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第一次給別人報復了前任”

自古以來,就有人感慨:“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可愛情這個折磨人的東西,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談得好。

前幾天,姐睡前很認真的在看大家的後臺留言,突然看到一個故事,看得我真是既氣憤又心疼,在一旁的洋蔥叔連忙給我倒了三杯水喝我才冷靜下來。

小半是一個剛滿18歲的女孩,大家都說這個年齡是一生中最令人羨慕的年紀,本應該享受大好的青春年華和為了學業而奮鬥,然而她卻經歷了一場讓她此生難忘也無比痛苦的事情。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爸媽就疏於管教和關照,所以在學習上她自己也不是很上進,初中成績不好,沒考上高中,在她15歲的時候就去讀了一所當地的中專。

小半雖然成績不是特別出色,但是顏值稍加打扮,卻也算是在同齡人中出彩的那一個。

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愫全在這個年紀激發,於是難免不了有很多男生對她產生愛慕之情。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很多男孩,不太懂得成熟的表達方式,但在那個年紀,有很多男生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故意捉弄女生。

比如說,抓一隻蟲子故意在她面前嚇她;等她過樓梯間的時候突然蹦出來;在她認真幹某件事情的時候扯她馬尾。

在他們的認知裡,能夠引起注意,就是他們的出發點,故意本身就是一種喜歡。

就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電影裡的那樣:他們變魔術,打過籃球耍帥,故意在走廊擋住去路,還有寫情書放抽屜。

可是小半遠沒有那麼幸運,她也不是那個成績好,家境不差,從來不缺愛的乖乖女沈佳宜。

小半戀愛了,沒有選任何一個還在用幼稚的方式去表達愛意,引起她注意的男生,而是選了那個敢於在任何場合都站出來平白直述的說“我喜歡小半,她就是我的女朋友!”的男生濤子。

我們都知道,對於普通女生來說,那些霸道總裁式的方法總是比含蓄暗戀來得更加容易動心。

小半說,在15歲之前,遇到濤子熾熱的喜歡,她的世界終於從灰色逐漸變成了彩色。

但這樣的彩色沒過多久,就變回了灰色,甚至是黑色。

2

小半雖容顏姣好,但因性格略有孤僻和自卑,其實是沒有什麼朋友的。再加上戀愛之後,不僅僅耽誤了原本的學習,而且生活中還一直以濤子為中心,無比的依賴濤子。

可是濤子不一樣,小情小愛固然美好甜蜜,但是他的興趣廣泛,朋友眾多,他沒有辦法也不願意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小半身上。

於是,戀愛談不到兩年,濤子對小半之前的那種熱情就漸漸變成了冷漠,然後開始把芳心轉移到了別的女孩身上,也以不合適為由果斷的和小半提出了分手。

然而,對於一個從小缺愛又得到愛,然後又失去愛的女孩來說,這樣的失去對她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打擊。

她自認為當初說喜歡她的濤子是不可能會提出分手甚至離開她的,她至始至終都覺得濤子一定只屬於她一個人,她不能接受濤子變得不喜歡她,更加看不得濤子對別的女生好。


“我把第一次給別人報復了前任”



所以她不願意,她哭著鬧著,歇斯底里地懇求濤子不要離開她。

小半越這番卑微,濤子就越堅決。

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可以修成正果,尤其是這種心智未成熟,承受能力也脆弱的未成年之間的小情小愛。

被分手的小半,整日裡鬱鬱寡歡,也變得更加不愛和人打交道。

她掉入失戀的深淵裡,不願意走出來,於是,她想了一個極端的方法為這段感情求一個刻苦銘心也十分疼痛的結局:把自己的“第一次”給別人,以此來報復濤子。

小半沒有說那個別人是誰,

但是她告訴我,這是她這輩子做的最傻的第二件事情,而第一件事是:自己真的愛上了濤子,無可救藥。

她說,要找另外一件更深刻的事情來緩解一下,自己深刻的愛。

卻殊不知,她自以為是的緩解,其實是另一種痛苦的加劇。

3

說實話,姐作為一個理智的成年人,是非常不能理解女生以作踐自己的方式來報復前任的,在我看來這不是在報復,這是在懲罰自己。

藝術來源於生活,直到我想起之前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匆匆那年》裡面的劇情。

小半就是那個方茴,人設幾乎接近一樣。

有人說,方茴是一個依賴性強,又總是習慣被動不會主動的人。在她的愛情裡,遇到好人,便是幸運,遇到壞人,就是劫難。

所以,陳尋就是她在愛情裡一生的劫難。

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這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陳尋:你為什麼要這麼糟蹋自己?你為什麼要和他做愛?方茴:你能和陳海棠做愛,我為什麼不能?陳尋:做愛一定要彼此相愛啊!方茴:我愛你,你能和我做愛嗎?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病態的愛情觀,掉入自以為是的愛情和報復裡有多可怕,對自己的傷害就有多大。

方茴曾經想要給陳尋的珍貴東西,既然陳尋不要了,那這一切,她也選擇不要了,所以她作踐自己,把第一次主動貢獻給了一個她根本不愛的人。

這樣的極端方式,存在的極端心理跟小半是一模一樣的。

電影裡有一個細節,就是後來的方茴懷孕裡,她去打胎的時候,醫生問她用多少麻藥?

方茴的回答是:“我不用麻藥。”


“我把第一次給別人報復了前任”



為什麼她要這麼說,因為她想用打胎這種巨大的疼痛讓自己不要忘記。

她認為,選擇這樣的傷痛來懲罰自己,也相當於懲罰了前任,同時,自己也可以藉此傷痛來安撫失去前任的痛。

你看,在感情的世界裡,愛錯了人,選擇愛的方式不對,對一個女生心理和身體的殘害有多大。

對於這樣的傻女生,姐真的是氣得想一巴掌就給扇過去,難道這樣就有用嗎?痛徹心扉和深夜痛哭的依舊還不是你?

但是姐又於心不忍這種缺愛的孩子,想對她們說:“你要記得,無論什麼時候,真正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缺的最多的愛就是好好愛自己。”

如果你一直耿耿於懷,你可知道給自己造成一生的影響得多大多灰暗。

女生跟誰過不去,都不該跟自己過不去。

4

姐今天寫這個話題,並不是想表達我的氣憤和描述她們的無知和可怕的報復心理的,姐的衷心一直都是希望,看我文章的人可以不要在愛裡受到傷害,更不要選擇通過懲罰自己這種愚蠢至極的方式來報復前任。

《忽而今夏》裡有過這樣一段話:

你記不記得你小時候,特別愛吃西紅柿。成天嚷嚷著,我要吃一輩子西紅柿,可是你現在長大了,不愛吃就是不愛吃了。沒有理由,你沒有錯,西紅柿也沒有錯,錯的只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一輩子。

我想告訴你的是,人是會變得,就算你能控制自己,也不能控制別人。一段感情的結束,你要學會的成長不該是選擇用懲罰自己的方式。


“我把第一次給別人報復了前任”



馬卡連柯曾說:“我們在處理戀愛時應當是自覺的,思想健康的,對自己負責的人,這樣就不會演出愛情的悲劇了。”

不是所有的愛情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於過去的感情,你再怎麼放不下,再怎麼捨不得,結束了就是翻篇了。

對於兩個人而言,不論在一起與否,你們都應該是相互自由的靈魂,所以你傷害任何一方都無法將它們捆綁在一起。

你可以相信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是真心的,那麼你也應該相信他不想跟你在一起了也是真心的。

所以明明可以用半點甜蜜來回憶的往事,何故選擇全篇痛苦呢?

姑娘,我希望你在愛裡學會成長,而不要以悲劇來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