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印度零售業再開放


重磅|印度零售業再開放


莫迪老仙的新年福利--印度零售行業這座金礦即將開挖

據最新消息,2018 年新年伊始,莫迪領導的政府內閣批准了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政策的修改草案,其中有一些關鍵變化十分值得關注:包括放寬了航空,建築和單一品牌零售等行業的投資准入限制,正式允許單一品牌零售交易、建築以及航空行業可以通過自動許可達到 FDI 100%,從而更便捷的進入印度市場。而現行的 FDI 政策,對於單一品牌零售業來說,在自動許可下僅允許 FDI 為 49%,雖說能夠達到理論上 FDI 100%,但仍然需要通過政府許可——即完成RBI繁瑣冗長的審批才能夠實現。

同樣,根據該修改草案,外國航空公司現在可以繞過印度政府批准,對於航線投資同樣達到了自動許可下允許 FDI 100%,雖此舉目前無法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但針對該行業的影響也會逐步顯山露水。此外,外國機構投資者(FII)現在可以通過一級市場來投資印度電力等行業。

重磅|印度零售業再開放


而針對單一品牌零售業允許 FDI 100% 自動許可的實施細則討論也包含了一些較為樂觀的信息,政府決定允許單一品牌零售貿易實體從開始經營年度的 4 月 1 日起算的 5 年內,將取消現有 FDI 政策中針對單一品牌零售業 30% 原材料必須從印度本土完成的的強制採購要求,並允許向母公司或其他國家進口適合的原材料/原產品。因此,增量採購將意味著單一品牌零售交易實體在全球採購的價值增加,也間接增加了印度政府的稅收收入。但是,在上述的 5 年期完成後,政府將恢復單一品牌零售交易主體每年直接在印度本土的 30% 強制採購標準。

目前這些修正案可以看作是政府放寬和簡化 FDI 政策,從而吸引更多外商投資的更廣泛戰略,以促進在印度經商的便利,並使印度繼續領跑成為全球投資熱點。

筆者預計,隨著政府取消各種程序性障礙,以及通過自動許可路線下單一品牌零售主體設立的審批簡化,單一品牌零售貿易領域的外國直接投資勢必將會得到增長,因為這一過程不再存在監管審查和審批程序的限制。然而,印度的外商投資的總體量進一步提高的同時,此舉也將打亂印度本土的零售行業格局。

外國企業若希望進入印度單品牌零售行業,則無需再通過 RBI 印度儲備銀行的審核(現行的 FDI 政策雖允許外國企業從事單品牌零售,但是處於政府審批通路),並能夠設立其全資子公司來進行單一品牌零售行業的開發。此舉措作為莫迪政府的外資引進策略之一,無疑將幫助印度政府吸引更多的外國資本流入印度。

雖消息著實可喜,同時為大批的外國零售企業開發印度零售業金礦鋪平了道路,不過筆者仍然認為需要事前打個預防針,印度政府此舉僅僅是取消了外國企業進入印度零售行業的准入門檻,但是在“護犢子”出了名的印度,政府是否會在市場競爭上出於保護本土企業的目的,而針對性地出臺相應的限制性實施細則,不無可能。

重磅|印度零售業再開放


同時,根據印度諮詢公司發佈的報告,得益於印度零售業外商直接投資限制的放寬,未來 5 年間外國零售企業有望在印度達到約 30 億美元的銷售額,到 2021 年時銷售總額有望達到 800 億美元。但目前唯一令人擔憂的是印度的基礎建設無法配合改革腳步,這其中包括交通、網絡等設施建設仍差強人意。一旦基礎建設投資加大,零售商對印度市場的投資只會越來越大。

蘭迪評論

FDI 政策的放寬,為外國零售商進入印度市場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但莫迪政府是否會在後續的運營中設置其他的法律障礙,如是否設置最低投資額度,或是存在其他隱形的准入門檻,仍未可知。同時,上文亦提及就單一品牌零售商30% 的本地採購強制性要求,將被“赦免”長達5年,但後續將如何規定,目前政策並不明朗,值得持續保持關注。

至於在現階段已經取得了 RBI 審批的單一品牌零售企業,例如 Gap 與印度最大紡織集團 Arvind Limited 旗下品牌零售公司 Arvind Lifestyle Brands Limited. 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度運營品牌,以及最近剛剛進入印度市場的 Muji 無印良品,其合作方為印度知名零售集團 Reliance Industries 的子公司 Reliance Brands,其中印方持有 51% 的多數股權。FDI新規出臺,是否有可能會造成之前與印度合資的這些企業著手決定 Buy Up 單幹,或是間接增加外國企業收購印度零售企業的投資行為,筆者也是十分期待。

最後,外國企業對於投資印度零售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潛在陷阱也必須予以進一步重視。與印度企業的“本地資源”全副武裝不同,外國投資者往往對印度的商業和政治環境知之甚少,有時不得不依賴其在印度本地的合資合作伙伴。在決定投資進入印度零售業之前,外國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主要的投資風險,投資前做好十足的準備,才能在印度這樣風險橫生的複雜商業環境中“野蠻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