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守護者——陳繼,把青春留給這條路

高原環境是艱苦的,但我們都是做科學的,除了堅守,更要做出和國家水平相匹配的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陳繼 凍土科研工作者

天路守護者——陳繼,把青春留給這條路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多縣索加鄉的公路邊上,有著幾間紅頂藍牆的簡易房屋,那正是中國科學院北麓河凍土站,它是中國目前海拔最高的凍土研究站,這個小站裡五六個研究員一年四季做著最“單調”的工作——給路“治病”,陳繼就是他們其中的一位科研工作者。

天路守護者——陳繼,把青春留給這條路

《我們正年輕》天路守護者劇照

所有自動都是手動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如何生活下去就是一門研究的課題,嚴冬裡,研究所停電停水已是家常便飯,沒了現代化供給就用老辦法“破冰取水”,每每在這樣的夜晚,他們就要揮舞著鎬頭等著大自然賦予的生活所需;夏日外出,汽車爬不上去的山坡和溝壑都需要人工助力,在雨水多的年份裡還有可能出現洪水險情的意外發生。當陳繼談起2010年在青藏高原西部凍土考察地被洪水沖走的瞬間仍然記憶猶新。

除此之外,與科研工作相伴隨的困難更是數不勝數,在野外,筆記本電腦扛不住的低溫下,只能靠空調和研究員自身焐熱機器,衝到檢測地點爭分奪秒完成測試任務。

為了讓科研人員減少種種不便,潛心研製四年的凍土路基沉降儀在今年也運用到了實際的考察環境當中,讓數據收集更加便利、科研人員更加安全。

天路守護者——陳繼,把青春留給這條路

《我們正年輕》天路守護者劇照

生命和一生始終如一

對於陳繼來說,他們選擇了這裡就有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感對他們來說是生命的寬度和一生的長度。

作為中國第一代凍土研究院院士,程國棟先生以將近75歲的高齡仍在幫助陳繼團隊出謀劃策,程院士作為整個國家科研項目的領路人在凍土科學界不斷活躍、不斷支持著團隊繼續開拓創新。

在凍土研究站中,每一位研究者面對的都是低溫缺氧低壓的環境,而風險無處不在,陳繼送走過因惡劣條件而去世的老同志,參與凍土科研的學者仍然會通過各種機緣來到這裡一直和團隊走在一起,陳繼說“我這個人雖然不善言辭,但是我基本感受得到隊裡的兄弟都在想什麼,都為了什麼而努力。”

天路守護者——陳繼,把青春留給這條路

《我們正年輕》天路守護者劇照

1960到2018以及未來之路

凍土研究從1960年開始,自此科研團隊克服了一切困難建設青藏公路,隨後開通了青藏鐵路,在不久的將來我國還將會建成青藏高速。這一切的成果都離不開老一輩的科學家的默默堅守,還有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投身於此,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參與到國家的重要工程中是幸運的,同樣在這樣重要的崗位上有著這樣傑出的青年也是國家的幸運。

天路守護者——陳繼,把青春留給這條路

《我們正年輕》天路守護者劇照

回看《我們正年輕》第一集

http://news.jstv.com/wap/tvlive/20180919/1537352058353.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