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鎮:鐵廠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過上新生活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喝水行路難、上學就醫難,發家致富更是難上加難。”這是曾經居住在魯甸縣水磨鎮山區群眾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水磨鎮在讓山區群眾儘快搬出大山的同時,同步謀劃產業發展,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逐步脫貧致富,過上新生活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深秋的午後,陽光燦爛,記者走進水磨鎮鐵廠社區老電站門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時,幾位老人正坐在亭子裡悠閒地聊著家常。說起現在的住房,今年62歲的梁建芬說不出的高興。在不久前,她還住在大山深處,破敗的土坯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走出大山,住進亮堂的房子,一直是梁建芬最大的願望。現在,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天!以前在老山上,五點鐘就要起來送孫子上學,又冷又黑。如今搬到這裡,學校就在附近,孫子自己就可以去學校,不用每天早起送。用電、用水很方便,而且搬進來時連燈泡都幫我們安好了,我們太感動、太高興了。”梁建芬激動地說。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據悉,鐵廠社區老電站門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總投資2088.92萬元,安置了火草地、石板河兩個自然村的搬遷戶103戶435人。搬遷之前,多數群眾居住在偏遠的高寒山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56歲的李元算原來住在海拔2800米的高山上,建新房一直是他懸在心頭的夢想,可是苦於沒錢修建而“望房興嘆”。如今,李元算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住上了135平方米的新房。“衛生間、洗澡間都有,電、水都拉通了,搬過來就可以住,這些都是政府給的啊。”李元算笑呵呵地說。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如今李元算家住上了新房子,土地有10多畝流轉給別人,有16畝的林地,退耕還林,政府一畝補貼1200元,兒子、兒媳婦在外打工,一年有50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下來一年能有六七萬元錢的收入。聊到現在的生活,李元算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喜悅之情。家裡的土地全部被租用,種植中藥材。搬出來後收入增多了,日子也越過越好。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要想讓搬遷群眾脫貧致富,產業扶貧是重點。水磨鎮在搬遷的同時,同步謀劃產業發展,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通過農業產業化扶貧,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小巨人”,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支持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和傳統手工業等,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優質種植基地、創業園區。依託原有基礎,繼續發展壯大馬鈴薯、玉米等特色產業,組建專業合作社,結合實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水磨鎮鎮長宋正昌說,在產業發展上,水磨鎮還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地塊,進行產業規劃,藉助土地流轉、中藥材種植、就地務工,為老百姓增產增收。目前,安置點周邊正在建設車站、停車場和農貿市場,這些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之後,他們將把原來的老集鎮搬遷到安置點,屆時,將進一步帶動搬遷戶增收致富。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如今的水磨鎮鐵廠社區老電站門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白牆青瓦的小洋樓依山而建、整齊劃一,水泥路鋪到家門口,水電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村民其樂融融。

水磨镇:铁厂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今日推薦

來源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鍾懷滴 譚光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