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寶武:從全球“追趕者”到全球“首發者”

新華社上海11月19日電 題:中國寶武改革開放再出發:從全球“追趕者”到全球“首發者”

新華社記者李榮

前不久,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旗下的寶鋼股份邀集全球汽車板用戶,在廈門召開了第四屆寶鋼汽車板論壇。從論壇上傳出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寶武在全球已率先具備汽車板三代超高強鋼研發和批量供應能力,最新一代汽車板超高強鋼種成功實現了全球首發。

這是一個有力的信號,反映了中國寶武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個明確的方向:從全球的“追趕者”變成全球的“首發者”。

40年裡的“三個寶鋼”

寶鋼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國企改革的先行者,創出了世界一流業績,建成了世界一流企業。2016年12月,原寶鋼集團和原武鋼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引領並示範行業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說,寶鋼是40年前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發佈的當天破土動工的,被稱作“改革開放的產物”,最是貼切不過。寶鋼的發展史,可以用“三個寶鋼”的說法來概括,就是“建好一個寶鋼、上交一個寶鋼、輸出一個寶鋼”,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三份出色答卷,以優異的經營業績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從1985年寶鋼一期工程投產到2017年中國寶武聯合重組第一個完整年,累計實現鋼產量7.3億噸、商品鋼材6.7億噸、營業收入4.2萬億元、利潤總額2881億元、利稅總額4913億元。

寶鋼走出了一條大規模“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建設特大型現代化鋼鐵企業之路,開創了中國鋼鐵企業趕超國際先進技術之先河,同時也走出了一條中國國有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的改革發展之路,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其汽車板年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是國內最大、全球前三的汽車板製造企業;取向電工鋼年生產能力達到80萬噸,產量規模世界第一,約佔全球取向電工鋼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完全滿足我國輸配電行業的全部需求。

“初戰告捷”再出發

寶鋼與武鋼實施聯合重組,從行業和企業的內部結構與機制上進行再探索、再創新,是中國鋼鐵業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個嶄新起點。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可以說“初戰告捷”。

中國寶武聯合重組雖說是做“加法”,但其入手處卻是做“減法”:瘦身健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在行業內作出了表率。陳德榮說,堅持“企業不消滅虧損,就消滅虧損企業”的原則,持續化解和壓減過剩鋼鐵產能。這是確保“再出發”取得成功的根本條件,也是行業再發展“正向動力”的根本來源。

有決心,就必然有成績。翻閱中國寶武的經營業績年表:2016年和2017年累計壓減化解鋼鐵產能1542萬噸,三年目標兩年完成。與此同時,累計壓減法人戶數180戶,為發展新業務騰挪了空間。

在中國寶武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成績單裡,至今最為“濃重的一筆”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年來,中國寶武實施了23個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引入非公資本17.3億元。目前,中國寶武共有混合所有制企業115戶,佔企業總數的23%,集團營業收入和利潤的70%來自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寶武十分看重的新興業務板塊——鋼鐵電商平臺“歐冶雲商”,實施了首輪股權開放和員工持股,引進了本鋼集團、首鋼基金、沙鋼集團、建信信託、普洛斯和三井物產等6家戰略投資者,126名員工成為股東,募集資金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在“由大到強”中增加“全球首發”

在中國寶武的發展中,一次次攻堅克難、自主研發,完成了一個個“進口替代”產品的製造和穩定供應,實現了“人有我有、人有我優”。但在寶武人的心裡,始終還存在一個更高的目標:在全球鋼鐵業中發出更多的“中國第一聲”,形成重大獨有技術和產品,實現“人無我有”。

經過中國寶武40年的發展和積累,再加上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動力驅動,寶武人心中這個始終存在的願望,開始有了一步步得以實現的條件和環境。陳德榮表示,中國寶武將以“成為全球鋼鐵業引領者”為願景,以“共建高質量鋼鐵生態圈”為使命,引領中國鋼鐵業的轉型升級,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寶武研究人員分析認為,中國已是世界的鋼鐵大國,但在勞動效率、研發效率、財務效率等運營方面,與世界先進鋼鐵企業尚有差距。在中國鋼鐵“由大到強”的轉型中,中國鋼企必然會產生更多的“全球首發”。

除了最新一代汽車板超高強鋼種成功完成了全球首發之外,寶鋼股份自主集成建設的全球首套大型高爐控制中心也在今年上半年建成啟用,成功實現了對寶山基地4座高爐的集中化操作控制和生產管理,並可對其他基地高爐進行遠程技術支撐。

中國寶武在其更多的“全球首發”中,將堅持“開放創新”之路,最新啟動的面向全球的眾研平臺,即是明證。中國寶武總經理胡望明表示,中國寶武將拓展智能製造、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方面的國際優秀合作伙伴,大力發展“智慧製造”能力,努力成為全球鋼鐵行業的引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