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價上行乏力 區域間去庫存效果不一

麦价上行乏力 区域间去库存效果不一

近期,國內麥價雖整體表現較為堅挺,但上行乏力,國家臨儲小麥成交同比“量降價低”,區域間去庫存效果不一。預計後期國內麥價仍將圍繞國家臨儲小麥採購成本區間運行。

國內小麥市場價格上行乏力

由於國內麵粉加工企業開工率同比偏低,且受制於糧源採購成本壓力,使得其糧源採購更多根據庫存結構變化進行補充,以滿足加工需求。國內麥價階段性圍繞國家臨儲小麥採購成本窄幅運行,使得持糧主體庫存成本增加難以通過價格波動來消化。質差麥與優質麥市場購銷延續分化態勢,小麥內在質量差異,尤其是嘔吐毒素及麵筋等指標使得品質間小麥價差延續高位運行態勢。

據市場監測,截至11月初,江蘇豐縣小麥收購價2460~2500元/噸,安徽碭山質優小麥淨糧進廠價2480元/噸,河南武陵小麥收購價2480~2500元/噸,河北晉州小麥收購價2480元/噸,山東滕州小麥淨糧進廠價2520~2560元/噸。

11月1日,廣東省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東莞直屬庫委託採購2018年產紅小麥1.4萬噸,全部成交,底價2660元/噸,最高成交價2660元/噸,最低成交價2650元/噸,成交均價2658.57元/噸(散裝、倉庫堆好價)。11月2日,南方小麥交易市場競價銷售2018年江蘇南通產紅小麥,起拍價2390元/噸(價格類型:車船板價),成交價2450元/噸。

區域間臨儲去庫存效果不一

據統計,2018年以來,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量5762.8635萬噸,實際成交量650.4468萬噸,同比下降93.0367萬噸。其中,江蘇地區成交量122.4927萬噸,同比下降80.6959萬噸;安徽地區成交量105.5707萬噸,同比下降53.0662萬噸;湖北地區成交量4.6441萬噸,同比下降8.755萬噸;河南地區成交量306.4137萬噸,同比增加86.3909萬噸;河北地區成交量37.7752萬噸,同比下降5.949萬噸;山東地區成交量53.6769萬噸,同比下降39.155萬噸。

由於各區域國家臨儲小麥投放力度及供需格局不一,去庫存效果有所分化。上年11月上旬,隨著流通市場麥價的上漲,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量明顯改觀。據統計,2017年11~12月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量1594.5615萬噸,實際成交量168.2104萬噸,平均成交率10.55%。

截至11月初,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量7534萬噸,同比下降561萬噸。其中,2013年產小麥8萬噸,2014年產小麥1042萬噸,2015年產小麥1288萬噸,2016年產小麥2584萬噸,2017年產小麥2375萬噸,2018年產小麥235萬噸。蘇皖豫三地庫存量6591萬噸,佔比超87%。

國內小麥價格上行阻力較大

由於今年夏收期間質量較好的小麥價格低位運行時間較短,考慮到資金以及倉儲成本,當前持糧主體庫存小麥成本較高。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導致持糧主體小麥“銷售難”與用糧主體“採購難”並存。國家臨儲小麥雖周度保持高投放量,但考慮到其庫存結構以及區域分佈,其市場有效供給受到明顯制約。

國內人口增速放緩,加之人均口糧消費量下降明顯,尤其是消費結構升級導致需求市場細分,這使得國內麵粉市場整體表現較為低迷,麵粉加工企業將小麥庫存量保持低位水平,以滿足正常加工需求,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預計後期在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政策未有重大調整的情況下,國內普通質量小麥市場價格整體將圍繞國家臨儲小麥採購成本運行,優質小麥與質差小麥之間的價差將延續高位,國家臨儲小麥成交“量價”變化將直接對流通市場麥價走勢產生影響。(來源:糧油市場報)

麦价上行乏力 区域间去库存效果不一
麦价上行乏力 区域间去库存效果不一麦价上行乏力 区域间去库存效果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