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漿細胞異常增殖為特徵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僅有25%的患者接受化療後生存期在5年以上;在血液學惡性腫瘤中,其發病率僅次於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第三大常見血液腫瘤,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約114,000例;自1959~2017年,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已上市20款藥物,主要集中於蛋白酶抑制劑、免疫調節劑,這些新的治療手段使MM患者的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的MM患者經過多次治療後,依舊會出現復發;故更為安全有效的藥物,仍為臨床急需!

1 全球已上市藥物介紹

雖然早在1959年誕生的環磷酰胺,就被臨床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然而,新基公司的3款免疫調節劑,沙立度胺(反應停!)、來那度胺(當今小分子化藥銷售翹楚)、泊馬度胺(新一代產品),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且隨著免疫療法的進一步發展,楊森公司針對CD38所開發的單抗藥物Daratumumab,將研發方向進一步引入到當今熱門領域。如今,全球已有20款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成功上市,且上百款進入開發期的藥物處於臨床階段,產品研發梯次分明。

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2 代表藥物介紹

☆~新基&3款免疫調節劑

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沙利度胺(第一代)

曾經的“反應停”......血管生成抑制劑,可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進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該藥與地塞米松聯用,用於治療新診斷的多發性骨髓瘤(MM);1998年7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由新基在美國上市銷售,商品名為Thalomid®;2017年全球銷售額為1.32億美元。

來那度胺(第二代)

沙利度胺類似物;在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中,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協同作用,能夠抑制細胞增殖,導致腫瘤細胞凋亡;2005年12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2010年6月25日獲日本PMDA批准上市。由新基公司在上述各地上市銷售,商品名為Revlimid®。2017年全球銷售額為81.87億美元,為小分子化藥銷售翹楚。

泊馬度胺(第三代)

沙利度胺的類似物,可抑制來那度胺-耐藥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的增殖,以及與地塞米松聯用協同增效,誘導來那度胺-敏感和來那度胺-耐藥腫瘤細胞株凋亡;適用於成人患者的既往已接受過至少2次治療方案,包括來那度胺和硼替佐米,且經最後一次治療後,被證實病情惡化的複發性和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2013年獲美國FDA批准上市,由新基公司上市銷售,商品名為Pomalyst®(美國)或Imnovid®(歐洲);2017年全球銷售額為16.14億美元。

☆~楊森&Daratumumab

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Daratumumab是一種抗CD38單克隆抗體,能結合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上的CD38並激活免疫系統,從而殺傷腫瘤細胞,該藥批准的適應症為接受過三次以上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最初由Genmab公司研發,之後授權給楊森,2015年獲美國FDA批准,2016年獲歐洲EMA批准,2017年獲日本PMDA批准上市,並由楊森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銷售,商品名為Darzalex®。2017年,該品種的全球銷售額為12.42億美元。

3 國內11品種進入臨床

國內針對多發性骨髓瘤藥物的開發,數量及狀態雖不及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如火如荼,但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其中,2款產品進入臨床3期,4款產品進入臨床2期,3款產品進入臨床1期;一些國內知名公司,如南京傳奇生物、和記黃埔醫藥、成都先導等,均有涉獵;詳情見下表。

多發性骨髓瘤:1959-2017上市藥物20個,國內9款進入臨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