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人身上充滿了戾氣?

鳳凰涅槃2504442


我在離職前從事的是醫務工作,主要是在針灸科,中醫嘛,外加那陣子養生堂大熱,自然是一些大爺大媽比較信賴,所以我工作中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老年人。


每天來科室扎針的光老年人就有五六十人,所以可以想象我的工作壞境是多麼“磨人”,但我也收穫了很多爺爺奶奶粉兒。

我覺得題主用的“有些”兩個字很貼切,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戾氣重,也並不是只有老人才戾氣重。

我覺得回答“為什麼有人戾氣那麼重?”比較妥帖。

我接觸的那些,無論老中青,有的甚至從來到醫院就莫名暴躁,無理,張口就罵人。更過分的還會叫人來打群架。

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去勸架的也是老人居多。

我覺得那些戾氣重的人:要麼受慢性疾病的折磨;要麼就是對生活對社會不滿;要麼就是獨自一人生活孤僻乖戾,要麼就是壓力大敏感等等等等。

生活的打磨都或多或少的讓我們會時而憤怒,只不過有的人敏感度低,有的人一點就著。我們無法要求他人如何如何,如果是你的朋友親人,你可以幫助他(她)找到生活的美好之處。如果是陌生人那就不要跟他爭執,不要激化矛盾,不理他自然就好了。

但如果他的戾氣會讓他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的話,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還是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

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老去,多善待自己吧!


白土豆土豆白


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壞人變老這是一個自然規律。與所謂“壞人長壽”悖論毫無關聯。

“老人變壞”的現象時有發生,但並不代表老人整個群體。

網絡冷暴力對準老人信口雌黃,作為已是日落(反用)江花紅似火的夕陽人只會淡然一笑。尤如看著自己口中吐出的一個個煙霧圈圈在繚繞中淡去。

經歷了一生是是非非,有誰去在意那些扯淡,騷擾自己寧淨之心呢?!

但有些老人原先很善良、很樸實、很懂禮儀……,為什麼老了,老了卻生出一股戾氣來?

此次回故鄉的一次老同學聚會中,一位老同學引起了我的注意。此人原來在班裡很活躍,是文娛委員。但此時在酒桌上一聲不吭,悶頭喝酒。有人與他講話、打趣,他莫名其妙地怒懟人家。中途甚至憤憤退席。

後來才知,他的一對子女不孝順,他與老伴退休工資極低,只夠勉強度日,前時老伴病重住院,二個兒女互相推諉,不出錢,而且都藉口忙,不來醫院照顧老人。這位老同學一年多來,四處籌錢,日夜守護在醫院。早已疲於奔命,力不堪待。

可老倆口為了一對兒女在大城市待下去,賣了祖宅,花光了一輩子積蓄,給二個子女在城市買了商品房……。

如今?

再善良的人逢此變故,誰能沒有怨氣、甚至戾氣?

在這個人人向錢看的社會里,各種不良風氣尤如田間雜草順勢瘋狂生長,而淹沒了正常的莊稼。

不論是師德、醫德、尊老愛幼、諸多方面社會公德……,無不在退化、淡化、甚至消失……。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正被慢慢銷蝕。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有一天我們這個民族的根沒了,我們這個民族還能存在乎?

我希望不論平面媒體、網絡媒體解析問題要動腦子。不要盲目跟風。要善於解剖表象,揭示實質。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水到渠成。

還是那句老話:

腦子是個好東西,但要會用。




孤峰散人


老年人身上的戾氣是一種自然規律,也叫加齡臭。在50——60歲後以男性為主,女性較少,因女性的汗液和皮脂與男性相比較少,雌性的荷爾蒙分泌具有抗氧化作用,所以女性的休戾比男性輕,但女性閉經後也會有這種傾向。男性的汗液皮脂分泌較旺,雄性荷爾蒙促使皮脂分泌,所以男人的體臭較重,也就是老人味。但是,老人味要這樣可以預防減輕呢?老人要加強個人衛生,少出汗,勤洗澡換衣,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肪的肉類食品,這樣可以適當減輕老人味。所以年輕人不要歧視老年人身上的異味,當你老了也會發出這樣的味道,這也是人一生的自然規律


遠航39185811


關於有些老人身上充滿戾氣的問題,我來談些個人看法。

人人都會老的,這是自然規律。老人都是從幼童、少年、青年和壯年活過來的,人的一生由小到大直到老,經歷了漫長生活道路,也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老人是全社會的寶貝。
有五千年輝煌歷史的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國家也對老年群體做出特殊保護,專門制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一些地方也立法對老年人予以保護。國家在退休制度上也對老年人予以傾斜照顧。全國有“老齡委”等專門機構,公辦和民營的“敬老院”、“養老院”遍佈各地。老年人在醫療、乘車、遊覽公園景區等都得到了優惠照顧。可以說,在社會上形成的“愛老、敬老、養老、助老”良好風尚,是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體現。

現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有資料顯示,自1999年開始,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萬人,佔總人口的13.7%。據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佔總人口比重達17.3%。在這麼龐大的人群中,出現一些個別少數的為老不尊、違法犯罪的老年人不足為奇,但絕大多數的老人是好的。不可否認,這些辛勤工作、奉獻一生的老人,他們為社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身上有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寶貴經驗。追根溯源,我們人人都有父母祖輩老人,他們在幾十年生活還不富裕時,將我們含辛茹苦撫育成人,當我們成人之時,老人已是滿頭白髮、步履蹣跚的“黃昏獨自愁”,我們下一輩難道沒有理由去尊重和關愛嗎?!在老人漸漸老去,我們難道沒有責任去撫養和照顧他們嗎?!多些理解,多些換位思考,做人要知感恩,要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敬重老人,這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當然我們不時看到,社會上有少數倚老賣老、為老不尊、品行不端和違法犯罪的老人,就像任何群體、任何年齡段一樣,都有良莠不齊的人。但一些媒體或人,抱著偏見和別有用心,對老年人群體發生的個別事件,肆意放大故意歪曲,敗壞整個老年人形象,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也是極端不道德的。

欺凌老人,打罵老人,不贍養遺棄老人,不僅是違法犯罪行為,而且是道德敗壞、人性醜惡的表現。作為老人則要自尊自愛,活到“耳順之年”後,雖然身體機能減弱,行動不便。思維和認知能力下降,可能生活困境煩惱,對新事物難以接受等原因,但這些都不是胡作非為的理由。做人是一輩子的事,人的名譽勝過金子。我們“從心之年”的老人,不可隨心所欲,要檢點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公眾場合,更應該為人師表。萬不可一時糊塗,丟人現眼做出荒唐的錯事,給家人和子女丟臉敗譽,讓他們羞臊難以抬頭。對老年人中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應該予以譴責和依法制裁。但要掌握個度,分清個別和全部、少數和多數等關係,不能一窩蜂的予以詆譭,用網絡暴力去傷害老年群體,喪德喪心,其心何忍?!

要明白,老年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願我們的老人自尊自愛、慈祥善良。也願我們的社會,對老人多一些關愛、理解和寬容。


伏龍蘇


不同年齡的心理變化,與人品及素質有關



青青兮子衿


我認為充滿戾氣的人都是缺乏關愛的人。如果每個老人都在被自己的家人和身邊的人關愛,他為什麼還會有不滿足呢?擁有很多關愛的老人,心情會很好,人在心情好的情況下,會願意理解同情他人的。

家裡的老人,你確定你給了他想要的東西嗎?給足夠的陪伴了嗎,給足夠的理解了嗎?

多久談談心,多久一起用餐?對於喪偶的老人想尋求另一半時,真的站在老人的角度考慮了嗎?還有很多細節,我們是用我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好運0601


強烈的心理不平衡,身體衰老無力,病痛折磨煩躁,兒女忽視孤獨,物價飛漲錢緊,社會忽視無望。長期在這種境遇里人能無戾氣?



遂心010


我通過自己周邊發生的人和事情得出的我的觀點是老人變壞了,對一些不能滿足他們要求的,他們就鬧,耍無賴,理由就是,我反正這麼老了,鬧成了就是得好處,鬧不成也不承擔後果,一句話我當時糊塗就算了。社會對所謂弱勢群體執法傾斜縱容了人性的惡。


鳳凰涅槃2504442


確實有些老人,倚老賣老,但畢竟少數,而且極奇的少!不要老拿老人說事,不感覺無需聊嗎?一個文明法治的社保,就要對老人抱以文明的寬容,誰?沒有老時?


痴叟漢江


人老了,不僅各種疾病纏身,而且腦子也在退化,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也大大減退。所以就會做出些有違常理的事,年輕人要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因為老人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