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室”:中國諜海戰線上的第一外援

國民政府交通部上海國際電信局電訊專家溫毓慶認為,中日戰爭遲早會爆發,中國應組建自己的“黑室”,以破譯日本密電碼。1934年,他經宋子文向蔣介石轉呈了關於建立“中國黑室”的建議,並得到了蔣的肯定。

“黑室”:中國諜海戰線上的第一外援

近代以來,幾乎每個國家和軍方都建立了偵聽破譯敵方密碼電報的機構。美國“密碼之父”郝伯特·雅德利給這類機構取了個形象的名字——“黑室”。抗戰時期的中國也有自己的“黑室”,只是它一直籠罩著神秘面紗。

受“美國黑室”啟發而設立

“九一八”事變後,受雅德利所撰寫的《美國黑室》一書的啟發,國民政府交通部上海國際電信局電訊專家溫毓慶認為,中日戰爭遲早會爆發,中國應組建自己的“黑室”,以破譯日本密電碼。1934年,他經宋子文向蔣介石轉呈了關於建立“中國黑室”的建議,並得到了蔣的肯定。

抗戰爆發後,戴笠等向蔣介石提出申請,以年薪1萬美元邀雅德利來華擔任顧問,並從事教學和破譯工作。1938年11月,雅德利到重慶,1940年3月回國。

此時,國民政府已擁有7個技術偵察部門,800餘技偵人員。但由於這些部門各自為政,很少互通情報,蔣介石仍常常感覺自己的情報系統不夠靈敏。為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強無線電技術偵察和密碼電報的破譯工作,1940年4月1日,蔣介石正式下令,將分散在各部門的相關機構合併,對外稱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簡稱軍技室),對內稱“中國黑室”,首位主任是溫毓慶中將,毛慶祥少將任副主任兼主任秘書。500餘工作人員被分為6組,負責破譯日本外交、軍用和統計密電、密電偵測等工作,還對中共、國內其他派系及英、美、蘇等國進行偵察,並在各戰區設“戰地工作隊”,負責戰區前沿的技術偵察工作。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6月還都南京,軍技室合併為國防部二廳第四處;1947年3月,又改為國防部二廳技術研究室,由保密局控制;1949年全國解放後,國民黨逃到臺灣,其再次改組為國際部科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諜海戰線上的第一外援

想了解真實的“中國黑室”,雅德利是個繞不開的人物。在近日央視八套熱播的、講述“中國黑室”傳奇故事的電視劇《風語》中,那個風趣幽默、充滿正義感的美國密碼教授海瑟斯,就是以他為原型創作的。

1889年4月13日,雅德利出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南部的小鎮沃辛頓。他具有超強的密碼破譯能力,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前身軍情八處及“美國黑室”創始人,曾在短短几個月內破譯了日本軍用密碼,成就了美國密碼史上最光輝的業績。

1938年5月,在接到中國國民政府的邀請後,雅德利激動萬分。9月,他帶著幾大箱破譯密碼的有關資料,扮成皮貨商秘密踏上前往中國的旅程。到達香港後,為防止被日本人暗算,他化名羅伯特·奧斯本,穿越重重險阻,於11月抵達重慶。國民黨軍方授予他少校軍銜,為他配備了全套工作和生活設施,並組建了專門破譯日本密電碼的情報小組,安排30餘名留日學生跟他學習。

此後一年多,雅德利在中國大顯神通。他與戴笠把酒暢談特工手段;與汪精衛私下會面;獲得蔣介石接見;帶領學生們破獲多份日軍轟炸重慶的密電;甚至通過破譯偵收的日軍密電,挫敗了日軍試圖空投傘兵以綁架或暗殺蔣介石的陰謀。

一次,雅德利在一艘從香港開往越南海防的船上,偶遇了一位“德國籍猶太工程師”。此人沿途拍下許多海岸線及鐵路線的鏡頭,到重慶後,又以“喜歡中國小吃”為由,一頭扎進街巷亂竄。憑藉多年經驗,雅德利判斷,這個人很可能是日本間諜。在雅德利的安排下,一位工作人員扮成露宿街頭的“苦力”,隱藏好測向儀,躺在賓館旁的防空洞附近。一連蹲守了9個晚上,終於監測到賓館內確有密電信號發出。接著,他們又潛入此人房間,從其行李箱內找到了發報機。被捕後,此人不得不供述:日本人計劃空投傘兵以綁架或暗殺蔣介石。這一陰謀,剛起步就被雅德利挫敗了。

1940年3月,由於援華行蹤被《紐約時報》披露,加之自身健康惡化,這位“中國抗戰秘密戰線上的第一外援”,不得不返回美國。1945年,雅德利將自己在重慶破譯密碼的傳奇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中國黑室——諜海奇遇》。

破譯奇才的迴歸

電視劇《風語》的原著作者麥家說,自己的創作靈感正來自《中國黑室》一書。劇中主人公、留日學生陳家鵠因其在數學方面的天分,成為各方爭搶的對象。他的原型,就是“中國黑室”的破譯奇才池步洲。

池步洲生於1908年,福建省閩清人,由於家庭貧困,10歲時才在哥嫂的資助下上學。他聰慧過人,僅用3年便完成小學課程。18歲時,池步洲前往日本深造。8年後,他從早稻田大學工學部畢業,並遇上了日本姑娘白濱曉子,她就是《風語》中陳家鵠的日本妻子惠子的原型。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池步洲恰從中國駐日大使館武官署離職。事變半個月後,他毅然帶著妻子與3個子女回國,共赴國難,白濱曉子甚至因此與家人斷絕了關係。

和陳家鵠被暴力脅迫研譯密電不同,池步洲這樣做完全是因為愛國。回國後不久,昔日同窗陳固亭找到他:“(國民黨)中央要找留日同學研譯日本密電碼,你意如何?”池步洲搖搖頭:“我在日本是學電氣工程的,對密電碼一無所知,也無處可學。此事實難從命。”可幾天後,陳固亭又說:“蔣委員長說,誰能譯出日本密電碼,等於為前方增軍幾十萬。你回國不就是為了抗日?你不懂密碼學,但日語好,這就是有利條件,試試吧!”池步洲的滿腔熱情被激發起來,很快,他在陳固亭的安排下,加入中統總務組機密二股。

池步洲對數字過目不忘,記憶力極好,雖未學過密碼專業,但對密碼有一種無師自通的敏感。

1939年3月,池步洲只用不到一個月,就將日本外務省發到世界各地的幾百封外交密電一一破譯,這相當於為自己弄到一本日本外務省的密電碼!軍政部大喜過望,立即組織了四五十人的精悍隊伍,成立了軍用無線電總檯第四十三臺,任命池為譯述主任。不久,又改稱軍政部研譯室,直屬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何應欽管轄。池步洲後來回憶道:“我們全力以赴,不分晝夜,期以必成,真夠辛苦,也真夠快樂……這是戰果累累、充滿勝利喜悅的一年,也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一年。”

種種成績,讓池步洲在圈內名聲大震,很快被剛成立的“中國黑室”收入麾下,成為專員室主任專員。

令日本軍方百思不得其解

池步洲的“紙上談兵”,常能殲敵於千里之外。

1941年5月,池步洲在破譯的日本外交密電中發現,日本外務省與檀香山日本總領館的往來電報數量突然劇增,其中兩份還詳細羅列了珍珠港在泊的美艦情報。而在此後破譯的六七十封相關電報中,日本外務省多次要求檀香山方面報告美軍艦艇在珍珠港的數量、停泊位置、進出港時間及港內美軍休息時間(答覆是週日)、夏威夷氣候等情況。

12月2日,池步洲截獲了一份由日本外務省致日駐美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立即燒燬各種密碼本,只留一種普通密碼本,同時燒燬一切機密文件;儘量通知有關存款人將存款轉移到中立國銀行;帝國政府決定按御前會議決議採取行動。

池步洲結合此前的情報推斷:日本即將對美髮動襲擊,時間可能是週日,地點則是珍珠港。他立即將這份重要的密電碼送交時任組長霍實子。據霍實子回憶,蔣介石在第一時間將電報內容通知了美軍駐重慶負責人,可對方認為,以國民政府的技術,不可能破譯日本密電碼,並未展開戒備。幾天後,“珍珠港事件”爆發,美軍遭受毀滅性打擊。

一年多後,池步洲和同事譯出的有關山本五十六行蹤的密電,最終發揮了作用,將山本引向死亡。

1943年4月13日晚,日軍發出密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於4月18日親自巡視巴拉爾島、肖特蘭島,如因天氣不佳則順延一天。”這一電報很快便被池步洲等人破譯。拿到中方破譯的密電後,美國迦答爾卡拿爾島基地空軍埋伏在山本座機必經的航線上。最終,飛機被美軍子彈命中。其中一顆子彈從山本下顎打進,太陽穴飛出,山本當場斃命。機上其餘11人,也均喪命。

事後,日本軍方百思不得其解,密電碼4月1日剛更換,怎麼可能那麼快就被破譯?山本出巡的日程、路線是怎麼被洩露的?為保密,美軍也採取了許多迷惑手段,使日本人相信這只是一次偶然的遭遇戰。直到抗戰結束幾十年後,人們才從池步洲、霍實子所寫回憶錄中,瞭解到歷史的真實面貌。

1943年10月,池步洲離開“黑室”,轉任軍委會譯電人員訓練班副主任,後升任少將班主任。國共內戰爆發後,因不願參戰,他帶著妻兒回到家鄉。中日建交後,他陪妻子回日本安度晚年,曾任教於大阪大學。2003年2月,池步洲在日本神戶逝世,骨灰被帶回中國。

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當然無法說清一個傳奇機構的神秘和力量,也無法描繪出一位曾戰鬥在“中國黑室”的抗日功臣一生的功績,但今天的我們,也只能用這種形式來回憶他們,紀念他們——英雄的足跡註定不會被歷史湮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