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暖,不動比什麼都強

券商帶起來的這一波反彈,還是挺迅猛的。

單從板塊指數來說,從將近700點的位置漲到過千點,漲幅近50%。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市場自2015年牛市破滅以來稍有的亮色。雖然我們並不能忽略,在這波上漲前,是多麼慘烈的下跌。

券商引領反彈,最大的因素是之前國資對股權質押的紓解。別忘了,就在出臺民營企業解困政策前,民營上市公司還有眾多董事長辭職,累累質押股權逼近平倉線。

萬億質押宛若懸河,誰都不知道會造成多大的影響,誰都不清楚市場到底會崩成啥樣。

光是預期就足以把券商砸到抬不起頭來。因為誰都不清楚楚,每一家券商接受了多少質押。即使是將質押強制平倉,要擔待多大的虧損更是一個未知數,全都是窟窿。

這也是券商股股價持續看衰最直接的因素。業績的滑坡都是次要的,因為誰都清楚,只要牛市的凱歌奏響,券商股就要起航。

好在,現在這個漏洞堵住了。

人心不足,總是得隴望蜀,看著券商出血口被堵住了,便幻想著牛市是否將啟航。

這也是券商最近這麼強的另一層原因。

但說實話,券商的鬼故事或許已經暫告一段落,但要開始為牛市的夢想窒息,可能還早了點。

即便是減稅措施大力度地揮灑開來,短期的增長前景也不會特別明朗,經濟的新動能仍然需要培育,牛市的曙光暫時是看不到的。

因此,現在最應該做的依然是慢慢熬,但好在市場的轉暖已經讓我們從前期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著熬,變成了在火爐邊縮著袖子哈氣慢慢等。

因為之前市場在下跌的時候,儘管我們的票沒怎麼跌,但同樣會不好受。

一方面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並不是別人的票跌很慘,自己的不跌就會高興的。

另一方面是實質性的影響,別的票跌多了,終究會輪到自己的票身上,因為其它票都跌,市場的整體估值自然就下降了,強勢票補跌也是必然。

就拿2015年的極端行情來說,從5000點到3000點之間,如果以每500點為一梯劃分4個階段,可能其中有兩個階段是中小盤在跌,兩個階段是藍籌股在跌,儘管中小盤跌得狠一點,但藍籌跌得依然不算輕。因質地不同,它們的跌幅也成等比,這也是歷史經驗。

而現在說是火爐邊哈氣等待,主要的原因是市場氛圍轉暖的跡象越來越強了。

從爛股、殼資源、創投的輪動,到可轉債的開始走強,都在說明這一點。

市場資金開始充沛,不斷在製造炒作熱點;隨著市場活躍度提高,整體估值也在緩慢上升。春江水暖鴨先知,沒有熱點板塊和強勁正股支撐的可轉債最能說明這一點。

市場在轉暖就是最好的消息,與上面說到熊市殺估值的邏輯類似,市場回暖估值的緩慢抬升,幾乎也能讓市場個股雨露均霑。

因此,當下最好的策略就是抱緊個股,不要亂動。可以緩慢換票,但不能頻繁買賣,因為買賣之間,可能就正好錯過股價上升。

而至於加減倉,還是老話,保持自己最合適的倉位就好,不能過重,輕了也不合適,讓自己能安心睡覺的倉位,就是最好的。

在上週五加倉後,今天沒動。

最近在琢磨,後市大概率會是寬幅震盪的行情,且不用太久震盪中樞就會出來。那時候應該就是中線撿錢最好的時候吧。

那時候可能倉位能再重一些,長線倉為不動,中線開始撿錢。

就像2012年到2014年上半年一樣,很期待。

對了,前年的時候,我都還老說不喜歡牛市喜歡熊市。就像2012年到2014年年初那種熊市。

那時候行情很慢,但很容易賺錢,只需要等待就好。

但後來知道得多了,才發現自己這種思想真的還是太片面了,2012年到2014年,對於短線作手來說,就是萬人坑;對於不小心選的股不太好的人來說,同樣是萬人坑。

我那時候表現好,更多是因為幸運罷了,還有自己耐心好的特質幫了自己,不然早就因對股市絕望而剁手。

2012年到2014年的行情,是因為連質優股都已經跌透了,在沒有很強行情驅動的情況下,股價走不出趨勢性行情,在區間內波動。

這種局面相對來說容易賺錢,但這種錢賺多了,對牛市就不太能把握。這也是我2015年賺錢太累,且賺得不多,覺得2012年到2014年很幸福的原因。

一而且都在變,在市場面,我們知道的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