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誤入材料專業的211本科加碩士,該如何拯救自己?

瘋癲冬瓜


雷軍辛辛苦苦地做了十幾年的軟件,卻遠不如做智能手機成功。

所以,他用親身經歷發出感慨,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二十年前,出國留學並留在國外工作,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那一代中國人中最優秀的學霸,有不少人選擇了出國。

然而,現實很打臉。中國高速發展了二十年。二十年間,中國創造的機會,比全世界加起來都多。

很多出國二十年的學霸,人生髮展早已比不上當年留在國內的“學渣”。中國企業界已經有不少企業家老闆在感慨,當年自己身邊優秀的同學,出國多年卻默默無聞,無論是在財富還是社會影響力上,都趕不上在國內發展的同學。

人生的競賽,會選擇,才是大智慧。

國勢,國勢!看不到國勢的變化,都是管中窺豹!

所以,不得不佩服,楊振寧老先生是真的大智慧,對國勢的把握,爐火純青。

行業的選擇,也是一種智慧。

“幹一行,愛一行”,這句話很可怕。如果不能辯證地看待這句話,死腦筋鑽進去,在這個行業快速更迭的時代,選錯行業,最後可能被淘汰到連渣都不剩。

回到題主的問題:一個誤入材料專業的211本科加碩士,該如何拯救自己?

材料專業的黃金期是上世紀。社會需求大,人才受歡迎。

但根據產業生命週期,近些年傳統材料領域已經進入平衡期、甚至衰退期,世界500強中材料類的公司,如杜邦、巴斯夫、陶氏,近些年的排名在不斷下降。

根據2016年世界500強的統計,杜邦排名從324跌到379名,巴斯夫從76跌到88,陶氏從169跌到187.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行業飽和、人才飽和,材料專業的畢業生,相比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高速發展的行業,職業發展已經在慢車道上。

傳統的材料專業,是走不下去了。

不過,完全放棄材料專業,也未必是明智之舉。做到差異化競爭,才是智慧的選擇。

就像傳統零售被新零售顛覆,傳統金融被新金融顛覆……

傳統的材料專業,能否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被“新材料”顛覆呢?

顛覆的過程,就是材料專業人才的機會。


羅思揚


自己認為“誤入”,需“拯救”…說明你本科為專業而專業,211的氛圍沒讓你自身的整體思想提高,說明當初甚至小時候一直在功利的環境成長……當初應該是奔“熱門”“高收入”而去…。

不會放開眼界在本專業內“幹一行愛一行”?不會覓橫向或縱向深入?……不過,持此意識的人生觀通的人通常也不會有大前途……

所以說,功利社會下的教育意識帶來的缺點更多………大學,只為專業而設用而不是素質視野人生價值觀的提高……


A沉吟至今


我自己有許多切身體會 我在美國周圍不少學材料的博士畢業後都找不到工作 原因很簡單 你在學校做的那些東西幾乎不會創造商業價值 就是灌水發文章而已 真正工業界生產實踐其實不需要那些 如果能轉行到計算機大數據什麼的 其實會更好找工作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