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長200%的背後:技術正在成為京東強勁的發展動力

11月19日,京東集團發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京東集團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30億元人民幣(約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200%創單季新高。其中,淨收入為1048億元人民幣(約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1%。淨服務收入為109億元人民幣(約1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9.4%。在這一強勁數字的背後,京東在技術研發方面有著前所未來的巨大投入,事實上,技術目前也已經成為驅動京東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我們很高興看到第三季度業績表現強勁,核心業務京東商城在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的帶領下保持持續增長,”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有著更深刻的見解,“今年集團對研發投入非常高,前9個月,我們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8%,這還不包括京東數科的研發投入。經過這幾年研發的投入,明年集團在技術的收入上也會有很好的表現。”

連續四個季度技術投入超百億,更技術的京東正在出現

“京東將提升用戶體驗作為戰略重點,推動各項業務的強勁表現,我們的投資將聚焦於核心技術領域,同時在未來幾個季度將專注於運營的優化,進一步實現規模效益。”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宣德表示,他同時認為,“這些投資對集團蓄力下一階段增長至關重要。”

第三季度,京東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到底有多大?根據京東在財報中提及的關於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數據,2018年第三季度,技術研發投入了34.5億元,同比高速增長96%。今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技術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86.4億元,遠遠超去年全年的66.5億元。

這樣的一個數字也意味著,今年前三季度,京東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經累計達到86.4億元,過去一年(連續四個季度)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更是已經超過100億元。京東的技術研發投入正在以一個極其高的速度保持增長。

數字背後看門道,技術如何推動京東的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在技術研發方面幾十億、上百億的投入,技術到底給京東帶來了什麼?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京東並不需要依靠所見技術投入帶來盈利,反而可以通過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帶來業務的高速增長。

京東集團核心業務京東商城的出色業績,為技術研發長期高投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零售業務規模和品類的增長、精細化運營的深入,京東在供應鏈上的規模效應和管理效率的優勢正在逐步凸顯,過去三年間,京東商城的經營利潤率從2015年的0.1%提升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2.2%。

目前,京東集團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售後服務等應用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剛剛過去的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期間,技術對於京東業務的促進,則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直觀體現:京東的開放人工智能平臺NeuHub,通過圖像審核、情感分析、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接口,支持各項應用業務,基於NeuHub平臺的情感分析能力,京東智能客服為消費者提供了超過1630萬次服務,其中90%的問題都能由智能客服獨立解決,其日均接待量較今年618期間增長了72%。京東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服務平臺——“智臻鏈”,這一接入超過500家國內外Top品牌商、超過3.5萬個SKU、12億條溯源上鍊數據檢驗過的京東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正式全面開放,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面向零售店運營的全鏈路數據平臺——“祖沖之”,有效幫助曲美京東之家日均銷售額提升53%,客戶整體進店量比以往高出30%至35%,通過大數據選品引入了3000多種商品,短時間內已經有超過80%產生了銷售。

2018年的第三季度,“未來12年只有技術”的京東,再一次展示出技術轉型後的優秀成果,而身為零售基礎設施供應商的京東,也正在不斷將這些技術開放,與更多合作伙伴實現優勢互補,從技術中獲取新的紅利。隨著無界零售的推動,京東的技術必然不只是推動京東自身業務的發展,,而是已經成為開放的零售基礎設施,帶動整個零售行業不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