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斯威士蘭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北、西、南三面為南非所環抱,東與莫桑比克為鄰。地處南非高原東南邊緣德拉肯斯山脈的東坡。

非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斯全境大部屬三級南北向延伸的高原,從東到西由海拔100米遞升為1800米,形成面積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級梯狀地帶。多河流。東部邊境為山地。河流多石灘。屬亞熱帶氣候。

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黑非洲國家前列,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奉行自由市場經濟,重視利用私人和外國資本,鼓勵出口。因經濟開放度高、出口以農產品為主,經濟增長受氣候條件和國際市場變化影響較大。2003年推出新的經濟增長戰略,在增收減支的同時,努力促進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作物種植多樣化。斯經濟嚴重依賴南非,自身迴旋餘地小,出口商品單一,發展不均衡,社會貧富懸殊。

非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斯同時還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和東南非共同市場

歷史沿革

15世紀後期,斯威士蘭人由中部非洲和東非逐漸向南遷

16世紀定居於此地並建立起王國。

1907年後成為英國"保護地"。

1968年9月6日宣佈獨立,定名斯威士蘭王國,索布扎任國王。

1982年8月索布扎二世逝世,由大王后澤莉維攝政。

1983年,“王室委員會”立馬科塞蒂韋王子為王儲,由王儲之母恩通比王后攝政。

1986年4月25日,馬科塞蒂韋王儲登基,稱姆斯瓦蒂三世。 斯威士蘭是南部非洲唯一迄今仍禁止政黨活動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仍實行絕對君權制的國家之一。

1993年10月舉行全國大選。由於這次大選是依照1992年實施的"廷克漢德拉"傳統選舉法(也稱部落居住區選舉法)進行的,因此遭到"多黨制"提倡者的強烈反對,抗議活動一度此起彼伏。

1996年以來,斯威士蘭工會聯合會(SFTU)發起數次大規模全國罷工,提出解除黨禁,實現民主化進程等政治要求。斯國王為緩和局勢,成立修憲委員會。但此後,原定於1999年底完成的修憲工作一直推延。

2002年10月,憲法起草委員會向國王提交了新憲法草案,仍未包括有關解除黨禁、實行君主立憲制等內容。

區域位置

斯威士蘭系非洲東南部內陸小國,北、西、南三面為南非所環抱, 東與莫桑比克為鄰。國土總面積173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斯威士蘭地處南非高原東南邊緣德拉肯斯山脈的東坡。從東到西由海拔100米遞升為1800米,形成面積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級梯狀地帶。

氣候特徵

斯威士蘭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西部為16℃,東部為22.2℃。[3]

水系分佈

斯威士蘭境內有5條主要河流,水力資源較豐富,河流流經斯後進入南非和莫桑比克境內。

自然資源

斯威士蘭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石棉、煤、鐵、金、鑽石、高嶺土等。另有少量黃金和鑽石儲量。森林面積54.1萬公頃,約佔斯總面積的31.5%。人造林規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斯威士蘭沒有城市,全國分為4個區:希塞盧韋尼區(Shiselweni)、盧邦博區(Lubombo)、曼齊尼區(Manzini)、霍霍(Hhohho)。

非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首都

姆巴巴內(Mbabane)是斯威士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6.2萬(2013年)。1-2月最熱為15-25℃;6月最冷為5-19℃。1月最溼,月均降水量252毫米;6月最旱,

《斯威士蘭王國國歌》。

歌詞大意:啊,上帝,請幸福賜給斯威士蘭的上帝,感謝你給我們一切運氣,讓我們歌頌我們皇帝,歌頌我們祖國和山河大地。保佑斯威士蘭當權的人們。你是唯一的萬能的神;請賜給我們以智慧,但是不需要奸詐;使我們鞏固和強大,永恆的神啊。

非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人口民族

斯威士蘭全國總人口120萬(2012年)。其中斯威士族佔90%,祖魯族和通加族佔6%,白人佔2%,其餘為歐非混血人種。

斯威士蘭政局一直比較平穩,但2000年國內不穩定因素增長。群眾示威此起彼伏,要求民主化進程再掀高潮。年初,《斯威士蘭觀察家報》因刊登透露政府內幕的文章,並拒絕交出消息提供者,被政府強行關閉。新聞界為保護媒體自由與政府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鬥爭。10月,王室因邊境土地佔有權問題,引起斯民眾不滿和義憤,引發一場全國性爭取民主化進程運動。11月中旬,在斯工會聯合會的組織下,斯大學、全國教師協會、斯郊區委員會及一些政治團體舉行了全國罷工、罷市和罷課。政府派出大批警察進行武裝干預,數名工會領導人被捕,不少示威者被打傷打死,斯大學關閉。美、英等國以經濟手段向斯政府施壓,要求斯修改現行的工業關係法。斯國王派首相到美國斡旋,目前危機已經結束,局勢基本穩定。 2001年斯政局總體平穩。3、4月份,多黨民主的呼聲再度高漲。繼2000年年底斯政府禁止斯教師協會(SNAT)和護士協會召集的群眾集會後,斯工會聯合會繼續發動工潮,要求政府解除黨禁,實行多黨民主。5月,政府查封了《國家》和《保衛者》兩家新聞刊物,進一步激發了矛盾。工會向國際社會呼籲取消對斯援助,以對斯國王施加壓力。6月,最高法院做出有利於反對派的決定,國王因此頒佈法令,稱禁止報刊、雜誌和書籍發行的權限不再屬於法院,並稱任何針對國王的聲明都是違法的,且不可保釋。但在國際壓力下,國王被迫取消了該法令。"9·11"事件發生後,國王乘國際社會忙於"反恐"之機,加大了對反對派的壓力。

非洲唯一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姆斯瓦蒂三世

2006年2月,斯新憲法正式頒佈實施,仍然維持了國王對斯司法、行政、議會事務的絕對權力,對政黨合法化問題表述模糊,引起斯民間社會極大不滿。一些民主進步力量認為新憲法違背民意,強烈要求開放黨禁,近幾年斯反政府、要民主的罷工、遊行、請願時有發生,但均未撼動王室權力。2008年5月,政府以反恐為由逮捕人民聯合民主運動(the People's United Democratic Movement)主席馬蘇庫,並威脅將解僱參與進步活動的公務員。9月,斯舉行新憲法實施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多數進步力量予以抵制。國王在選舉後任命了新內閣。近2年來,爆發多起大規模示威活動,要求國王退位、解除黨禁、還政於民,遭到當局嚴厲鎮壓。

憲法

舊憲法於1978年10月制定,規定斯是一個沒有種族歧視、不分膚色信仰、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和公正的國家;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禁止一切政黨活動;國王為權力至高無上的國家元首,其行政權通過由首相主持的內閣實施。新憲法2006年2月生效,規定保護司法獨立、保障人權和言論、結社自由,但並未根本觸及解除黨禁以及國王對司法、行政、議會事務擁有的絕對權力。國王仍可根據自己意願否決法令、解散議會、任命和解職首相、內閣和部分兩院議員。

議會

斯威士蘭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任期5年,其職能僅限於辯論政府提案並向國王提供諮詢。本屆議會由2008年9月的選舉產生。現有參議院議員30名,其中20名由國王任命,10名由眾議院議員選舉產生。眾議院議員65名,其中10名由國王任命,另55名由選舉產生。斯於2013年9月20日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

政府

斯威士蘭本屆政府於2013年11月成立。

 主要內閣成員表

首相

巴納巴斯·西布西索·德拉米尼(Barnabas Sibusiso Dlamini)

副首相

保羅·德拉米尼(Paul Dlamini)

農業大臣

阿倫·維拉卡蒂(Aaron M. Vilakati)

展開全部

司法

實行羅馬-荷蘭法和傳統習慣法雙重法律體系。司法機構由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前上訴法院)、高級法院、區法院和斯威士(酋長)法庭組成。憲法法院對以上兩種法庭體系的判決有最終裁決權。斯威士法庭只負責審理本酋長所管轄地區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政要

國王姆斯瓦蒂三世。原名馬科塞蒂韋(Makhosetive),意即“各族之王”。1968年4月19日生於姆巴巴內,是已故國王索布扎二世的第67子、恩通比王后的獨子。1983年被推選為王儲,隨後前往英國求學。1986年4月25日登基。

首相巴納巴斯·西布西索·德拉米尼(Barnabas Sibusiso Dlamini)。1942年5月15日出生。1984年到1993年擔任財政大臣,也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1996年7月26日至2003年9月29日任斯威士蘭首相。2003年第一次首相任期結束後,一直任國王的顧問。2008年10月16日起再次擔任首相。

經濟

概況

斯威士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黑非洲國家前列,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奉行自由市場經濟,重視利用私人和外國資本,鼓勵出口。因經濟開放度高、出口以農產品為主,經濟增長受氣候條件和國際市場變化影響較大。斯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經濟發展較快,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曾達7.8%。90年代經濟出現回落,平均年增長率為6.5%。2003年推出新的經濟增長戰略,在增收減支的同時,努力促進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作物種植多樣化。斯經濟嚴重依賴南非,自身迴旋餘地小,出口商品單一,發展不均衡,社會貧富懸殊

農牧業

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斯80%的人口從事農業。2010年農牧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斯可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14.3%,但目前糧食不能自給。草地牧場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67%。主要作物有甘蔗、玉米、棉花等。甘蔗種植是斯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

旅遊業

斯旅遊業較發達,但基本由南非財團控制。2001/2002年接待遊客39.84萬人次,創匯1.928億埃馬蘭吉尼。博彩業是斯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外國遊客中約60%為賭客。近年來,斯政府通過開發野生動物園和展示斯豐富多姿的禮儀文化來招攬遊客。禮儀文化包括王宮內的各種慶祝活動、斯傳統婚禮以及各種民族舞蹈等。旅店設施完好,太陽國際集團在斯開有數家五星級賓館。

財政金融

斯是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成員國,2010年從該組織所獲稅收份額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9%。2010年底外匯儲備(不包括黃金)為7.08億美元,外債4.97億美元。

對外貿易

外貿在斯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軟飲料濃縮液、紡織品、蔗醣、紙漿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食品、活禽、石化產品、儀器、機械、運輸設備等。南非是斯最主要的貿易伙伴,2008年分別佔斯進、出口總額的92.9%和45.2%。其他重要貿易伙伴還有歐盟、美國、肯尼亞、英國、中國等。

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軟飲料濃縮液、糖、紙漿、蔬菜、水果、石棉、煤油和紡織品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食品、石油化工產品、儀器、機械、運輸設備等。南非是斯最主要的貿易伙伴,2002年出口額的65%和進口額的84%以南非為對象。其他重要貿易伙伴還有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莫桑比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瑞士、法國等。

外國援助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斯每年從國際社會獲官方發展援助,2006/2007年獲各類經濟援助共1.13億美元。日本是斯最大的雙邊援助國,歐盟是斯最大的多邊援助方。

文化

語言

斯威士蘭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蒂語。[3]

宗教

斯威士蘭全國居民約60%信奉基督教,30%信奉原始宗教,10%信奉伊斯蘭

壽命

斯威士蘭是國民平均壽命最短的國家,平均壽命約只有35歲。[4]

軍事

斯威士蘭國防軍於1973年建軍,主要負責國家防務和維持國家秩序,國王為法定的軍隊總司令。實行義務兵役制,總兵力約4500人。現任司令為斯坦利·德拉米尼少將(Major General Stanley S. Dlamini),副司令帕特里克·莫察准將(Brigadier General Patrick V. Motsa)。另有警察和王室衛隊。[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