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評論員:讓生態保護紅線成為“高壓線”

天津日报评论员: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高压线”

點擊上方“網信紅橋” 可以訂閱哦!

天津日报评论员: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高压线”

生態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地綠天藍。我市制定出臺《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以生態紅線促綠色發展,決不允許任何人吃祖宗飯砸子孫碗。

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認識到,要實現人的解放,必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壞,那種一味破壞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模式註定是一條“死衚衕”。被喻為“中國西部天然生態屏障”的祁連山,就曾因長期過度開發“遍體鱗傷”。如果不能守住生態紅線,不但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程,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明顯短板。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我們加強生態保護,必須堅持紅線要“紅”,體現出紅線的硬度,一旦劃定,便不可突破。誰敢破壞生態,就要拿誰是問;誰敢逾越紅線,就要拿誰開刀。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企業要一罰到底,對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堅決問責,切實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

讓生態紅線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我們必須認識到,生態保護紅線是保護綠水青山的“戰線”和“陣地”,也是生態底線、禁行線,決不能成為任人隨意拉扯的“橡皮筋”。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對紅線實行嚴格管控,嚴禁任意改變用途,同時,還要以系統的科學數據“護航”。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的思路,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市“一張圖”。各地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空間規劃的基礎,確保生態功能不弱化、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唯實求真,把問題搞清楚,把數據精準落圖,生態保護紅線才能真正從“紙上”落到“地上”。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紅線既要劃得實,更要守得住。嚴守紅線決不能嘴上喊得震天響,私底下還是我行我素,也不可因為責任主體不明確,就讓紅線打了折扣。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務須加大宣傳力度,明確主體責任,廣泛接受監督,使生態紅線深植群眾頭腦,對毀壞綠水青山者堅決查處、決不手軟,在全市營造生態保護紅線不可觸碰、不可逾越的濃厚氛圍,共同做好生態保護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