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中國新機遇:與大象共舞


金融科技中國新機遇:與大象共舞

全球金融行業正面臨科技創新帶來的顛覆性變革。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傳統金融中心面臨轉型,以金融科技中心為代表的新興金融中心開始崛起,圍繞金融科技的話題也逐漸成為全球討論最多的議題之一。

11月14日-16日,Money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大會在杭州召開。本次大會上,以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機構革新作為未來十年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成為最熱議題。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大會上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質特徵體現了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顯著地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使其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銀行數字化升級浪潮襲來

在全球金融業版圖重塑過程中,相比於美國、英國等傳統金融中心而言,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金融中心越來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在金融科技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具看點的金融科技市場,並領跑世界金融科技創新。

據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數顯示,全球金融科技區域發展明顯劃分為三個梯隊,中國地區在第一梯隊已佔據3席。其中,中國長三角地區以81.2分排名第一,美國的舊金山灣區(硅谷)、中國的京津冀、英國的大倫敦地區、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美國的紐約灣區分列2到6位。

全球金融科技的中心已由美國切換至中國。據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採納率指數顯示,目前中國金融科技的應用率達到69%,遠超美國的33%,居世界首位。2017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530.2億元,其中,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217億元,佔全球總額的41%,幾乎是美國的兩倍(116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角色由“學習者”變成“引領者”,其金融發展水平不及歐美國家,金融基礎設施與歐美國家有較大差距等短板,正是中國實現金融科技“彎道超車”的推動力。受到傳統金融市場不完備造就的發展紅利,中國誕生了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世界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

“對比中美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傳統金融開發體系與金融服務體系的差異決定了金融科技發展的不同模式。美國線下金融體系比較發展,金融科技企業的角色定義為覆蓋傳統金融體系遺漏的客戶和市場縫隙,提高已有業務的效率。在中國,傳統的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科技類公司發展有條件填補這個空白,形成高速的擴展。”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此前在“2017亞洲金融論壇”上如是表示。

“金融+科技”合作模式駛入快車道

隨著金融科技企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也正在加快轉型步伐,尋求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改變服務形態、提高效率。據普華永道《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中國概要》顯示,68%的傳統金融機構受訪者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業內人士指出,新技術的應用日益成為銀行解決痛點和轉型發展的關鍵要素,隨著行業生態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銀行將科技元素注入自身發展策略或者提升至戰略高度,這成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新機遇。據億歐發佈的《金融科技公司服務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8年金融科技銀行應用市場規模達到116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5億元。

在國內銀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已駛入創新發展超車道。BAT以其巨大的流量優勢和海量的大數據資源為資本,率先在與銀行合作方面實現突破。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是BAT中最早與銀行開展戰略合作的企業。2004年7月,騰訊與工商銀行在發行虛擬聯名卡、開展共同的網上安全認證等方面展開合作。而在2017年3月至6月期間,四大行也已與BAT完成“一對一結對”合作。科技+金融合作進入了“蜜月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AT這些巨頭和金融機構全面合作的模式外,還存在一種以51信用卡等為代表的細分垂直領域的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的精細化合作模式。譬如,在本屆Money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大會上,51信用卡展示的“費馬”全生命週期營銷解決方案以及“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吸引了眾多現場代表的關注。

據51信用卡CTO郭威介紹,這套由51信用卡研發的“費馬”全生命週期營銷解決方案,其亮點是可以憑藉技術的力量,儘可能準確的預測用戶的全生命週期的需求,實現用戶金融需求的深度挖掘,並提供從原點到全生命週期的全鏈路營銷方案。據介紹,“費馬”已實際應用於合作銀行,並幫助該銀行髮卡量從此前3年累計10萬張提高到了單年28萬張。

而51信用卡開發的“光錐”風控大數據方案,則主要針對消費金融時代,強變量缺失、大量依賴弱變量的背景下提出,對於傳統風控方案在數據源、模型開發和上線過程中的痛點,“光錐”提供了整套大數據解決辦法。郭威表示,“光錐”是業界領先的大數據實時處理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可大幅提高大數據時代下消費金融風控整體迭代效率。

公開資料顯示, 2018年7月,51信用卡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浙江金融科技領域首家上市企業,在畢馬威聯合澳大利亞知名金融科技風投機構H2 Ventures發佈的《2018Fintech100》報告中,在全球36個國家的競爭中,51信用卡在榜單排名第12位。

中國金融業未來能否“彎道超車”

顛覆性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對金融新生態的塑造及未來發展具有強大的驅動力。李東榮在本屆大會上表示,針對我國當前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從業機構應該按照追求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思路圍繞實體經濟發展中有效的金融需求和傳統金融服務短板,發揚精益求精的金融工匠精神,科學遴選安全穩定的實用型技術,運用到具有較高契合度的金融產品。

未來金融世界的生態演化,需要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和創造。郭威認為,金融本就是完全基於數據的行業,而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的發展擴大了金融業務的外延和內涵,同時對數據的應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金融本身的嚴謹和規範性造成在金融領域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步伐並沒有電商或者廣告等互聯網行業那麼敏捷,未來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助力金融依然有很大想象空間。”

在金融改革的大格局下,51信用卡也不斷加強提升為銀行業提供科技驅動效率和差異化服務能力。在自身信用卡用戶流量和價值挖掘的基礎上,51信用卡深度貫徹“精準匹配”的合作原則,為銀行提供引流服務。同時,自2017年4月起,51信用卡已與多家城商行在數據應用、信用分析和風險管理方面深入合作,發行聯名卡,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已與合作銀行發行超過10萬張聯名卡。

在中國杭州舉辦Money20/20大會的當下,全球正以國際視野深入瞭解中國的金融科技,而作為一直在金融改革上盤馬彎弓的中國金融業,正搭載著這趟金融科技“創新號列車”加速前行,甚至實現中國金融的“彎道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