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間作套種是高招!

隨著土地資源的減少,為了充分利用空間,越來越多的中藥材種植戶選擇間作套種的方式。中藥材的套種、混作在網上一搜,內容的確有很多,但是生產中,到底中藥材怎樣間作套種才合理?怎樣搭配種植效益高?下面介紹一下方法,供種植戶們參考。

1.合理搭配植物種類利用植物形態特徵,生理生態特性之間的差異,將它們間、混、套作在一起構成合理的複合群體,使它們互補互利,減少競爭。農民有“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深一淺”、“一圓一尖”、“一陰一陽”等經驗。


如何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間作套種是高招!


“一高一矮”是指株型方面,可選擇高稈與矮稈植物的搭配,如玉米與麥冬間作、套作;“一胖一瘦”是指株形肥大鬆散、枝葉茂盛、葉片向水平方向發展的植物與株形細瘦緊湊、枝葉向縱向發展的植物搭配,如果樹與小蔥、高粱與馬鈴薯;“一深一淺”指的是深根與淺根植物的搭配,如天南星、半夏、貝母只能吸收土壤表層營養,而棉花、黃芪、丹參、紅花等則可吸收深層養分;“一圓一尖”指的是圓葉(豆類、棉花)和尖葉(多為禾本科)植物搭配;“一陽一陰”是指喜陰植物和喜陽植物的搭配,如玉米和黃連間作;“一長一短”、“一早一晚”指植物生長期長短要前後交錯,如小麥套玉米或棉花。


如何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間作套種是高招!


植物的種類很多,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元素種類有較大差異,如豆科植物對鈣、磷需求量多,而根及地下莖類吸收鉀較多,葉類和全草類需要氮肥量大,把它們搭配起來,合理間作、混作、套作,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又能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如何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間作套種是高招!


2.建立合理的田間配置間作、混作、套作時,為了儘可能地滿足不同植物生長髮育的要求,解決好爭光、爭肥、爭水等矛盾,還需注意安排好密度和複合群體,這是爭取增產的關鍵措施。合理的密度和群體結構,依靠妥善處理所種植物的配置方式和比例來實現。


如何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間作套種是高招!


(1)所種的植物要有主副之分:原則上以主栽植物為主,在主栽植物增產或不減產、少減產的情況下,增收副栽植物。主栽植物行株距不變,副栽植物根據地力可多可少;主栽植物應占有較大的播種面積,其密度可接近單作時密度,副栽植物佔較小比例,密度小於單作,這樣做既可協調好同一植物個體間矛盾,又能協調不同植物之間的矛盾,減少個體之間、群體之間的競爭。既要通風透光良好,又要儘可能提高葉面積指數。

(2)“矮要寬、高要窄”:矮稈植物種植寬度至少要等於高稈植物的株高。

(3)種植行向:若兩種植物高度差大則南北行向種植較好,高度差小則東西行向種植較好。


3.採用相應的田問管理措施間作情況下雖然合理安排了田間結構,但爭光、爭水、爭肥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為了確保豐收,必須實行精耕細作,如因植物、地塊配方施肥和合理灌排,因栽培植物品種特性和種植方式調整好播期,搞好間苗定苗、中耕除草等伴生期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