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馬拉松遞國旗事件”說愛國與不愛國

2018“奔跑中國”蘇州(太湖)馬拉松女子組比賽發生的“志願者遞國旗事件”,引發出網民關於“愛國”主題的討論,引人關注。

目前這場馬拉松賽事的組織方尚沒有做出正式回應,但側面瞭解到說是有“在運動員到達終點前遞國旗”的規定,如果真是如此,那真是荒唐。

實際上,可從網上看到一些運動員雙手高舉或身披國旗的衝線的圖片,真不明白這樣的規定製定者的根據是什麼。

借“馬拉松遞國旗事件”說愛國與不愛國

志願者干擾運動員

僅就馬拉松賽事而言,目前許多省會城市以及一些諸如蘇州這樣的名城,都在舉行規模不等的馬拉松比賽,有的還冠名“國際”。

從個別發生非專業參賽者猝死事件中瞭解到,一些地方的馬拉松賽事有很濃很濃的商業氣氛,其中也有的地方添加了很強的政治色彩。

筆者以為,一場體育賽事沒有必要添加太多的政治色彩,比如這次蘇州太湖馬拉松比賽,雖然有外籍運動員參賽,但充其量還是屬於一場地方性體育賽事活動,有必要如此興師動眾嗎?

一位當地的體育界資深人士說,舉辦體育賽事,應該按照相關賽事規則行事,即便想拍出一些“好看”的圖片,也要在運動員衝線後再遞國旗拍照。

借“馬拉松遞國旗事件”說愛國與不愛國

何引麗落在後面

我認為,在運動員衝線後最應該做的是送上一瓶水,供運動員蔌口(這時候不能多喝水),而不是遞上國旗,能不能少一些這樣的表面文章,而多一些人性化的關懷?

1月18日,蘇州太湖馬拉松賽事在雨中進行,看到那兩位志願者先後違規進入賽道,硬給運動員遞國旗,即便不是為了一個“好看”的鏡頭,而“飽含”愛國意義,呈現的卻是一個精疲力竭的運動員手舉一面溼漉漉國旗的畫面,會有怎樣的教育意義呢?

或許正是這樣的長期習慣性的灌輸,使得國民也習慣於政治化思維,不管什麼事都聯繫到國計民生,不管多麼小的事情也習慣於聯繫制度和體制來評價。這就是一種“國旗效應”的反面效應。

其實,體育就是體育,馬拉松就是馬拉松,太湖就是太湖,其自身的內涵已經足夠豐富,做好其本身比什麼都好。

還需要指出,曾有這樣兩句話:“憑黨性幹工作,看政績用幹部”,前一句沒錯,後一句會給幹部們帶來很大壓力啊!

借“馬拉松遞國旗事件”說愛國與不愛國

差一點差很多

可以說關心這場馬拉松賽事並對“遞國旗事件”進行評說的大多數人都是愛國者,絕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有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而大多數人給予遞國旗的志願者以差評,就是希望不要把表面化的東西做得太過火,更不要以愛國與否進行道德綁架。

因此,不應該對在馬拉松賽道上掉落國旗的運動員何引麗進行指責,令人欣慰的是,網上除了極少量雜音外,更多的人都表達了愛國從心的願望,這才是主流民意。

有主流媒體發表評論“讓馬拉松迴歸馬拉松”,正確!有網站評論“馬拉松遞國旗,別拿添亂當愛國”,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