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導讀:在20世紀的中國畫壇,有一對夫妻,二人均為張大千創建的“大風堂”弟子,並都以擅長重彩繪畫享譽海內外,他們就是劉力上、俞致貞夫婦。二人的合作畫中常有兩方閒章,一方是“畫裡齊眉”,一方是“相得益彰”,劉力上與俞致貞從生活伴侶變成藝術創作的搭檔,二人合力創作,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1915—1995.5)女,漢族,北京人。字一雲,畫室名百花書屋,著名花鳥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會顧問,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北京花鳥畫會名譽會長 ,擅長工筆花鳥、草蟲、蔬果。她是二十世紀中國工筆花鳥畫壇的領軍大家之一,被李可染譽為“當代工筆花鳥女狀元”。代表作有《沙果雙鵲》、《荷花》、《耄耋圖》等。

俞致貞早年從於非闇學小寫意花鳥及工筆蟲草,1937年入故宮古物陳列室國畫研究班深造,畢業後留室任教,前後達8年之久。1946年遵於先生之命,轉拜國畫大師張大千為師,同年秋入“大風堂”,隨張大千研習工筆寫意花鳥畫,劉力上就是當年的同窗共硯之一。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劉力上

(1916-2007.04)又名力尚,別名劉豈,江蘇江都人,擅國畫。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會顧問、 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中國老年書畫會顧問、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3年劉力上與夫人俞致貞合作的巨幅景屏《荷塘清趣》被陳列於中南海紫光閣接待廳。劉力上多次參加國際畫展,許多作品在日本、印度、法國、荷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及香港、澳門地區展出。1986年北京朝陽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技法畫庫》的第一部分“花卉”為劉力上與俞致貞的共同繪畫。1953年在民族美術研究所從事畫史、畫論研究。1961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作品《荷花郵票》小型章在日本獲一等獎。作品有《荷花通景》、《長壽永昌》等。出版有《俞致貞劉力上花鳥畫集》等 。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性格互補,丈夫無微不至

俞致貞體質差,常年有病,病病歪歪,家務事裡裡外外,全靠劉先生一肩挑。平心而論,在照料家庭和俞致貞的病體方面,尤其是住院動大手術期間,劉先生確實無微不至,細心照顧。沒有劉先生,她也許很難度過那次大手術關。但是,劉先生又是個火爆筒子,遇事愛發火,一點就著。家裡沒有別人,火自然而然要點到老伴身上。她是慢性子,性格柔和,遇到劉先生髮火,她就退避三舍,等你發過脾氣,再慢慢論理,這叫以柔克剛。

|長期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生活小事上,俞先生讓著劉先生,但是在藝術創作上,劉先生卻是讓著俞致貞,讓她唱主角,他自己當配角。若論資歷,劉先生是大風堂裡的早期學生,也是俞致貞的大師兄了,可是他從心底裡認為老伴畫得比他好,俞致貞的花鳥在體察物理、物態、物情方面細緻入微,畫出了她的個性風格,已為同道公認。可是她又體弱多病,如果沒有助手,很難長期堅持。於是他主動放棄人物山水,改畫花鳥,甘為助手,長期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生活伴侶變成藝術伴侶。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與劉力上書畫欣賞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俞致貞 劉力上|同窗共硯結良緣,琴瑟和鳴繪丹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