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補商用車短板,重振“躍進”品牌

在將躍進業務從南京依維柯旗下整體分離並注入上汽大通兩年後,上汽集團重振“躍進”品牌的系列計劃正逐步浮出水面。

熟悉輕卡市場的人都知道,躍進曾是南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此前一直是國內輕卡市場的領軍品牌,2005年,躍進的銷量曾位居國內輕卡市場第一名。

2006年,躍進被南汽依維柯收購,2007年,隨著上汽和南汽的合併,南汽依維柯併入上汽集團並改名“上汽南京依維柯”,躍進的重卡業務也被劃入上汽的依維柯紅巖板塊。自此之後的10年,躍進一直在上汽南京依維柯旗下作為合資業務的組成部分而存在。在這10年中,包括江淮、江鈴、北汽福田以及長安在內的自主輕卡業務都獲得較快發展,但躍進在合資公司的治下,由於長期難以得到資源傾斜而逐漸衰落,到2016年,其在國內輕卡市場的銷量排行榜上,已經跌落至10名之外。

在南京依維柯旗下並不十分受重視的躍進品牌,對於上汽集團的商用車業務來說卻十分重要。作為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在乘用車領域的產銷規模,令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但商用車板塊的乏力一直是其痛點所在。從去年的數據看,上汽集團的整個商用車業務,其銷量規模僅為20萬輛左右,這一體量不僅難與上汽集團的整體產銷規模相匹配,與東風等汽車集團的商用車業務相比,也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對於商用車板塊十分重視,早在“十二五”期間,上汽集團就曾提出要將商用車產銷規模做到50萬輛,但這一目標並未達成。據上汽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在上汽集團“十三五”規劃中,商用車板塊必須做大做強,這是該集團立下的軍令狀。

目前,在上汽集團的商用車業務板塊中,主要囊括了以上汽依維柯紅巖為核心的重卡業務,以申沃客車為主體的客車業務以及以上汽大通、南京依維柯為主體的寬體輕客車和輕卡業務。相較於重卡和客車業務受宏觀經濟影響的波動,輕型商用車市場挖掘空間更大。近幾年來,包括江淮、江鈴都通過商乘並舉的措施,不斷做大規模,對於躍進品牌來說,一旦給予資源傾斜,提振規模相對容易。

上汽集團希望將大通品牌的發展路徑“複製”到躍進身上,拉動其迴歸主流。在此之前,上汽通過收購英國LDV公司,加碼智能化和定製化,讓上汽大通這一新生品牌僅用了5年時間,完成從零起步到擠入輕客領域年銷10萬輛俱樂部這一歷程。

上汽集团补商用车短板,重振“跃进”品牌

“上汽做每個業務都希望做細分市場的領軍者,躍進也不例外”。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自2010年開始,國內輕卡市場就出現持續下滑,不過,受到電商快遞、電子商品、冷鏈、健康醫療等高附加值產業物流的快速增長,2017年,這一細分市場開始回暖,與此同時,排放的要求升級以及物流企業對於效率的需求提升,又使得新能源以及智能化高端輕卡正迎來機遇。

上汽正在加大對躍進品牌的投資,據藍青松介紹,上汽躍進光產品項目投入第一期資金就達15億元,完成了2018款產品的開發。就在近期,躍進又在上汽大通南京分公司新建成的廠區內,推出了2019款搭載上汽國五、國六動力總成的車型,與此同時,基於C2B模式的上汽躍進智能選配平臺宣佈上線。通過底盤平臺化、功能模塊化、佈置柔性化和配置多樣化的實現,智能選配平臺可以形成10萬種產品組合的選擇搭配。

此前,躍進的動力系統多來自於外採,而在被上汽大通整合後,動力總成在內的核心零部件可以與上汽商用車其餘企業板塊進行協同採購,同時整合集團資源,更具成本優勢。而定製化業務對於商用車市場來說,則意味著用戶可以更具實際需求選擇配置搭配,這打破了輕卡行業以往單純產品或服務輸出為導向的傳統定勢,對於躍進來說,無疑是一條出路。

按照上汽集團的規劃,在2020年,上汽躍進的銷量將達到20萬輛。從數據上看,2017年僅有不足4萬輛銷量的躍進,要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實現幾倍的增長,依然存在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