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捐贈傳統和大學的校友文化

美国的捐赠传统和大学的校友文化

布隆伯格 東方IC 資料圖

11月18日,紐約市前市長、億萬富翁布隆伯格向他的母校(也是我的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捐贈了一筆高達18億美元的善款。這是美國(可能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大學獲得的最大單筆捐贈。布隆伯格捐款的目的,是向貧困家庭的本科生提供獎學金,以保障所有學生不至於因為經濟原因上不起大學。布隆伯格長期以來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在此之前,他已經捐出高達64億美元的善款,其中捐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已經超過10億美元,這還不算他曾經給母校墊付的一些基建款項。

在美國,像布隆伯格這樣的慈善家不在少數。在歷史上,美國曾經的首富卡內基、洛克菲勒都是大慈善家。卡內基甚至說,一個人如果臨死前還留有大量的財產,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捐贈傳統,美國才得以產生大量的世界一流大學,以及一批世界上最好的醫院。在世界大學的排名榜上,排在前20名的大學,除了個別幾所英國和加拿大的大學,剩下的都是美國的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有很多必要條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經費。美國頂級大學的預算,有20%-40%來自私人(和一些企業)的捐贈。其中,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每年獲得的捐贈到達10億美元左右,遠比它們的學費收入高得多,甚至高於政府給的科研經費。我在美國的大學每年參加兩次董事會,每次三分之一的時間大家都是在討論錢的問題,即便像約翰·霍普金斯這樣每年科研經費全美第一的大學,錢也是不夠用的。由於錢的限制,很多該做的事情做不了,因此籌錢就成了大學校長、各學院院長首要的任務。當然,大學主要的捐贈者就是富有的校友們。

那麼,美國的富人們為什麼要捐贈呢?這裡面有三個根本的原因,它們都植根於美國的文化。

首先是出於感恩。感恩這一條最初源於它的宗教傳統,但是很快被整個社會所接受。斯坦福大學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靠硅谷成功的校友們的捐贈和無償服務,大家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感恩。

其次很多富人不希望過多的錢財成為子女無所事事的理由,甚至是負擔。巴菲特講,錢是為了讓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不做事情的。在歷史上,美國曾經有過一群不成器的富二代。後來,洛克菲勒等富豪發現,過多的錢財不再是孩子們的福祉而是詛咒的時候,就開始將絕大部分家產捐給社會。曾經有個叫做蓋蒂的首富家族,他們的實際財富可能超過今天的蓋茨或者貝佐斯。但是,太多的錢最終成為孩子們的負擔,他的家族成員有自殺的,有吸毒而毀滅的,有遭人綁架的,有因為婚外情而身敗名裂的。事實上這樣的家族不在少數,後來的富豪很多以此為戒,重在培養孩子的能力,而非簡單留給他們金錢。

最後,很多富豪並不認為自己獲得那麼多財富真的是貢獻比別人大上萬倍,僅僅是運氣好而已。因此,他們覺得只不過是上帝給予他們一個按照自己意願分配錢財,讓它們發揮作用的機會而已。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扎克伯格,他在回顧自己獲得鉅額財富的歷程後,發出上述感嘆,於是才決定捐出上百億的財富。

需要講的是,在美國,捐贈不僅富人們在做,窮人們也在做。美國家庭通常每年將收入的1%-5%捐贈給慈善機構,很多人一年也就捐個50美元、100美元,但這也是一片心意。布隆伯格給母校的第一筆捐款只有5美元,是他畢業後一年捐的;而洛克菲勒在自己剛剛有了第一份工作後,捐出了收入的5%。正因為大家都熱衷於捐贈,美國一年的慈善捐款高達4100億美元(2017年),大約佔到了GDP的2%。靠著這樣的捐款,很多私營機構得以存在發展,比如斯坦福醫學院正在建設的一所樣板醫院,預算高達12億美元,全部款項來自私人捐贈。

美國的捐贈,很大一部分給了大學,這裡面除了感激母校的因素,還和大學能夠長久存在有關。世界上超過兩百年的(非政府)世俗機構,除了極少數家族企業和個別醫院,其餘都是大學。在美國,名牌私立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學術科研機構,也是校友們共同的家,它的發展是靠校友們維繫的,校友文化便因此形成了。一個人一旦進入這樣一所名牌大學,他一生,甚至他的後代,都將成為這個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大家族的成員,並且得到一個精英圈子的認可。當然,這是以積極參與校友活動,為母校提供幫助包括經濟上的幫助為前提的。普林斯頓大學之所以辦得好,校友的功勞很大,它的校友參加捐贈比例超過60%,這個比例是很高的。我曾經見到不只一所大學各地區校友捐贈的名單,亞裔集中的地區,捐贈的比例連10%都不到,這樣的反差相當明顯。這也是美國私立名校不太願意招收亞裔學生的一個原因,因為那實在是一個賠本買賣。我本人作為美國一些大學的顧問和董事,從感情上講一直在建議學校多招收亞裔學生,但是從經濟上講,真是不願意這麼做。亞裔的一些習慣,不僅降低了新一代亞裔進入名校的可能性,而且因為他們不積極參與校友的活動,雖然進入了名校,卻並沒有融入精英的圈子,對那些名校來講,浪費了很多寶貴的錄取名額。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布隆伯格等人之所以這麼慷慨地做慈善,除了他富有善心外,可以講是文化使然。

(作者吳軍博士,美國硅谷風險投資人、暢銷書作家,畢業於清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谷歌中日韓搜索算法主要設計者、騰訊公司前副總裁,著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大學之路》《見識》《態度》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