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始於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第一次提出“感知中國”,並在無錫建立“感知中國”研究中心。經過近10年的發展,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新概念的不斷提出和實踐,智能傳感器、LPWAN、人工智能等基礎支撐技術的發展和商用,物聯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新微芑宣聯動物聯網研究院經過多年的行業觀察研究,結合多領域頭部企業在物聯網領域的佈局,提出了“物聯網產業路線圖2.0”版本。除支撐技術外,我們把產業內企業按照提供服務方式分為:提供終端設備生產和研發的設備商,提供平臺及連接服務的方案商,提供商業運營的運營商。按照服務行業來看,我們劃分為工業、農業、消費和城市服務四大板塊。以智能家居為代表的消費物聯網在整個物聯網產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早在2004年,海爾主導成立家庭網絡標準產業聯盟“E家佳”;到2012年,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產業基地聯合發起成立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但早期的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受制於技術和市場環境,儘管有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大力推動,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4年穀歌以32億美金收購Nest事件引爆全球智能家居產業,同年的美國CES上,三星和LG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家居平臺。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熱度席捲至國內市場,家電企業、消費電子、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等紛紛入場,推動智能家居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不同類型企業間的跨界合作和開放生態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的主流行為,谷歌、亞馬遜智能音箱的成功讓國內市場開始聚焦智能音箱這種入口級產品。2017年開始的入口爭奪戰的背後,是巨頭公司對整個智能家居生態佈局的野心。


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數據表明,在當前消費物聯網板塊中,智能家居佔據了約36%的規模總量,且該部分佔比也在不斷地增加,其次是可穿戴設備板塊。我們按照“物聯網產業路線圖2.0”中的設備商、方案商和運營商對當前消費物聯網企業主要的業務形態做簡單梳理劃分。設備商提供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生產,如華米生產智能手環或者智能手錶;方案商提供智能系統的平臺或者解決方案,如華為HiLink提供智能家庭的連接管理平臺,而塗鴉科技提供智能家庭解決方案;服務商基於智能終端產生的大量數據,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如京東的智能冰箱,通過長時間學習瞭解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可以根據冰箱的狀態自動提醒消費者需要補充哪類食品,通過向用戶提供信息或者基於信息的服務的商業模式。

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同移動互聯網早期發展一樣,物聯網的發展也遵循“先連接、後爆發”的發展模式。聯動物聯網研究院經過多年的研究表明,當前仍處於消費物聯網發展的早期,當前的主要任務仍以增加設備連接量為主。

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數據是物聯網時代的最大財富,數據天然的流動性及分享屬性,使得企業間的合作形式在物聯網時代的明顯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時代,生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佈局生態和搶佔入口成為巨頭們的主要表現形式,而加入生態成為創業者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2014年,谷歌以32億美金收購Nest事件引爆全球智能家居產業的同時也引爆了中國的智能硬件創業高潮,尤其在智能硬件的智能家居領域。從融資輪次來看,大部分融資集中於早期的天使輪和A輪,說明行業尚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但隨著2018年的資本寒冬到來,資本逐漸迴歸理性,消費物聯網企業發展迎來新的階段。日海通過資本運作方式迅速做大做強,收購了芯訊通和龍尚科技;而傳統模組廠商,慶科也在努力轉型,推出一系列行業解決方案。

消費物聯網的發展從“百團混戰”進入到“諸神之戰”


站在消費物聯網連接即將大爆發的前夕,消費物聯網各版塊的企業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迎來更大的挑戰。當前,產品挑戰、生態混亂、企業形態即將發生變化以及商業模式不成熟是企業主要面對的問題。如何破解各個生態之間的信息孤島;如何把傳統制造業的製造優勢、供應鏈優勢與創新者的技術、商業思維優勢相融合;如何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讓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更便捷、更安全的為終端用戶服務;企業該如何面對新的競爭格局,這些問題是我們急需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