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與華爾街展“多空大戰:200美元的蘋果是否高估?

添加:小財微信(caishangxiaocai),和聰明的小財做朋友-------

11月7日蘋果公司(AAPL)大漲3.03%,報209.95美元,再次逼近萬億美元市值。第一財經記者在梳理蘋果財報關鍵信息以及相關研究報告後發現,一度跌破三季度回購均價的蘋果,近日管理層跟華爾街之間開展了一場“多空大戰”。

蘋果公司11月1日發佈財報,宣佈公司將不再公佈產品的銷量。蘋果表示,銷量對於今天的蘋果而言,意義已經遠不如昔日。

不過投資者並不認同如此說法,認為這代表奢飾品化的蘋果銷量下滑已經不可避免,11月2日蘋果大跌6.63%後,11月5日一度跌破200美元,比一個月前的高位大跌超過15%,跌破萬億美元市值。

200美元的蘋果是否高估?

大幅調整後的蘋果,16倍左右的市盈率,9倍左右的市淨率,是低估還是高估了?這在華爾街和蘋果公司管理層的行動上,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看法。

美銀美林將蘋果的評級從買入降至中性。美銀美林給出的四大理由分別為:應用商店收入增長放緩,尤其是在大中華地區;今年自然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指引暗示iPhone的銷量將低於預期;投資者可能認為iPhone今年的銷量將出現負增長,以及由於美元走強,蘋果的業績在新興市場將出現疲軟。

另外,包括摩根士丹利、蒙特利爾銀行等知名機構都調低了蘋果目標價,華爾街對蘋果的看法都轉向負面,這也導致了近日股價大幅調整。然而從蘋果自身大手筆回購的情況來看,蘋果管理層並不同意華爾街主流看法,管理層似乎認為股價並沒有高估。

蘋果公佈的截至2018年9月底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合共回購了9250萬股普通股,均價在每股192.5美元到222.07美元之間,目前股價已經低於蘋果在第三季度回購平均價格。

超過萬億人民幣市值的中國平安(601318.SH)在公佈三季報後,宣佈了千億人民幣的回購計劃。不過其實在美國市場更早的時候,蘋果就已經有千億美元回購計劃,已經實施了近三成。

今年5月1日,蘋果在二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宣佈,將出資大約1000億美元回購股票。截至9月29日,蘋果公司總計已經回購了超過290億美元的普通股,而餘下的約7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將在後續完成。

過去多年以來支撐蘋果股價上漲的,除了自身盈利不斷增長以外,其中就是充足現金流支撐下大量的回購,蘋果總股本從2014年9月底的60.85億股下降到2018年9月底的49.55億股,總股本數量下降了近20%,這也使得每股收益從2014年的6.49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2.01美元,四年內幾乎翻倍。

指數成分股的大量回購是近年來美股慢牛伴隨著的一個現象。4年內回購近兩成的股份,全球第一市值公司的蘋果,其大幅度回購是美股長期牛市的代表,這是建立在多年的利潤保證和經營現金流基礎之上。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到774.34億美元,遠高於595.31億美元的淨利潤。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美股後市,上市企業基本面強勁與企業自發大規模回購,仍是其自身運行的核心優勢。

出貨量從第二跌到第三?

價格上已經走向“奢侈品”的蘋果,未來將會何去何從?從最近兩個季度的市場份額數據來看,蘋果出貨量已經落後於華為,位居全球第三。

從目前蘋果的產品結構來看,2016年推出的iPhone 7已經成為最低端的產品,售價449美元起,而最貴的手機是今年9月份推出的價格高達1449美元的iPhone XS Max,售價過萬人民幣。

2018年財報顯示,2656億美元的淨收入當中,有1667億美元來自iPhone,佔據蘋果總收入超過六成。總銷量來看,2.18億部的iPhone銷量也遠高於4353萬部的iPad和1821萬部的MAC電腦。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在11月2日的電話會議上指出,這次披露方法的變化主要是考慮到銷量對公司收入利潤增長的相關性已大大減弱。蘋果首席財務官梅斯特里也解釋道:“蘋果的銷售數據已無法完全反映公司潛在的商業價值。一個單品的銷量和公司業務的關聯度已經不如以往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有更寬的產品線以及更大的價格區間。”

中金公司科技行業分析師黃樂平認為,此次蘋果業績會最大的失望是蘋果停止披露iPhone、iPad等所有主要產品的出貨量,這被市場解讀為蘋果對其未來出貨量增長缺乏信心。這意味著隨著手機市場逐漸飽和,蘋果從過去追求出貨量增長,已轉換到追求利潤增長的戰略。

短期來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也可能會持續疲軟。發達國家及中國手機市場已經飽和,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新興國家市場受匯率貶值影響購買力下降。蘋果通過iOS生態已經構築了相對穩定的客戶基礎。客戶重置成本高,高價格策略可能會導致換機週期放緩,但客戶流出(到華為等安卓手機)的影響相對較小,黃樂平稱。

平安證券分析師劉舜逢稱,第三季度iPhone銷量4689萬(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4840萬部),略高於上年同期的4668萬部;但iPhone的平均售價(ASP)來到793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751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IDC數據顯示,2017年蘋果出貨量依然僅次於三星位居全球第二位,不過在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就已經領先蘋果,這也是7年來,三星和蘋果首次未能在榜單上分別佔據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而在第三季度,華為再次超過蘋果,兩者市場份額分別為14.6%和13.2%。在2017年全年數據,這兩者分別是10.4%和14.7%。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