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就像看戲,千萬別動真感情

中國樓市越來越妖。有的城市,一手房開盤跟新股發行一個德行,限價、搖號、中籤。買到一手房的,動不動面臨三五年的限售期,等同於新股鎖定期。二手房呢,相當於次新股和老股,價格相當市場化了,不僅沒啥炒作價值,而且還等著割你韭菜。

關於割韭菜這個話題,請諸位看官移步下文。

01

一手房可以套利的城市畢竟不多,兩個手都可以數得過來,不外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熱點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的老百姓都在拿著鉅額現金參與“新房發行”,新盤抽籤現場擠得跟春運期間的鄭州火車站似的。

諸如成都天府新區,二手房最高能比一手房貴一倍。一旦搖上號,唉呀媽呀,收益上百萬,相當於工薪階層一輩子的收入。

買房就像看戲,千萬別動真感情

我一個姐們準備要二胎,計劃換個180平的大四居。姐們是有錢人,在成都某金融系統工作,但越是有錢人,越挖空心思想著賺錢。

她現在已經沒心思上班了,天天研究房地產公司採購的搖號系統,盤算著怎麼提高中籤成功率。

我跟她說,想賺這種錢,光有錢沒用,還得有關係。搖號系統再先進,還是能給有關係的人留後門。

君不見,融創西安的南長安街壹號項目57、58、59號樓幢中的106套商品房,還沒抽籤呢,就被房管局、建設局、土地局、供電局、質監站等一大幫的領導預定完了。

說白了,平頭老百姓沒點門路,想在IPO之前搞到原始股,別開國際玩笑啦。因此,大批資金殺向幅員遼闊的三四線城市,才是中國樓市的大多數。

前兩年,磚家都在說,三四線城市人口長期淨流出,房價根本漲不上去。我同樣秉承過這樣的觀點,因此被piapia打臉。

就在大前年,一個瀋陽的大學同學問我,“做哥(我的綽號),哥們做生意賺了點錢,想在老家整兩套房子。你一直跑房地產,能不能給哥們支個招?”

我一般不給人提供投資建議,但上大學的時候,我大冬天喝醉酒,睡在雪窩裡。要不是這哥們半夜拿著手電找到我,把我扛回宿舍,估計我早成孤魂野鬼了。

想到這個,我這仗義勁兒就上來了,在電話裡給哥們分析了半天,從人口淨流出說到經濟結構,從政商環境說到東北振興。

最終哥們被我說動了,拿著兩百萬買了大額存單。這兩年瀋陽房價暴漲,哥們默默拉黑了我。從那之後,我再不給人支招了。

言歸正規,瀋陽的房價之所以暴漲,跟棚改100%的貨幣化安置政策有很大關係。

簡單來說,大批住在棚戶區的老下崗工人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上。隨著自家的老房子被拆遷,他拿到大把現金安置補償款,呼呼地跑去買房。

買房就像看戲,千萬別動真感情

連這批人都可以買盤了,賣盤不瘋才怪。

棚改的資金是由央行通過PSL(抵押補充貸款)經由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放出來的。僅一個國開行來說,截至2017年末,累計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3.4萬億。如果算上農發行等,政府在棚改上的總投入量累計超過4萬億。

這麼龐大的資金量,全都流入樓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扶搖直上九萬里。

給大家分享一個數據,2016年瀋陽就要求棚改安置貨幣化比例達到100%,兩年棚改至少為瀋陽消化5萬套以上樓市庫存。2017年3月,瀋陽市房地產庫存去化週期達到28個月峰值。到2018年3月,瀋陽市庫存週期已下降至13個月。

“鬼城”的房子不夠賣了,這是中國大搞棚改之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現狀。

02

這種套路其實並不陌生。

前央行行長戴相龍在任天津市長的時候,搞過類似的策略——通過銀行貸款搞棚戶區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房價,炒高地價,然後再通過土地收入償還銀行貸款等政府債務。

地方政府裡都是聰明人,藉助棚改東風炒地皮,土地收入漲勢驚人。財政部7月13日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69萬億元,同比增長43%。

地方政府雖是個經營實體,但它不是由股東出資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政府一把手不會像公司大股東那樣,天天想著做好資產負債表,把自己的公司搞成百年老店。

所以說,土地收入上去了,但地方政府的投資支出依舊很大,過去借新還舊、有今兒沒明兒的日子得過且過。過著過著,現在中西部個別城市的公務員工資都快發不下來了。

上個月,我調研過一個西部四線城市,這個城市僅一個自來水公司的債務違約就達到40多億元,2018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開門見山提問題——“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化解政府債務工作十分繁重,地方財力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說回買房這件事,我很欣賞那些替三四線政府接盤分憂的土豪。這才是與國家共渡國運時艱的正確姿勢。

那些拿著貨幣補償款買房的拆遷戶屬於改善型需求,不買房沒地方住。現在還抄起家底入場接盤的老鄉們,未來的命運很可能跟最近的股市和P2P市場一樣,你想要人家的回報,人家想要你的本金。

誰是莊家誰是韭菜,一目瞭然。而韭菜們希望等著下一輪韭菜來接盤,但不管是新韭菜,還是老韭菜,基本上家裡沒啥餘糧了。

再來一組數據吧,從1990年至今,中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性支出增幅有兩次低點,第一次是1998年,當年度的人均消費支出增幅只有3.5%。到2017年,中國的居民消費性支出增幅下降到5.9%,乃是1990年以來的次低值,僅比1998年好一點。

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居民消費槓桿率在2008年12月處於36.77%水平,中國信用卡消費槓桿率相對較低,為1.58%。2017年3月份居民消費槓桿率(包括短期和中長期消費貸款)達到峰值363.66%,信用卡消費槓桿率同步達到峰值59.4%。

我身邊不乏這樣的案例,某互聯網公司中層,年收入六七十萬元。工作十多年的收入,全都用來買房子,北京買一套,老家地級市買兩家,今年看老家的縣城因為棚改房價漲勢喜人,又東借西湊,跑去縣城又刷了兩套。

這夥計5萬元的每月淨收入,勉強能覆蓋各種消費貸和房價,窮得只能中午吃15塊一份的盒飯。

現在全國不動產登記已經聯網,徵收房產稅的信息障礙基本掃除。夥計天天提心吊膽,他昨天傳給我一個小道消息——“高層希望19年6月開徵房產稅。採取廣稅基、低稅率的方式,家庭人均免徵面積35平方米……”

他家就他一個人,房產面積超過500平方米。如果這個小道消息屬實的話,那他的房子都是房產稅。

夥計上週末回老家了,把四座房子全都掛了出去。

“現在的樓市就是個劇院,看戲千萬別動真感情,佔了便宜就跑。”這是某經濟學家評價中國股市的名言,換到現在的樓市,我覺得挺妥當。

03

2018年什麼最重要,個人認為是現金。

美聯儲一輪一輪地加息,人民幣貶值壓力山大。最讓高層頭疼的是,近些年的貨幣政策處於半失靈狀態,央行通過各種貨幣工具往外放點水,希望灌溉一下實體經濟,結果水要麼跑到樓市,要麼跑到P2P裡面,大家開心地玩著錢生錢的龐氏騙局。

錢的流動永遠都是最聰明的,房地產漲得肥美喜人,實體經濟旱得半死不活。

中央沒轍了,壯士斷腕去槓桿。我相信看這篇文章的當中,不少是被P2P坑了的。P2P本身是個信息中介,是提供金融撮合服務的,但實際上沒幾個不加槓桿,不搞資金池的。

現在被去槓桿這麼一搞,哎喲我的媽呀,P2P平臺爆雷的架勢,跟除夕凌晨我躺在被窩裡聽鞭炮似的,噼裡啪啦得炸個不停。

資金流動性是個大盤子,內外部壓力之下,資金流動性越來越緊張,聰明人都在想辦法保證流動性。

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絕B是個聰明人。別看這老哥農村泥腿子出身,但解讀政策的能力比那些經濟學家、職業經理人靠譜得多。

在恆大、萬科都跑到一二線城市拿地的時候,碧桂園專心在小地方蓋房子。2017年11月,碧桂園內部專門為此下發通知,不僅三四城市要覆蓋,五線小縣城,六線萬人以上鄉鎮,都要有碧桂園的項目。

楊國強是要吃盡中國棚改政策紅利,這也是碧桂園之所以成為宇宙第一房企的秘訣之一。但李嘉誠的原則是不賺最後一個銅板。這可能是楊國強和李嘉誠的最大差距了。

買房就像看戲,千萬別動真感情

現在政策風向變了。

7月12日,住建部召開有關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吹風會提出:

1、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

2、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棚改政策收緊的傳言沸沸揚揚一個多月,變成住建部的正式表態。解釋成大白話——棚改這個中國目前唯一一個也是最牛B的資金水龍頭正在回擰。

早在6月初,楊國強在碧桂園內部下文,暫緩“全覆蓋“戰略同時,自6月11日起,暫緩投資拿地、工程款進度支付至第四季度,公司要保證充足的現金流。

中國地產界另一個聰明人孫宏斌,自2017年10月份以後,即要求融創各個大區停止在公開市場拿地。

現在的開發商融資都很頭疼,想在銀行做開發貸,審批越來越難。想做信託融資,利率越來越高。想去公開市場發債,監管部門就卡著不放。

在中國樓市,最大的莊家是誰,大家心裡有數。除了它之外,房地產商算是最聰明的一群人,當他們開始拼命賣房回籠資金,把現金當成寶的時候,那說明資金流動性的冬天真的來了。

當然,莊家和聰明人都是少數派,如果沒有被割韭菜的同時還在傻笑數錢的大多數,這個零和遊戲還咋玩呢?

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