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每一個傳統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少年遊俠的夢。

當我們從中原出發,在北上杭深等大一線安身,所歷經的種種,都是任何人和時間都奪不走的風景。

大一線城市寄居了無數不甘平庸的靈魂,然而,戶籍和階層的重重壁壘,卻催逼著他們的肉身不斷尋找下一個落腳地。

人,最終要與自己和解。肉身和靈魂,都將找到棲居地。

幾年來,北上杭深不斷有年輕人迴流鄭州,就是如此。從河南到大一線,跟大一線回河南相比,內心自然五味雜陳,恐怕不是一桌紙筆可以形容。

一湖煙雨任平生,與滿屋的人間煙火,我們終要做出抉擇。於塵世中棲居,在細雨中吶喊,大隱隱於市,我們拼盡全力,來安慰那個不甘於平庸的自己。

我們今天推送這篇故事,就是一段中原遊子的過往。時間的指針撥得太快,看不清來路,也就無所謂未來。只有在駐足顧盼之間,我們或許才會明白,什麼才是更好一點的生活。

1

從杭州到鄭州,懷念良渚

李喬(化名)是亟待鄭州買房的90後女孩。2015年大學畢業後,李喬去了杭州阿里巴巴,2017上半年回到鄭州。

李喬是逃離一線城市的年青人,也同樣患上了入鄉難再隨俗的通病:一線城市無法安放肉身,二線城市無法安放靈魂。

西湖的閒適、龍井的茶香、植物園的密林、梅花塢的茶園以及錢塘江的潮水,杭州帶給李喬的既有南方水鄉的婉約,又有北方開封相似的飲食,還有杭州人的高素質,良渚的文藝慢生活。

尤其是良渚,作為設計人的夢想之城,李喬喜歡它的文藝範、原生態、鄰里文化。

1993年出生的李喬,老家安陽湯陰,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專業,李喬的職業很文藝,手繪設計師,人也長得很文藝,白白淨淨,常年戴著近似透明的銀框眼鏡,身材瘦削,說話總是不緊不慢。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今年4月,李喬再回杭州,專門又去了一趟良渚,那天正好趕上暴雨,良渚藝術文化中心的大屋頂裡,坐在曉書館二樓,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看著窗外大顆大顆密集滴落的雨珠,嗒、嗒、嗒嗒、嗒嗒嗒…….歡悅地奔向書店外的淺淺水池,時間彷彿都是靜止的。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頭頂上,是瞬間驟落的雨水沖刷坡屋頂的譁、譁、嘀嗒夾雜的聲音,如彈琴般,澎湃與安靜迴盪其間。那一刻,李喬更深刻地感受到回鄭一年多來的痛苦:想要的生活無處安放。

結緣杭州,始於第一份工作。2015年大學畢業後,李喬被阿里巴巴招錄,因為她的手繪作品充滿靈氣。在阿里西溪園區,李喬和一群90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一起工作,工資收入和工作氛圍都很舒服,李喬也愛上了杭州這座城市。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2016年,全國房價進入快車道,杭州房價開始攀升,而且一直熱度不減,尤其是公司附近所屬的未來科技城板塊,從2016年1月初的1.7萬單價躥升到年底10月份近3萬的單價。

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有兩萬多員工,杭州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畢業生留杭夢想小鎮創業,青年人口的匯聚觸發了區域房價的上升通道。

當時剛入職一年的李喬,薪資還在1萬元徘徊,雖然喜歡杭州,卻未敢奢望能留在杭州。

2016年底李喬和同事們一起,第一次去了杭州良渚文化村,當時良渚的文化基因已現,生態村落的安靜和鄰里和諧,讓李喬一見鍾情,當時良渚白鷺郡二手房將近2萬元,李喬驚為天價。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她是獨生女,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長大,沒有感受到物質的匱乏,性格里有母親的安靜和父親的堅韌,跟隨本心,不想生活得太高壓。

直到2012年舅舅民間借貸風波、2016年姥姥生病,李喬逐漸明白,90後的她要長大了,做父母的頂樑柱。

2

存款很剛需,就要忍受入門蝸居?

2016年底,年逾八旬的外婆生病,成為觸發李喬回鄭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喬父母帶著外婆在安陽鄭州間輾轉求醫,高樓大廈與密織交通網,李喬父母左右失措,春節年夜飯,母親提出,讓李喬回河南發展,也能幫襯些父母。

一切早有端倪。

2012年,安陽民間借貸風波發生,母親唯一的弟弟,深陷其中,而且李喬家10萬元積蓄也隨之打水漂,當時李喬正上大二,從小嬌養的她第一次知道財富的瘋狂與魔幻,也深切感受到家庭儲蓄被洗劫後的窘迫。此後的兩年多,酷愛畫畫的她開始不斷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專業最大程度市場化,更好找工作。

舅舅還籌借了其他親戚朋友的存款,事發後,李喬家也時不時受到騷擾,舅舅遠走避難,外婆全靠母親贍養。借貸風波後,本來被父母保護的李喬,開始逐漸成為父母的支柱。

畢業後,知道李喬要去杭州發展,父母就不太捨得,但李喬堅持,她知道,年近六十的父母,將來只能靠自己,去外面闖一闖,再回到河南,可能會有更高的起點。

事實證明,李喬的選擇很明智。2017年年初,李喬回鄭州發展,鑑於之前在阿里的工作經驗以及經手的成功案例,李喬很快在一家互聯網公司找到了手繪設計師的工作,8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在鄭州,李喬瞬間找到了自信。

在杭州安家,是幻想,在鄭州紮根,已有可能。

去年年底,剛過完80歲生日的外婆,去世了。李喬讓媽媽來鄭州散心,鄭汴路的出租屋在4樓,沒有電梯,也沒有熟識的鄰居,媽媽不適應,要求回老家。

李喬已經25歲,她考慮在鄭州買房,為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找一個穩定的支點。

父母和李喬的積蓄,一共也就將近30萬元,負擔4000元左右的月供沒有問題,李喬開始請老同事幫忙推薦合適的房產。

等到衝進住房市場,李喬才發現,這點積蓄,能考慮的住宅已在三環外,管南、南龍湖、惠濟北、西四環的個別樓盤還有可能考慮,面積段只能在90平米以內。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跑了管南、南龍湖、西四環的樓盤後,李喬發現,都是密密麻麻的高層,容積率基本全部在3.5以上,區域的配套基本空白,更別提類似良渚的美好慢生活了。

“我想要的太多了嗎?”李喬不禁感慨,“在鄭州,我也留不下了嗎?”

3

滬杭海派生活邂逅鄭州

李喬不懂地產,但看過杭州的地產,杭州住宅的精品意識和細節精細化絕對全國第一。

被本地房企綠城、濱江養刁的杭州市民,審視住宅的眼光極高。地產圈流行說法是,外來房企能在杭州站穩腳跟,就能在全國任何城市打下江山。全國住宅市場,精品樓盤、創新戶型、經典景觀、物業服務等革新都率先亮相杭州。

在杭州,李喬見過、聽過最多的樓盤,就是綠城、濱江和融信。2016年,融信在杭州聲名鵲起,學院路上杭州公館、學院府、藍孔雀三盤熱銷。樓市狂飆時,李喬在公司聚會中,同事間念茲在茲的都是這些知名樓盤的名字。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李喬憑感覺,發現杭州住宅、物業和社區生活感都很舒服,即使是高層,也是寬闊的樓間距、奢侈視野;小高和洋房的產品更是優雅。李喬也想在鄭州找一套有生活感的剛需房。

但鄭州住房市場,這個願景看起來很荒誕。剛需只能滿足居住,兼顧生活顯得底氣不足。

每個週末,李喬都奔波在鄭州各個售樓部,看沙盤、戶型,李喬只覺得透不過氣,尤其是自己能買得起的70-90平兩房或三房,刀把戶型、暗衛、客廳幾乎無採光等等。

像杭州或上海的精品住宅,鄭州難道就沒有嗎?

當李喬在朋友圈看到融信·江灣城亮相後,她立馬決定去看看。畢竟,融信在杭州可是創造了地產奇蹟的,學院路熱銷、蕭山板塊的崛起,大良渚的入駐等,作為外來房企,融信用海派精品住宅征服了挑剔的杭州市民。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融信·江灣城在清華憶江南北側,沿黃快速路與江山路交匯處西,原中原影視城地塊,屬於鄭北生態中心區,周邊房價也在李喬可承受範圍。

7月7日,李喬跟同事開車,去實地探盤。從中州大道到大河路,拐江山路,到沿黃快速路。一路過來,短短25分鐘的車程,卻已將鄭州城市中心的浮躁和繁忙一點點卸掉,樹木更多,空氣疏朗,住宅也變得低矮、稀疏,朗闊風情。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惠濟黃河迎賓館到黃河溼地公園,整個北部區域一直是鄭州人春秋近郊遊首選地,農莊多、有溫泉、綠化溼地好,零工業,黃河水域加坡地密林,東風渠、魏河、賈魯河、枯河、索須河五條河流錯層分佈,整個北區是林地和水系最密集的區域,原生性的宜居生態也是鄭州最好的。另外,古滎的漢文化、楚河漢界古戰場、冶鐵遺址、黃河變遷歷史標記等,都添色了區域的歷史文化。

10年前,這個區域開發,第一批拓荒房企是思念果嶺和清華憶江南。當年的造城,實際遠早於“第二居所”概念誕生。經過10年的點滴建設,目前,這裡已經是鄭州最成熟的宜居生態第二居所。

4

鄭州首代第二居所升級版

李喬駕車從江南路進入清華憶江南,綠化密林中的雙向車道,盤桓著隨坡地起伏,關掉車內的空調,讓自然的林風吹進車內,倒有一股別樣的清涼。很快,一條小區內的河流出現,河邊垂釣的人、兒童水上樂園、彩虹步道邊農場上的鵝和鴨子、拍攝婚紗攝影照的年輕人,李喬覺得像極了良渚聖地公園的人們。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居住之所,其實也是一道篩子,過濾出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起生活在一座溫情之城。

這個區域內,現在主要居住的就是先鋒兒童教育家庭,例如附近中原唯一的8年華德福學校芥子學園,蒙特梭利幼兒園等;養老家庭、文藝創作和經商等自由職業者,他們更看重生活和生命的自由。

最近5年,鄭州擴容速度很快,沿黃快速路雙向6車道,江山路直達南陽路北環路,天河路通達京廣快速路,清華憶江南1號公交線連接主城公共交通。現在大河路四環快速工程也已啟動,從鄭州市區到這裡,最快20分鐘,即使到鄭東新區,也就是35分鐘左右的車程。

交通通達後,週末的清華憶江南,很多市區家庭到此郊遊。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融信·江灣城現在入場,其實是坐享前人的成果,又帶來了滬杭一線海派精品,融合區域生態,升級宜居住宅。

在展廳,李喬就已經被融信·江灣城的細節打動,90平三房戶型,竟然有兩個衛生間,客廳和兩個臥室都朝南,整個房間的南向採光尺寸可以達到9米,這種逆天設計,等於創新了鄭州剛需三房的熱銷戶型。

李喬雖然買不起洋房,但是洋房的退臺設計,充滿人情味,每家每戶都有花園或者露臺,將來入住後,可以自己培育成情景花園或者景觀露臺,夏天的夜晚,在花園和露臺間喝杯茶,給花草翻翻土,工作的忙碌和奔波,自然消散。如果再邀請三兩個好友,來一個露天聚會,碰撞下心靈和思想,自然是極美的。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為了方便居住者,融信從細節打造,小區內主動線上不設置臺階,步道寬度不低於1.8米,每150米必須有休息座椅、樓棟入戶設置休息區、室外遮雨區和林場等;寵物也是關懷備至,設置圍欄、便便池、引水區等;整個小區的登高面,設置為休息區、綠化帶,生活在自然間,樓宇在綠意中。

從北上杭深到鄭北生態中心:一線城市無法寄託的肉身

16-25歲,是生命中最肆意燦爛的年紀,中國人居者有其屋的傳統觀念,使住所承載了太多家庭責任、溫情關係,但高房價也扼殺了很多90後年輕人的精彩生活。不過,心有所念,必有精品,讓年輕人輕裝上車,才足以享受生活的絢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