試科目、題型與高考有很多共通和相似之處,考查的知識基本在高考範圍內,部分試題也是在高考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準備自主招生筆試的過程中,科學做法是在高考範疇內先抓基礎知識,注重通性通法建立知識體系,再做適當拔高延伸。此外,研究目標高校歷年自主招生考試真題和高質量模擬題是準備自主招生筆試的關鍵。

新增考試:綜合評價考試認為不公平,其實還是看重分數

綜合評價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完全是兩碼事!它其實是綜合評價招生(全稱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中的一種考試方式。

所謂“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就是大學錄取時,用三個成績來衡量:一是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二是綜合評價測試成績,三是高考成績。這三個成績按一定比例合成綜合成績。

例如不少學校的綜合評價招生,考生錄取分數計算採用下列辦法:

綜合評價分=(高考成績×60%)+(能力測試成績×30%)+(高中學業成績×10%)

從中可以看出,綜合評價招生“綜合”的意思不是說不看高考成績,而是高考統考科目、綜合評價測試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各項都算分。而高考成績在其中的比重只有60%左右。

這也是為何有人誤解: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綜合評價招生,只有60%拼分,其餘40%拼爹。因為很多人完全就沒弄懂綜合評價招生的計分和錄取規則!

其實,這種招生方式是和自主招生一起出現的,並不是新高考改革後才實行的。

高考改革受質疑後,教育部又新增5種新考試!真是雪上加霜?

因此,想參加綜合評價招生的同學,當從高一就開始準備。因為新高考是“3+3”模式,除了語數外,其他學科從高一到高三都有學業水平考試,考過之後,成績就成了定數,無法再改。因此,當努力考好每一科,否則,到了高三,不僅來不及,而是無法挽回和補救了。

不願瞭解新高考的高中生家長

有些家長其實經濟條件、文化水平都不差,但就是受一些頑固思想的影響,認為高考簡單分文理科、只看統一考試分數、全國同卷同分最科學。根本不願去了解各種招生優惠政策和志願填報信息,結果讓孩子錯過了很多政策優惠。

不願接受新高考的高中生

有些高中生受一些不正確信息的影響,偏激地認為新高考增加了考試負擔、選擇負擔,沒有認識到新高考賦予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權,而且降低了考試難度,提供了更多升學渠道和機會。

不願適應新高考的高中學校

有些高中學校對新高考存在質疑,客觀條件不足的確是原因,但主觀上對新生事物抱有牴觸態度,恐怕才是問題所在。

高考改革可能會延遲,但步伐擋不住,公平與效率的矛盾最終會得到妥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