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北歐國家福利較好 財政收支佔GDP比重達到40%

楼继伟:北欧国家福利较好 财政收支占GDP比重达到40%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閆妮 北京報道

“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美國政府的不作為不同,現在的美國政府是主動作為,逆歷史潮流而動。原先的領頭大哥現在扛起了‘美國優先’的旗號,四處爭風。這使得人們不得不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心生疑慮,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不容忽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在11月18日舉行的第九屆財新峰會“全球共探路”表示。

談到當前的經濟形勢時,樓繼偉表示,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美國單邊主義強化,貿易摩擦推遲了全球經濟的復甦。當前,全球貿易降速,貿易後果很難預測。大宗商品國家面臨就業困難,歐洲國家結構性改革不及預期。

“美國在全球化中保持競爭力第一是大概率事件,但美國優先是不可能持續的。”樓繼偉認, 關稅問題上,“美國優先”就不可能持續。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先後對500億和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25%關稅,美國可加徵關稅的剩餘空間還有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已經加徵關稅的)2000億美元產品美國邊際損失小,中國邊際損失比較大,接下來的2500億美元將是美國邊際損失大、中國邊際損失小。

樓繼偉直言:“它加一個試試,會很難受的”。

關於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樓繼偉表示,美國單邊主義政策不過是拉長中國經濟L型曲線的底部,對經濟增長帶來制約,預期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但中國經濟還會維持6.5%或 6%的中高速增長。

樓繼偉稱,“受影響較大的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兩者合計佔貿易規模超過80%。”

但樓繼偉對未來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他稱,從內在看,中國經濟韌性決定了具有承受外部壓力的強大能力。從外部看,中美雙方利益有結構性的衝突,但由於都是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的大國,分裂的後果更為嚴重,相信最終雙方會負責任地解決問題,其中的關鍵是美國要放棄單邊主義政策。

近年來社會上關於減稅的呼聲日益高漲,如何減稅成為討論的焦點。樓繼偉認為,減稅應該多減一點企業所得稅,降低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

他稱,北歐高福利國家對財政方面的要求比較高,財政收支在GDP的比重可能達到40%,包含社會保險。但是北歐高福利實現了可持續,是因為他們的增值稅稅率達到了20%以上,把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降下來,這樣企業仍舊很有競爭力。因為增值稅,其實並不是企業的負擔,最終由消費者負擔。

樓繼偉認為,“中國在兩個所得稅上減稅的空間是有的”。

對於目前的財政政策,樓繼偉認為,地方政府的財政空間擴張不大,因為地方政府債務已經非常沉重,財政收入也不樂觀。一方面,與收入掛鉤的PPI(生產者價格指數)不低,另一方面,不能繼續依靠大規模基建擴大地方財政收入,否則槓桿率將越來越高,並將風險後推,增加系統性風險。

儘管中央財政還有一定空間,但樓繼偉認為情況也不樂觀。他指出, “11月剛剛公佈的2017年社會保險基金決算中,各級財政對社保收支的補貼達到1.2萬億元,且每年的增長都很大。我們的社會保險體系是高度碎片化的,是不可持續的,是每年都要靠財政補貼的體系。這個問題不解決,在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無論是社會養老保險還是社會醫療保險,壓力都非常大。”

樓繼偉認為,中國在建設公平和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進展仍然緩慢,在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無論是社會養老保險還是社會醫療保險,壓力都非常大,從中期看,並不樂觀。

樓繼偉稱,可以通過一些財政工具對當前陷入風險的一些金融機構拆雷、降槓桿、去風險,財政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但這要求監管方面要有市場化的思路。監管如果不適當的管制,財政的一些措施是比較難出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