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裡面以蓮花來比喻妙法

佛法裡面以蓮花來比喻妙法

劉純 攝影

以前有一位儒家的學者是湖南道縣人,叫做周敦頤,他就作過一篇文章,叫做《愛蓮說》,稱讚蓮花。

佛法裡面以蓮花來比喻妙法,有六重含義:跡門三喻,本門三喻。

第一個是因果同時,蓮花裡面有蓮蓬,蓮蓬裡面有蓮子。我們看到蓮花盛開的時候,也就看到蓮蓬,所以比喻因地的凡夫和果地的佛陀均不離本覺妙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因為我們皆具佛性,所以修行佛法才可以成佛。

第二個是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比喻妙法超然於空有之上。

泥是比喻六道眾生執著於有,執著於諸法是心外實有的,而其實這一切諸法都是我們真心的顯現,並不是離心實有的,但是凡夫會執著於它實有;水是比喻二乘聲聞、緣覺執著於空;蓮花能夠出汙泥而不染,就比喻妙法能夠超越於六道眾生,超越於二乘聲聞、緣覺,超越於空有之上。

第三個,蓮花的根深植在泥水之中,比喻我們的真心包含六道之有和二乘之空,所以能夠廣度六道三乘。

並且蓮根深植於泥水之中,就比喻“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可以離開眾生而去求成佛道,不可以離開世間而求證出世間,“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們學佛的最初、中間和最後都離不開眾生:最初我們因為眾生有無量苦惱,在輪迴之中受痛苦,所以發起菩提心來;中間我們廣修六度萬行,利益教化眾生;最後圓滿成佛,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益眾生。所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上說:眾生猶如樹根,佛菩薩猶如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智慧花果。

這個是跡門三喻,是從顯現上來說三個比方,用蓮花來比喻妙法。

還有本門三喻,是從本體上以蓮花來比喻妙法。

第四個比喻是因為有蓮子,所以能夠開蓮花,是比喻從本垂跡。

一般的人,只是知道釋迦牟尼佛示現為悉達多太子,十九歲出家,五年尋師訪道,六年雪山苦行,然後三十歲成佛道,接下來說法四十九年。但是其實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早已成佛,在《梵網經》上釋迦佛說:“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已經八千次了,這個八千次還只是跡門示現,示現成佛。在《妙法蓮華經》之中佛陀就說,世尊在塵點劫前早已成佛。無量無量劫以前就已經成佛了,所以是古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是從本垂跡。

第五個是蓮花開而蓮子現,就比喻開跡顯本,開權顯實。

釋迦牟尼佛初成佛道的時候,眾生的根基沒有成熟,所以佛陀只好先說權巧方便之法,先說阿含、方等、般若之法,但是是為實施權,為了令眾生能夠成佛,而眾生根機不夠,先說方便法,先讓眾生到達化城,讓眾生證得阿羅漢果,然後再讓他回小向大而求成佛道。

釋迦佛成佛以後,說法四十年了,這時候觀察眾生時至機熟了——聞佛乘法的時機成熟了,所以才說《妙法蓮華經》,法華涅槃共八年,“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前面的說大乘、小乘,二乘,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是方便說,其實佛陀的本懷是要幫助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以蓮花開而蓮子現比喻開跡顯本。

第六個是花落蓮成,蓮花凋謝了,蓮子成熟了,那就比喻廢跡立本。

實外無權,妙外無粗,妙法全彰,佛陀直接就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眾生無不是佛。這是說廢跡立本。

----節選自大願法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