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以《日蘇共同宣言》化解領土爭端 並非“自動”移交爭議島嶼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8日澄清,俄羅斯和日本商定以1956年簽署的《日蘇共同宣言》為依據討論領土爭端,不意味著俄方將“自動”移交爭議島嶼。

俄日以《日苏共同宣言》化解领土争端 并非“自动”移交争议岛屿

普京 新華社資料圖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4日在新加坡會晤,商定依據《日蘇共同宣言》加快日俄和平條約談判進程。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8日接受俄羅斯國有電視臺採訪,聲明俄日商定以《日蘇共同宣言》為依據討論領土爭端,不意味著俄方將“自動”移交爭議島嶼。

“如果沒有某種依據,難以談判。”他解釋,“雙方領導人因而商定以1956年宣言為依據。我們能說這意味著自動移交部分領土嗎?絕對不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在對日作戰中佔領日方所稱“北方四島”,即國後島、擇捉島、色丹島和齒舞諸島。日本與蘇聯1956年簽署《日蘇共同宣言》,確定儘快簽訂和平條約;簽約後,蘇聯向日本移交爭議島嶼中面積較小的色丹島和齒舞諸島。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蘇聯遺產,有意遵循《日蘇共同宣言》化解領土爭端、締結和平條約。普京2001年與時任日本首相森喜朗約定,俄方可以先移交色丹島和齒舞諸島。只是,森喜朗不久下野,日方新政府轉變立場,要求一併歸還四島,遭俄方拒絕。

就俄日領導人近期互動,佩斯科夫否認雙方已經就移交部分島嶼達成協議的說法:“不是這樣,不可能這樣。”按他的說法,雙方可以就爭議領土達成協議,但協議不能有損任何一方的國家利益。

佩斯科夫提及,俄日談判和平條約期間,俄方將考慮到日方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他說,俄羅斯在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關係中得到慘痛教訓,北約東擴的影響持續至今。所以,俄方不得不考慮日美同盟因素。據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