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一、內容電商選品的必要性

1.內容電商的用戶屬性要求進行嚴格選品

不認同內容創作者價值主張的用戶會被過濾掉,留下來的用戶基本都是認同這種價值主張的。用戶的這種情感屬性要求內容電商的選品必須與用戶的特性相匹配。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2.內容電商的商品數量限制要求精緻選品

因為內容電商靠的是優質內容帶來流量,其對外呈現和展示的重點必然是內容,商品更多的是作為內容的附屬品進行嵌入銷售,因此會導致能夠展示的商品數量有限。內容化程度越大,商品展示的數量越少。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3.內容電商的消費者決策模式變化要求專業選品

內容電商的核心是人為創造沉浸式、衝動式、隔離式、單獨評估的消費場景,在這種場景下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二、內容電商選品的方式

1.選擇電商平臺中的產品

以標準化程度為依據,商品可被劃分為標品和非標品。標品有統一的衡量標準,產品特性和服務形式相對標準化的消費品類。

非標品是標品的反義詞,指沒有統一衡量標準,產品特性和服務形式相對個性化的消費品類,如手工皮包、自家陳釀等。電商平臺中的產品以標品居多,在標品居多的貨源選擇中要關注以下幾個因素:產品屬性、市場熱度及容量、供應情況、價格及利潤、產品功能設計、類目前三甲數據、同等水平競品數據、競爭優勢打造可能性、全渠道可能性、特定場景、渠道成本。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1)產品研究

看產品本身屬性,是否符合用戶剛需,滿足用戶什麼需求;看產品在市場上的歷史熱度、預估目前市場容量;看產品自身供應情況是否能滿足營銷帶來的需求; 價格利潤方面,要估算扣除預計可能的成本費用;看產品的設計包裝、易用性及產品質量風險評估等

(2)競品數據

通過阿里指數、百度指數、熱銷榜、第三方工具查看產品類目營銷數據和熱度;看市場競爭狀況,查詢該類目該產品前三甲和同等水平的產品數據, 即產品銷量、圖片、詳情、評價等情況,看產品是否可能做出銷量;還可以長期監測查詢產品或同質化產品的營銷週期、價格、質量等維度評估對比, 是否能夠打造優勢。

(3)傳播渠道

要研究產品是否能在全渠道或者用戶所在的特定場景下直接觸達,避免禁區或無法觸達用戶。要大致預估如果要打造這款貨品, 應通過哪些渠道, 每種渠道的成本如何, 預估每種渠道的轉化率、效率和性價比等。

2.選擇供應商提供的商品

內容電商運營者的用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往往會逐漸擺脫平臺的束縛,在商業模式上也會更加靈活,這時往往願意嘗試自建電商平臺,直接接洽供應商選擇產品。

例如,“虎撲識貨”會搭建專門的體育用品平臺開展電商業務,“一條”會自建一條生活館, 選擇專門的、針對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中產階級的設計師產品供應商。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3.自主設計和生產的品牌產品

當受眾群體達到一定量級、用戶群體規模足夠大時,內容電商運營者也可以考慮自主設計和生產品牌產品。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三、內容電商選品的方法

內容電商的運作模式不同,其選品方法也不同。具體來說,內容電商在選品時考慮的因素會更多一些,既要考慮產品的屬性、價值,還要考慮與用戶調性的匹配;既要考慮外部的市場,還要考慮自身的內容定位。

整體來看, 內容電商選品主要有三步,即根據內容細分領域確定產品類型,根據用戶群體特性確定意向產品, 藉助評估模型確定具體產品,如圖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1.根據內容細分領域確定產品類型

內容電商的運作模式一般是先有內容,然後有用戶,最後才是賣商品, 這也正是與傳統電商直接赤裸裸地展示和推銷商品的差別所在。所以選品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據內容細分領域確定產品類型。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內容電商輸出的內容領域越細分,其產品類型也越容易確定,許多內容電商的選品都是如此。

“年糕媽媽”當然選擇母嬰產品“有車以後”理所當然選擇汽車後服務“文怡家常菜”選擇廚具等。

內容電商選品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與內容細分領域相匹配的產品類型,比如職場內容創作者,其內容電商選品就應該儘量與職場相關,如職場正裝、化妝、辦公用品等,又比如美食內容創作者,其電商選品應該與美食相關的品類。

2.根據用戶群體特徵確定意向產品

確定好品類後,第二步就是根據用戶群體特徵來確定意向產品。內容創作者根據自己的內容細分領域一般比較容易確定產品類型,但是這類產品也有很多,不同廠家、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等,如何確定意向產品呢? 這一步要將用戶的群體特徵作為辨別依據。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現在許多內容創作平臺都有用戶屬性分析的工具,阿里巴巴的“大魚號”後臺就能從粉絲分析、用戶分析和互動分析三個維度查看用戶的相關數據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3.藉助評估模型確定具體產品

不管第二步選擇的意向產品是標品還是非標品,第三步確定具體的產品時都需要建立一個評估模型,儘量用量化思維來確定最終的選品。

根據行業經驗,一般會選取產品功能、產品顏值、產品價格、質量可靠度、市場替代性五個維度來構建模型,如圖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內容電商運營團隊可以組建一個選品專家組,依照這個模型來進行百分制評分並進行加權計算,分析比較,最終得出選品的優先順序。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使用此種方法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加權係數的調整。這需要考慮選品的目標,例如,作為短期售賣商品還是長期售賣商品?另外還需要利用各類數據分析工具瞭解相近商品的市場銷售現狀及其影響因素來做參考。

二是選品專家小組打分的準確性。專家打分本身也是一種主觀的判斷,之所以要利用專家小組打分,其目的也是減少主觀性經驗帶來的判斷。

四、內容電商選品的技巧

1.選擇滿足受眾心智暗門的產品

內容電商運營者可以通過研究用戶心智,增強用戶黏性。例如,蝸牛家的粉絲中絕大部分是“90 後”,在經過與粉絲的交流和互動後,蝸牛家發現自己的粉絲好奇心特別強烈,喜歡創意和個性化的產品。

於是蝸牛家在商品選品時向創意和各類特色主題產品做傾斜,更精準化地觸達他們的需求點, 以此提升內容電商運營效率,不僅提高了銷售轉化,還增強了用戶黏性。這就是選擇滿足受眾心智暗門的產品後的效果。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2.選擇與內容調性相匹配的產品

關於調性,音樂詞典裡的解釋是:“對不同的調從心理的角度所賦予的不同特性,如大調的明朗,小調的柔和。”

內容的調性是指內容各呈現要素所體現出來的用戶的感知形象。內容調性融入了情感化因素,有調性的內容使得用戶對內容本身產生歸屬感的同時,也會進一步對內容提供者產生歸屬感。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3.選擇“三高一低”的產品

在內容電商模式下,客單價往往由受眾的消費能力決定,並不一定是越高越好,例如,papi 醬做內容電商選品的客單價就不能太高,因為大部分粉絲都是草根族,其消費能力有限。

內容電商中的用戶黏性本身就比較強,選品不用太過考慮高復購率這一特點。另外,在傳統電商中變化較快的產品( 如時尚女裝等)比較難做,但在內容電商環境下反而更好做了,因為變化, 所以內容性會更強。

內容電商選品的新“三高一低”分別是高毛利率、高相 關性、高內容性和低曝光度,如圖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4.選擇能夠柔性供應的產品

內容電商在選擇產品時,也要考慮該款產品是否能夠柔性供應,即能夠實現小批量、小品種和快翻單供貨

因為內容電商運營者選對了產品,也激發了用戶的需求,很容易會有大量用戶參與到購買活動中來。

為了滿足用戶的購物需求,必須準備充足的產品,保證貨源,但也不能盲目囤積大量貨物, 否則,一旦用戶的購物熱情降低,會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這種做法不利於內容電商的發展。因此,選擇能夠柔性供應的產品很有必要。

柔性供應鏈指供應情況能根據用戶的需求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打造柔性供應鏈的核心點在於:精準化設計、精益化生產、彈性產能的預備、強有力的計劃中心、可視化的生產線、單件流的生產車間模式、批量物流處理能力。

五、內容電商選品的禁忌

1.選擇電商平臺上的低價爆款

內容電商運營者費盡心思創作高質量內容,是為了長期與用戶進行情感連接,其運營實質是滿足用戶在商品上的無形價值勝過實際價值,甚至針對有些人群, 價格成為一個並不重要的參考因素。

所以選擇低價爆款產品時, 如果定價高,因為產品的高曝光度,容易讓受眾進行聯合評估,對性價比進行考核而放棄購買;如果定低價,可能會賣出很大的量,但可能會模糊內容受眾群體的定位,讓受眾心生疑慮,減弱用戶黏性。

2.選擇品牌和產品已經畫了等號的新品

大眾已經直接將加多寶等同於涼茶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安利已經給蛋白粉命名

新媒體運營:內容電商之營銷產品選擇

3.選擇有硬傷的產品

對於內容電商選品,同樣的行業或者相似的內容創作者,其最終的選品思路和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千人千面,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內容電商運營者的經歷、視野和資源各不相同。

同樣一種產品,可能有的看到了機會,有的則看到了侷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選定產品的銷售表現數據都是真實的、客觀的。

毫無疑問,看完數據後,很多人都會對原有產品進行調整,有些人甚至會推翻原品,重新再來。無論如何,數據是指導專業運營團隊的指南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