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年級的小學生愛上學習?

炎炎夏日中的一抹藍


帶過小學全年級學生,最喜歡一年級的孩子,思維活躍,很有想象力!拿數學來講,很多孩子的學習熱情被

單調的練習題和填鴨式的課外輔導逐步消耗掉了。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很多粉絲問我,你帶競賽班,為什麼頭條專欄先從一年級趣味數學開始?藉此解釋以下,數學學習興趣的建立首先要激發孩子好奇心,以精美素材和生動形式去吸引孩子,然後是以其容易理解的方法來教授,方法得當才能越發自信!這是良性循環,從一年級開始,只是想嘗試證明下,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愛上學數學的,也是有能力去學好的!我不喜歡空談,下面是我規劃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的想法,希望能帶給你啟發!專欄雙11優惠持續中。

一年級趣味數學

內容:60節知識點,涵蓋基礎概念,認知拓展,課外培優,紙面遊戲,綜合能力(專注力,觀察力)五大板塊。

特色:形式生動,內容豐富,培養興趣為主,不死記硬背,重認知拓展,由淺入深螺旋式課程,以適合年齡階段的方法科學教授,今天重點談下趣味遊戲這塊。

① 數獨,掃雷,格子等動手動腦的趣味益智遊戲紙面形式導入

② 火柴棒,七巧板,俄羅斯方塊等趣味形狀認知遊戲導入

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對於形狀的認知,以及圖形變化的理解。

結語

帶過的牛娃,基本上一年級時,學數學都是“玩”出來的。他們喜歡數學,他們做起題來攔都攔不住,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輔導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要想讓一年級的孩子愛學習,最需要的是環境,氛圍要讓他感覺到輕鬆快樂。

一年級的孩子,抗壓能力普遍是很差很差的,如果孩子每天都感到壓力,那麼ta最可能的反應就是:我不要上學,我討厭學習。


除了少數天才學生和少數智力發育稍微遲緩的孩子,絕大多數孩子都需要調動ta的心理才能對學習保持興趣。

讓孩子保持興趣的幾個重點心理要素是:

1、安全感

如果學習讓ta感到恐懼,那麼孩子就會處於緊張狀態,而處於恐懼狀態下的孩子,杏仁核啟動,會關閉左腦,使得孩子的分析能力急劇下降。

而一年級的教育方式,普遍是以約束孩子為重點。這個時期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段難熬的過渡期。一整天規規矩矩地坐在教室裡,端端正正地寫字,平時不能說話,考試還得評分排名....所有的這些,對一年級的孩子都會造成一定的壓力。

而學校老師和父母,又在近乎苛刻地要求孩子精益求精,儘管這對孩子的能力是很大的挑戰。大部分孩子,在一年級都會接收到很多的否定,比如:不專心,坐不住,粗心,忘事等等。

殊不知,其實這些是一年級孩子發展中必然會出現的問題,然而大人可能把它放大化了,導致孩子出現恐懼。

因此,第一點,提供給孩子安全感,是老師和家長最應該做的工作,特別是家長。

現在的家長,在形勢的逼迫下,不得已對孩子進行各種要求,直接的後果就是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造成溝通上面的問題。

2、獨立性

現在的家校協同,基本上都是老師學校教,家長回來還得教。孩子的一天都是在學習課本中度過,甚至可以說,很多孩子是在糾錯中度過。

誠然,糾錯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糾錯變成了家長跟孩子在學校上的主要任務,那麼結果就是,孩子會越來越討厭跟家長討論學習。


我們知道未來肯定是希望孩子獨立學習,但是也同樣必須知道,獨立首先得有一種意識,並且需要鍛鍊。

獨立性是人的內心需要,如果一個孩子時時刻刻感覺被控制,被要求,那麼久而久之,要不ta就反抗,要不就變得麻木。

反抗就是孩子開始跟你頂嘴;麻木就是你說什麼ta都似乎沒有反應了,很呆。

3、成就感

沒有什麼比成就感更能保持人的動力了。每個人都渴望被人認可,被別人需要。如果孩子平時學習都沒有感受到這些,那麼愛上學習是天方夜譚了。

然而不行的是,在現有的體系下,以成績排名為主的評價模式,讓大部分同學註定是無法獲得成績上的認可的。

這就要求父母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便保持孩子內心的成就感。

這點非常重要,如果你期望學校去安慰每個孩子,激發每個孩子的動力,那麼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總結一下:

家庭中有個和諧的氣氛,保持學習的氛圍,對孩子的學習要以引導為主,一開始寬容的態度對孩子的自信心有幫助,同時,時常讚美孩子的進步,也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學習的動力。


你做的飯菜真好吃!(相信做飯的你聽到一定會很高興吧)

同樣的,孩子對於自己做的事情(學習),同樣需要你的肯定!孩子獲得的成就感,就像汽車的燃料,是前進的動力!加油吧!


我是翼翔老師,碼字不易,您的評論轉發點贊,都是對我莫大的支持!多多交流!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一是家長守信,二是考慮他玩。家長手信,是讓孩子相信家長的保證,說加幾題就幾個題,說半小時絕不佔他三十一分鐘。考慮他玩,是對他最好的獎勵。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孩子幼兒園、一二年級時,性格特別內向。

正因不逼他,既不報補習班,也不另買資料,只要求他把作業寫完。但寫作業有硬性規定,先把一切事情搞完,例如準備文具、上廁所、喝水等等。

只要坐下提筆,就“驚雷打不動,洪水衝不走”,必須一口氣做完為止。寫作業期間,什麼喝水、肚子餓,一切免談,一時半刻渴不壞餓不著。

作業做完了,他的電視節目還沒開始,還有大把的時間玩。久而久之,他高興、也習慣了回家就寫作業。

等他看完節目,有空再拉他做幾個題、或複習一下以前的錯題難題,或背記知識點。這段時間規定不超過半小時。但有一時故意多拖一會,就是前幾天粗心錯題多,理由是誰讓你會做卻錯這麼多?你錯少了就可以提前去玩嘛。

當然那是成績只能算中游。老師也對我說過幾次,把孩子管緊一點,我只是應付老師。

到三四年級後,他的優勢十分明顯,因作業做得快,時間充足,每天玩一會,還可以搞兩三個附加題,或讀一兩篇故事。

等他把這些搞完了,在老師看不見的班級寶媽群裡,其他家長還在抱怨作業多,孩子作業還沒做完。

週末複習知識點與錯題。在一二年級時孩子認為自己超不過的好幾個同學都被他丟在後面,孩子也越來越自信。


碧水青山0


一年級的孩子最好引導的。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這麼說。就我自己個人陪伴一年級小學生閱讀的的心得和各位分享,用一個孩子的七次故事課為例:

和幾位志願於推廣兒童閱讀的老師一起,每週一次去到一個小學給十幾個孩子講故事。最好引導的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

1,有一個孩子在初次上課時,做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三年級一班,”而他實際上剛離開幼兒園上的一年級三班。在大聲讀故事時,他就默默地坐在邊上的一個位置上,看上去非常拘謹,大聲讀故事之後,讓孩子們自己去拿書看,他則是慢騰騰不知所措。

做為輔導老師,我們會冷眼觀察,看哪個孩子需要幫助,就會主動去幫助。這個男孩子慢慢騰騰的不知所措表現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第一次我就主要陪伴他讀繪本。

第一次課感覺到這個孩子似乎上學前讀書不多,似乎爸爸媽媽沒怎麼陪他看過繪本。但是第一次陪他讀了《三個強盜》,讀時感覺他總是慢半拍,似乎是電視看多了,書讀的太少。


2,第二次讀故事,陪這個還讀了《金老爺買鍾》,在讀的過程有意識地誇他觀察的好認真,誇獎的力量是很強的,自那次誇獎之後,在接下來的繪本閱讀中他很好地展示了這方面的能力,在故事的過程中,還很喜歡和我交流相關的東西。


3,大約四次課程之後,在大聲讀的過程中,他的節奏已經能僅僅跟著故事的節奏了,還能主動地去思考、去推測故事的發展。也基本上每週都會借上一本或者兩本故事書,回到家有時間讓爸爸或者媽媽讀給自己聽。

到現在為止總共上過七次故事課,基本上每次故事課我都會陪他讀上一個或者兩個故事,每次我都會找機會給予他表揚和肯定,肯定他觀察的認真、肯定他表達的正確、表揚他的主動思考、表揚他會學習等,很明顯地感覺到這個孩子現在已經進入了快速的學習階段,他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他閱讀的主動性也越來越明顯。

閱讀如此,各科的學習也大致都是如此的路子。


快樂庭院


其實很簡單主要在於家長怎麼去想與怎麼去做。



其中家長最應該做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如果小孩子學前教育沒有做到位,比如該背的拼音沒背,該學的拼音知識沒有學會,那家長就應該高度注意了。在孩子每天完成家庭作業後,提前給孩子預習好第二天的語文課程,這樣第二天孩子會自信滿滿的聽老師所講的課程,有更多的精力去聽不會的重點部分。在放假時應耐心的提前幫孩子把關於拼音的知識給搞定,並要求孩子背誦默寫正確。


第二點:如果孩子上學前沒有提前練習過拿筆與寫字,應有時間就帶領孩子寫上一兩篇的筆畫,並要求橫平豎直,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寫字工整,結構美觀。等到孩子學習更加複雜的字時,就更容易接受了,不直於寫的歪歪扭扭失去了認字與寫字的信心,不如讓孩子提早養成好的寫字習慣。


第三點:每次給孩子東西吃的時候,引導孩子數一數自己吃的東西有多少個,並且可以試著拿走幾個,引導孩子想想自己手裡還有幾個,這樣做的目的提前引導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平時督促孩子把加法口訣與減法口訣背好為將來更復雜的算數題做準備。



第四點:養成提前預習功課的好習慣,特別是語文一定要提前把該背的詞語與生字都背會了,這樣在學校裡學習其它的知識不費力氣,同時表現的好老師會誇獎他,孩子在心理上感覺到了成就感的滋味,自然就有了動力想表現的更好。


切記不要總說孩子笨與不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信心,可以試著用愛的語言來說話。比如在引導孩子練習數學時,孩子答了許多回都沒有答對,不要直接對孩子大聲的指責。應試著這樣去說:“我很遺憾你又沒有答對,但我相信你,再認真的聽媽媽講幾次就會理解了。”這樣孩子不會有太大的牴觸,會繼續跟著你的思路去走。哎,想要做到用愛的語言說話真的很難,我也在不斷的練習中,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總知就是家長要在學習上不斷引導孩子得到成就感與滿足感,切記難度不要太大這樣孩子才有前進的動力,儘量幫助孩子把基礎提前打好,減輕他們的壓力與難度,讓孩子自信滿滿的繼續努力下去。



楊姐一說 等待你的關注交流更多經驗。😚


楊姐一說


我們的教育和國外的教育及我們那個年代的教育不同點就是一學前教的太多孩子失去了興趣!再要個問題是填鴨式的教學超出了兒童的承受能力。國外和我們那個年代是再學前不學文化知識的!只是玩,在玩中鍛鍊各種能力,尤其是自己動手做好自己事情的能力,生存能力當然這都是在遊戲中玩中培養的!所以孩子上了一年級就感到新鮮,好奇,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小學生了。學習當然很興奮有興趣。現在是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學一遍而且作業也多。所以沒興趣!孩子的天性是貪玩。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時不要硬灌必須要在寓教於樂中完成教學任務。我特反對幾遍幾遍的抄寫作業。我的作業向來不多但必須要做好做對。老師親自批改。有錯誤的當面批改找出原因。這樣學生感覺不到壓力。都能認真做題。課餘時間就可以玩自己想玩的遊戲。這樣都省事。成績也好。各種關係也融洽。


老太愛時尚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孩童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盯著牆上晃動的樹影發呆,請不要奇怪,也不要責怪;因為孩子正對世界充滿好奇,這個時候老師應該過去牽起他的雙手,把他帶回到課堂教學的船上來,或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共享童年的樂趣。

這事實上在告訴我們,要想讓低年級的孩子愛上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瞭解孩子的天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要耐心,不能強來。像現在經常聽到有人說,孩子在學校被罰了,要抄多少書,那是沒本事的人才乾的事。或者經常聽見說陪孩子寫作業會氣瘋。瘋什麼?孩子的承受能力難道比你大人強,他都沒瘋,家長怎麼可能瘋?除非家長沒耐心,只想著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注意引導,用合適的方法,讓孩子知道讀書很好。比如讓孩子經常給你講講他學到的東西,增強他的成就感。再比如家長也要多拿起書本學習,讓孩子看到榜樣。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可以經常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和他一起討論書中的故事、問題以及自己的想法。

第三,做以上事情的時候,不要想著一步登天。孩子的習慣正在形成過程中,有了好的開端就慢慢堅持。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不能急切。





海說美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正規學習時期,我們要從多方面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告訴孩子小學生活和幼兒園不同了,幼兒園注重玩,而現在重點是學,玩是孩子的天性,告訴孩子只有在學好的前提下才可以玩好,所以孩子必須抓緊課堂學習,只有在課堂上把所學知識弄懂弄通了,家長才可以讓他盡情地玩。二是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家長要把所學內容有意轉化進來讓孩子在無意中得以複習和鞏固,\\比如一年級學習認數和加減法,家長都可以讓孩子數玩具呀,給小貓小狗分糖和餅乾等等來鞏固。我女兒小時候放學玩上一會,回到家我會讓她給她的布娃娃們上課,讓她把當她所學教給她的“學生″們。她會把他們排好,然後很神氣地給她們上課,有時還有學老師訓斥某個學生,玩的很開心,無形中複習了所學內容,有時我還會做學生向她提問,她也會認真回答,滿足了她作為老師的權威感和成就感,又鞏固了學習,效果很好。望一年級家長們可以借籤!謝謝!


清清潯陽


沒那麼複雜,關掉電視,手掉手機,培養讀書興趣,外加棍棒,中國式教育就這麼簡潔大方



Adi2018star


一年級的孩子,正是求知慾望最強烈的時候。他們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所學的知識,都有特別的新鮮感。很少有不喜歡學習的孩子。若有也是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

1、孩子還停留在幼兒園邊玩邊學的狀態,不會認真聽課,無法完成作業而不愛學習。這要求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上課關注,及時提問,回家再鞏固。學懂了,會做了,孩子就喜歡學習了,而且還越學越有勁頭的。

2、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動手能力差,因寫不好

被嫌棄而不愛學習。這要求家長多費心了,可以抓住孩子的手寫,讓孩子慢慢感受。對這樣的孩子不能急,要有耐心,有一點進步就要肯定,而且允許孩子有進步的過程。今天寫的是不好,但比昨天端正了就好。一定不能為了完美,讓孩子擦了又擦,這種挫敗感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的。

3、還有的孩子好勝心強,感覺到我不是最好的,或者是我寫得好,讀得好,算得對,老師怎麼沒表揚我,而失去學習興趣。這就要家長正面教育,全班四、五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只關注你吧!要是你不斷地努力,天天優秀,總有一天老師會看到你的。

總之,家長要根據孩子的不愛學習的原因,採取合理的措施,不能聽之任之,貽誤孩子的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