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45萬億商譽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七:怎麼甄別白馬和黑天鵝

A股1.45萬億商譽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七:怎麼甄別白馬和黑天鵝

7怎麼甄別“白馬股”和“黑天鵝”

同是收購,同是鉅額商譽,有的是“白馬股”,有的卻是“黑天鵝”,怎麼甄別,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看上市公司自身質量

上市公司如果本身做得就很不錯,說明其經營管理能力很強,有能力把收購來的業務做好,實現“1+1>2”,這樣的併購有益。

而主業做得一塌糊塗的公司,不要指望他們能把收購來的公司經營好,造成損失計提減值的可能性很大。

二看上市公司是否跨行業

同行業的併購,是為了延伸產業鏈,或者形成規模效應,這樣的併購有益。

而跨行業的併購,往往是為了操縱股價,原始股東好套現,這樣的併購,等大股東減持後,變成“黑天鵝”可能性很大。

三看被收購方的動機

如果被收購方是為了尋求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品牌效應等資源,被併購後與上市公司一起成長,這樣的併購有益。

如果被收購方只是為了獲利退出,被併購後或者業績承諾期滿了後,就退出經營,甚至另起爐灶,這樣的併購就很危險。比如,當時如果牛客高價買走我家的那頭牛,那頭牛又特別依賴我的餵養,而我當時志向不在養牛而是當保薦人,等我離開牛塘後,牛必瘦成狗,還賣不了當時的肉錢。

四要密切關注被收購方的經營狀況

密切關注被收購方的經營狀況,特別重要,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在上市公司年報和半年報的“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裡面“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分析”章節,會列示被收購公司的淨利潤、淨資產的數據,大家可以把它與的業績承諾進行對比,最好再通過各種途徑打聽下被收購公司的近況。

最後,我們來看看一些媒體列示的商譽高風險股票,比如全景網提示的“商譽減值,小心這24只個股”。

A股1.45萬億商譽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七:怎麼甄別白馬和黑天鵝

這裡面確實有一些高商譽上市公司存在高風險,但也有一些公司,併購前上市公司經營得就不錯,併購也是圍繞主業進行,併購後業績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如納思達、順利辦、金科文化、當代明誠等,這樣的公司,不該視為“黑天鵝”,而該考慮是不是“白馬股”。

因此,商譽有利有弊,我們要根據個案進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歡迎關注本塘主的“放牛塘”號,這是一個牛氣沖天的塘塘,我的訪客們必沾牛氣、投資必順。後續更精彩。

本塘主講的下一主題是“殼公司,哪些有望昇天,哪些必下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