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男:WISE-PaaS + AI,研華與你“共創”工業物聯網

全球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科技,日前於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了首屆研華物聯網共創峰會,並於期間發表最新物聯網平臺架構WISE-PaaS 3.0,同時,在峰會上與許多共創夥伴發表奠基在WISE-PaaS上的物聯網產業解決方案SRP(Solution Ready Package;SRP),宣示了與夥伴共創的策略與進程。

活動期間,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中國總經理蔡奇男先生接受物聯傳媒的獨家專訪,透露了研華工業4.0/智能製造應用及發展策略、共創的具體落地情況。

蔡奇男:WISE-PaaS + AI,研华与你“共创”工业物联网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中國總經理蔡奇男先生

物聯傳媒:蔡總,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物聯傳媒的專訪!首先讓我們從行業的現狀說起,您認為物聯網的“殺手級”應用是否已經或者即將出現?工業4.0真的來了嗎?

蔡奇男:物聯網是一個綜合的技術架構,它必定要結合實體產業才能產生價值,其典型的架構為全面感知、可靠傳遞和智慧分析。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能製造……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物聯網融合實體產業的應用正在落地。

研華十分看好智能製造,簡單來講,我們有以下四個維度的理由

第一,從政策層面講,中國政府近幾年對工業互聯網的傾斜和支持力度一直都很大;

第二,國內的製造業正面臨來自人工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產業環境的變化逼迫著企業做自動化的升級;

第三

,從企業的客戶角度去看,他們作為消費者對高品質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我們不難發現,食品追溯、汽車零組件追溯等這些與產品品質和追溯相關的項目需求越來越多;

第四,我們上游企業能提供的“智造”技術方案相對成熟,已經通過一個個成功項目讓傳統生產經營者看到了自己的發展瓶頸是什麼,及如何使用成熟的方案來提升智造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這一次“狼真的來了”,工業4.0正在路上!因此,研華認為物聯網“殺手級”的應用將會落地於製造業。在過去的20年裡,製造業是整個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今,我們製造業正面臨轉型升級,不導入物聯網就無法完成這一歷史性的升級,所以大家都在找方案,需求很迫切。

工業4.0與物聯網的發展相輔相成,它是地區產業競爭力的象徵,從感知中國到現在的物聯網,我個人對產業未來的發展亦充滿期待。

物聯傳媒:如果從物聯網的架構去分析工業4.0,您認為它還存在哪些不足?國內企業以及我們研華科技未來的發力點有哪些?

蔡奇男:就物聯網本身而言,它有一個明確分層架構,感知層負責對信息的識別和採集,網絡傳輸層負責通過聯網設備把數據傳送到雲平臺,而在應用層的裡層是各種複雜的運算,它需要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技術。

從過去到現在,中國的傳感器技術都相對落後,主動權在歐美企業手上。這種硬件的落後現狀有它的歷史原因,但全球化的加速,讓我們看到了在軟件領域的發展機遇。例如,當前業界討論火熱的AI(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說在它沒有成熟之前,全球企業包括我們中國的企業,都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一機遇,或許就能實現歷史性的趕超。

在物聯網蓬勃發展的浪潮下,許多業者已投資進行設備聯網與數據收集的規劃,但對於數據如何進一步產生價值,則仍處於摸索階段。

研華自2014年推出WISE-PaaS後,已經從最初在局端的物聯網軟件模組,經歷持續整合、加強與開源社群的對接,至今更發展成具有建立雲平臺運營服務的能力,將數據擷取後可以產出的商業價值作為其發展的首要明確目標,產業數據驅動智能創新因而成為整體演化的聚焦方向。

過去研華也曾經是以功能驅動為發展方向,但是後來發現這樣行不通,因此在整體上重新改以數據驅動的思維進行發展。

而WISE-PaaS發展迄今,已經累積了不少的成功案例,面對市場上持續出現的創新業態及多樣化需求,研華這次的WISE-PaaS 3.0提供了流程可視化雲端組態工具、人工智能(AI)模型訓練與部署服務架構、設備聯網遠程運維服務架構以及微服務(Microservices)開發架構等4項功能模組。

研華之前一直是智造硬件設備企業,AI技術的興起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大發展機遇。我們在未來會陸續推出一些智能設備來解決客戶的差異化問題,但作為方案商的研華又不會涉足每一個具體行業領域。

基於優勢互補的發展策略,研華將採取一些外部合作,例如:結合GPU模塊來增加AI主機的圖形運算能力。因此,研華與英特爾、英偉達等國際行業龍頭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物聯傳媒:從工業電腦到如今的WISE-PaaS工業物聯網雲平臺,研華為投身物聯網產業做了哪幾大重要的轉型?

蔡奇男:回顧研華的轉型,我們總結出了以下三個變化:

第一,在產品技術方面,研華已從過去單純的硬件提供商轉變成為現在的“硬件+軟件”綜合方案提供商。在過去,多數人一提到研華的名字就會跟工控機或者工業電腦聯繫到一起,但實際上在最近的十年裡,我們已經在軟件領域做了相關的研發儲備,並在2014年推出了WISE-PaaS,它的巨大價值於研華自身來講,是為下一代的硬件產品設計增加更多新的靈感。

第二,研華的組織能力已發生整體性改變。在過去,我們研華的銷售人員只需要瞭解自己的硬件產品參數,真的是在賣電腦,但隨著近幾年來行業形勢的變化,研華的銷售團隊從只懂硬件開始學會了與應用方案的結合,是以應用為導向的不斷開發新的客戶。

第三,研華的合作對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所謂的工控機年代,與研華保持長期合作的是我們遍佈全球的通路夥伴,而如今我們的合作客戶又增加了更多的行業集成商。

以上的這幾大改變對於研華來講是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未來,研華還將對軟件領域進行大力投入,讓我們的硬件產品附加價值更明顯。

物聯傳媒: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共創”,研華的共創理念和模式是如何為合作伙伴賦能的?請您談談共創在智能製造行業的具體落地!

蔡奇男:首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研華要提出“共創”。其背景為,研華髮現許多行業夥伴已投資設備資料採集,希望導入AI推進設備與流程管理智慧化。他們積極尋找提取數據價值的方法與工具,但行業夥伴對外透露多年積累的高價值行業專業知識通常相當保留。研華理解到各行業需突破的升級痛點,進而發現通過“共創”,雙方合作共同設計基於物聯網雲平臺數據驅動的創新產業解決方案,能有效結合彼此專長,創造雙贏。

透過合作伙伴在產業方面的專業知識,搭配研華在局端數據收集、聯網及雲端數據的處理運用,形成OT與IT融合的完美解決方案,完成從數據蒐集、管理、分析,展現數據驅動最後一里路。

因此,研華自今年起,啟動各個領域的共創合作,育成行業深耕的系統集成商(DFSI;Domain-Focused Solution Integrator),比如近期與川源(中國)機械合資成立水處理系統集成商、與臺灣永進機械合資成立CNC設備遠程運營服務商,皆是研華通過共創模式,與夥伴攜手引導產業數位轉型,實現物聯網產業共贏的新局勢。

研華目前的共創模式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我們跟夥伴共創產品和方案,“客戶的行業經驗+研華的軟硬件能力”就能形成一個SRP(Solution-Ready Packages)解決方案;

另一種是在市場層面的共創,其中包括成立合資公司,研華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一個目標市場,在合資公司中只佔有較小的股份,不控股。

物聯傳媒:我們都很期待“兩岸”企業攜手提升在國際智能製造價值鏈中的地位,請您展望一下未來工業4.0/智能製造應用的發展前景!

蔡奇男:“兩岸”企業在過去的20年一直有較為明確的分工,包括對產業專注度和技術研發的分工。在這方面,臺灣有國際一流的硬件龍頭企業,比較擅長生產製造,因此臺灣的電子業在全球處於較領先的地位;而中國大陸卻有像BAT這樣的互聯網龍頭,也有發展水平和市場影響力極高的汽車製造等流程行業。

因此,未來的產業發展需要在傳統企業分工的基礎上進行互補式發展,無論臺灣還是大陸,在行業內領先的企業掌握了發展經驗,應當以全局的觀念去反哺帶動整個中國地區市場發展,如此一來,兩岸企業和產業即可在專注與互補的良性循環下,取得地區性的大發展。

2018研華物聯網共創峰會已經圓滿落幕,今年有5000多位夥伴共同見證了研華最新物聯網平臺架構WISE-PaaS 3.0的發佈以及34套共創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SRP。

在活動現場,研華還跟多家SRP業者進行了合作簽署。研華作為“智能地球的推手”,將在工業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提供更具實力的軟硬件整合解決方案,以強大的技術實力及營銷網絡,為客戶提供本土化響應的便捷服務。共創共贏,研華與您加速物聯網應用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