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極寒中加快建設首座跨江公路橋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9日電(記者楊喆)11月中旬,中國東北黑龍江省黑河市的最低氣溫已達零下17攝氏度左右,中俄界江黑龍江進入流冰期,江水推送著大片浮冰緩緩向下遊流去。江面上,一處由駁船組成的浮箱固冰通道正在建設——這是黑河冬季通往對面的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一種傳統途徑。

未來,隨著中俄首座跨江公路橋黑龍江大橋建成,這種過江方式有望被替代。

中俄在极寒中加快建设首座跨江公路桥

黑河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黑龍江相望,被稱為“中俄雙子城”。隨著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兩地之間的人文、貿易往來愈加活躍,而建設一座連接兩市的跨境大橋,是兩岸人民多年來的夢想。

黑龍江大橋籌建過程歷經近30年,2016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10月通車後,將成為中俄互聯互通的重要跨境基礎設施。

11月中旬,黑河市又下了一場雪,凌晨5點半,工人們就已起床,開始準備一天工作。工人們先將施工平臺上的積雪打掃乾淨,才開始在平均高度達8米左右的主橋上部鋼箱梁拼裝施工平臺作業,鋼箱梁的焊接工作同步進行。在流冰的黑龍江面上,一艘施工船正對臨時墩進行加固作業。

“最大的困難就是這邊的極寒天氣。”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大橋項目部總工程師李明說,黑河市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左右,如何保障施工達標成為難題。

中俄在极寒中加快建设首座跨江公路桥

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趙飛說,氣溫低於5攝氏度時,就不能進行焊接作業了。為了應對黑河的特殊氣候條件,一個鋼結構焊接作業保溫棚在施工平臺上搭設起來,保障了低溫下焊接工作的正常進行。

爬上一個高約2米的鐵製梯子,再翻過一個高約1米的圓形入口,就到了保溫棚的作業面。3名工人正在進行焊接作業,焊接口噴出的火焰將小小的作業面照得格外明亮。

為應對極寒天氣,項目組使用了特製鋼材,衝擊強度達到最高等級。李明說,這種鋼材在國內橋樑建設中為首次使用,可應對零下60攝氏度的極端低溫。

作為一座跨境橋樑,黑龍江大橋採用鋼箱梁頂推的施工方式,通過步履式千斤頂,將總重4000噸的鋼箱梁分六次推送550米到橋墩上進行組裝,誤差不能超過10毫米,中俄雙方工程最終在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合龍。為保證工程質量,中俄雙方每個月都會舉行技術會談,確保黑龍江大橋百年工程萬無一失。

中俄在极寒中加快建设首座跨江公路桥

此次大橋施工格外重視生態保護。施工作業挖出的泥沙都會用卡車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處理。

在施工現場,建設者們都戴著一種特製的“狗皮帽”樣式的安全帽,與普通工地安全帽不同。項目質檢部部長劉曉峰說,這種安全帽內部是鋼結構,外部覆有皮毛,兩側有兩個護耳,可以保護耳朵和麵部不被凍傷。

來自吉林省四平市的工人楊勝雲做電工已近30年,如今在黑龍江大橋建設現場已工作兩個多月。他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戴上特製安全帽和厚手套。

雖然他也是東北人,但黑河卻冷得讓他分外感慨:“這兒太冷了,比我家那兒可冷多了。”楊勝雲說,“但是參與這個項目特別有自豪感,能為大橋建成貢獻點兒力量,打心眼兒裡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