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

棒奔霸


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



“少奶奶”一詞來源可解放前,那是有錢人家的兒子叫“少爺”,然而娶了媳婦就稱呼“少奶奶”。可如今在農村又有出現了少爺少奶奶的現象,主要是計劃生育孩子少,父母把兒子都當少爺供著養著,除了讀書也不下地,根本不知父母苦種地累,一有空不是電腦就是手機,宅在家裡比少爺還要少爺。



為了娶兒媳婦,做父母的花掉一生的積蓄,有的甚至還借了很多錢。本以為兒子會有媳婦管,可誰想到娶回家競是少奶奶,本來是一個,現在卻湊成了一雙。整天日死夜活,晚上不睡覺,白天不起床,吃飯還要請,房間不收實,衛生不打掃,起床就是照鏡子畫眉塗指甲。勤換衣服不會洗,手指甲不碰水,也不會洗個盤子洗個碗,吃飯像飯店,滿桌子都是她的餐巾紙和骨頭,吃好碗一丟就走人,比過去少奶奶還要少奶奶,誰也不敢得罪,稍有不順開口閉口就是兩個字“離婚”。有的還整天搓麻將,孩子哭了都聽見聽不見,和她沒有半點關係。



這一切都是男多女少造的孽,婦女提高競然爬到男人的頭上撒尿,老公沒辦法,做公婆的更沒有辦法。少奶奶有的生卻不會養,一切都要做婆婆的帶,公公的養。可最終還是吃力不討好,黃胖了舂年糕,少奶奶總是雞蛋裡面挑骨頭,常常埋怨婆婆孩子帶不好。有什麼辦法,是時代造就了這代人,是該這代女人享福的世界。

不過,好的農村媳婦不是沒有,像我描述的那是極個別的,不能說農村小媳婦都這樣,望大家不要多心。最後,但願這代農村少奶奶該醒醒了,這樣下去最終吃苦的還是你自己。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我覺得上面觀點也不全對

現在農村青年找媳婦確實難,但是真正當少奶奶養著的很少,我覺得農村“少奶奶”多了,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

老百姓過日子,就是過孩子的日子,你們說對嗎?

以前農村孩子能混好,能出人頭地就二條路:當兵和考大學。

現在,老百姓更重視孩子的教育了,無論幹嘛,都需要文化,老百姓當一輩子農民工了,所以希望下一代不要當沒有文化的農民工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

所以,需要夫妻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給孩子補課,監督孩子不要帶壞了,這樣一般就是媳婦留下來了,在家照顧孩子。

二是,就業形式多種多樣,在家就業的多了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很多企業都在農村附近設廠,這樣原料運輸和人工成本都會降低,這樣就會僱傭大量農村年輕勞動力,所以,很多小媳婦就不去很遠的地方打工了。


三是,自媒體、直播、淘寶等新興的行業可以在家創業啊

所以,現在在家的“少奶奶”增多,也是一種時代的發展產物。

龍拍天下


農村少奶奶現象是有的,但我認為還是少數。

真正過上少奶奶生活,也得有那條件,婆婆家經濟條件好,老公掙錢多公婆年輕,家裡地裡都不需她幹甚至小孩婆幫著帶.飯也不用她做,自然就像個“少奶奶"。

關鍵是現在農村的家庭孩子也不多,取個媳婦就像閨女一樣待,能滿足她們就滿足她們。再則離婚率又偏高的今天,取個媳婦不容易,公公婆婆也都是慣著她們。

總的來說,農村的少奶奶級別的也是少數。如婆家兩個兒子還更多,公婆肯定要掙錢去,也不能給她們太多照顧,因為還要給她們的弟弟妹妹結婚攢錢。那她們就得自食其力,孩子能上學後,她們就會找工作乾的。

農村少奶奶現象為數不多,還是有的。

總體說農村小媳婦結婚頭幾年是非常享福的。

不知你們那地方農村小媳婦都是什麼樣,

是不是那個村都有幾個“少奶奶"?





冬天飛雪98


要說農村的“少奶奶”現象,全國各地哪都有,近幾年來愈演愈烈。

為什麼農村會有“少奶奶”現象呢?

一、農村男多女少,娶媳婦難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過每個家庭都是多胎生育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自從八十年代國家實施了計劃生育國策,只允許每對夫妻生一個孩子開始,30年多年來,致使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2018中國人口男女比例:104.81:100。男人比女人多3400萬左右。

尤其農村重男輕女思想依舊存在,所以“光棍”越來越多,娶媳婦不容易。

隨著生活條件提高,農村人不分男孩女孩,受教育的機會平等。

近年來,接受教育的八零後、九零後女孩們,絕大多數畢業後,選擇去各大城市工作。

沒有完成學業的農村女孩,也不喜歡在農村種地,選擇湧入城市打工,其中有一部分就嫁到城裡了。

如今,農村女孩就算要嫁給農村男孩,彩禮錢也是水漲船高。

很多地方的女孩,前幾年結婚需要十幾萬元就夠了。

現在我們家鄉,娶個媳婦最少也要30萬元。

好不容易娶進門的媳婦,大家都如眾星捧月一般。

二、“少奶奶”母憑子貴

農村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管花多少錢,只要兒子到了結婚年齡,砸鍋賣鐵,也要為兒子娶個媳婦,好完成“傳宗接代”的大事兒。

這代人獨生女居多,不管男孩女孩哪家都是嬌生慣養的,從小就什麼農活都不讓幹。

尤其是讀書多的孩子,真是什麼活也不會幹。

每家每戶都是公公婆婆媳下地乾重活,到了農忙時,讓兒子媳婦幹輕巧的活,或者乾脆就不用媳婦幹活,就把媳婦當作“少奶奶”一樣養著。

現代人講究優生優育,兒媳婦懷孕後,就要還是補充各種營養。

“少奶奶”想吃啥就買啥,如果農村沒有,就去城裡買,全家人得圍著她團團轉。

生完孩子的“少奶奶”母憑子貴,整天抱著孩子吃香的喝辣的,不僅啥活不幹,還整天玩手機、網上購物、出去打麻將……

這些“少奶奶”們,已經成了許多地方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少奶奶”當家

現代女子性格潑辣,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後的“少奶奶”們,她們基本上都是一家之主。

“少奶奶”們不幹活,但是掌管家中的經濟大權。

她們手中要是沒有錢了,就不會開心。為了保證“少奶奶”的日常開銷,“少爺”也得出去打工掙錢。

農村男的出去打工的越來越多,那是因為“少奶奶”們開銷太大。

“少奶奶”們思想開放、追求自我,在婆家合則聚、不合則散。

反正男多女少,即使離婚,年輕女性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男方離婚如果想再娶,還要有足夠的資本才可以。

所以大多數男方家庭寧願好好養著“少奶奶”,只要能生兒育女,能把孩子養大,過日子就可以了。

“少奶奶”們恃寵而驕,甚至肆無忌憚地跟老公耍脾氣,有一點點不順心,“離婚”二字張口就來。

原來農村有很多規矩,尤其講究要孝敬父母公婆,現在完全反過來了,是公婆要侍候“少奶奶”。

四、“少奶奶”現象會逐漸消失

隨著城鄉結合部的差異化逐漸縮小,農村的消費水平逐漸加大。

以前農村人靠種地就能養活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

現在農村人都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在培養孩子上加大了投資,使原本輕鬆自在的“少奶奶”們,也感覺到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了。

有書君的一個親戚,他的獨生女結婚後,四個老人把她當作“公主”養。

當孩子出生後,孩子體質弱總生病,家裡的錢基本都用在孩子身上了。

為了增加收入,她的公公、丈夫出去打工,家裡只有婆婆種地。

她看到婆婆勞動十分辛苦,也加入勞動中了。

慢慢地,村子裡原來那些“少奶奶”們的孩子都上學了。她們要給孩子做早餐,要輔導孩子寫作業,要開始學會做家務活……

現在農村“少奶奶”現象逐漸減少了,很多年輕媳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能幹。

有書君的大姑姐的兒媳婦今年32歲,也是個獨生女,從來就沒幹活過活。

7年前,在結婚時,大姑姐給他們在鎮裡買了婚房,又給他們10萬塊錢,告訴媳婦他們再也沒有錢了,以後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啦。

大姑姐兒媳婦就像“少奶奶”一樣,每天抱著寵物狗,吃香的喝辣的,整天四處遊逛。

結果大姑姐兒子投資生意失敗,手裡沒錢了,父母也沒錢再扶持他們,這小夫妻倆只好自謀出路。

兒子做起了外賣,媳婦也在小商場裡賣盒飯。

孩子出生後,她更是捨不得在自己身上浪費一分錢。

現在農村的八五後、九零後女子們,大多數都高中以上文化,她們深知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不像城裡人有退休金,將來需要他們養老呢。

她們也是最有經濟頭腦的人,在有老人幫忙養育孩子的同時,有的就在家裡微商,有的做種植經濟作物,有的去村辦工廠上班……

隨著現代農村產業的發展與變化,原來那種“少奶奶”的現象,在農村會逐漸消失的。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如今的八零後“少奶奶”們,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她們的孩子逐漸長大,需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

“少奶奶”們也知道要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她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重視孩子教育。

所以,農村當前這種“少奶奶”現象,隨著她們下一代人的成長,一切都將會悄然發生改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個現象現在是有的。

我一個嫂嫂,住一個山村裡,嫁給我一個哥哥後住在小鄉鎮上。結婚後什麼都不做,孩子有人帶,錢有人掙,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和附近幾個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的姐姐一起玩,每週週末要去縣上或者市上玩。他們結婚有5年了,到現在對自己的婆家還很不滿意,經常還會在我們面前說覺得我哥沒出息沒掙多少錢。

有人說這種情況農村城裡都有,是的,但是論比例的話農村真的要多一些。首先,在農村的話,生活壓力不大,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基本生活是沒問題的,能吃苦一點的家庭也能過上好點的生活,尤其是像我哥他們家這種一家人都在掙錢的這種。但是現在年輕人很少留在老家,尤其是一些讀書讀得稍微多點的女孩子都不會在老家待著,所以農村現在娶個媳婦對媳婦是比較寵的。加上現階段的婆婆的思想也不比以前,硬要能生能做的媳婦,所以來自婆婆的壓力也小了很多。但是城市裡就不一樣了,大多面臨房貸車貸,如果女方不工作,除非家庭條件很好,不然壓力會很大。

所以說現在農村裡的少奶奶現象是真的,但是也不是說就去批鬥,環境造就現象,誰願意放著清閒找罪受呢?又不是胸懷大志。有志向的女孩子不會閒著,也不會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小世界裡。


Hyw的小心心


在媳婦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的大環境下,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多了,拿我表姐來說,初中文化,家庭條件不錯,當時是自己不想念書了,外出打工三年,見過了城市女人的各種生活,但是又因為極低的工資,所以去年回來了,相親嫁給了現在的表姐夫,下地幹活?不存在的,農村的地已經越來越少了,帶娃養娃?除了偶爾帶著娃娃出去遛彎,還真沒見過她累死累活養娃,都是公公婆婆在帶著,然後我表姐夫打工掙錢養家,哦對了,她由於閒得無聊,開了個直播間,因為長得漂亮,倒是每月也可以整一下錢,但是從沒有給過家裡,都自己吃了穿了,孃家人也很少給。

去年回家,她的婆婆向我奶奶哭訴,媳婦要和他兒子離婚,怎麼勸都勸不了。據說現在跟了一個包工頭,離過婚,有錢,但人是真的不咋地,別問為什麼,拿色眯眯的眼睛看著表姐妹妹的我,真不覺得以後不會再次出軌。還有,表姐離婚後,曾偷偷回過孃家,好像好像是被打了,但她沒說。

另一個表姐,也是很漂亮,但是結婚時夫家沒錢,她倒也不嫌棄,相反兩人現在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兩個人一起開了個火鍋店,今年二月,又在城裡開了一家分店,所以少奶奶有嗎,有,但不一定是農村,城市也有,這是分人呢,有些人,沒文化沒知識,家裡條件很差,但依舊握著這些爛牌打出了好人生,但有些人,雖然握的一手好牌,但依舊不妨礙將日子越過越糟糕。

少奶奶,是一種現象,但她背後反應的是一個個對未來無規劃,得過且過,好吃懶做的人生狀態。不排除有些人即使這樣的狀態也能在頂層衣食無憂地過一輩子,但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數,還是要辛辛苦苦奮鬥。


舉杯者


問題: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


答案:現在農村兒媳婦,都是80後,90後出生的孩子。那個時候,農村都是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所以,在農村,是男孩,奉為小皇帝,是女孩視為小公主。農家人丁稀少,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父母含辛茹苦,捨不得吃,捨不得花錢,把所有的希望和心血都集中在他們身上。他們從小吃慣了嘴,懶慣了身,上學不認真讀書,在家遊手好閒,什麼事情依靠父母。特別是女孩子,養成如此嬌生慣養的,什麼事不做,一心就是想吃好喝好玩好。


女孩子長大成人,由於上學不用功,文化水平都不高,出外務工,要文化要技術的事情做不了,也無單位容納,做工吃苦的事情不想做,在農村務農更不用說。結果一事無成。她們在城市無經濟來源,生活無著;回家,父母累死累活照顧她,現在都成人了,總避免不了一些閉言逆語,心裡總是不好受。於是找個相當的婆家嫁人得了。

這樣的女孩,到婆家,不會種田,不會種菜,不會洗衣,不會做飯,家務事一切都不會幹,比小姐還要小姐,比公主還要公主。公婆不敢勸說,丈夫忍讓懺就。若有一丁點的言行不對她胃口,就大吵大鬧,動不動回孃家,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不回家。平常在家,管著丈夫,控制著公婆,掌管家庭經濟大事。這樣的少奶奶,假如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只顧打麻將、串門、聊天、看電視、玩手機、網購等等,把孩子扔給家人照看。

這樣的"少奶奶",在農村不在少數,現在越來越多了。由此看來,兒童教育尤其重要,特別是思想品德方面非常重要,關係到每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大問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中國有句古話,叫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現在呢,翻過來了,叫時勢捧出少奶奶。

農村 的有些個小媳婦們,的確是公主病纏身。她們結婚的時候要彩禮,逼得準婆婆公公跳樓的心都有了。過了門,一不高興,就敢回孃家,不捧著敬著,離了婚,照樣有很多媒婆來說媒,還要收彩禮,窮鄉親們,哪能禁得住這麼折騰,供著就供著吧,總比離了強。

可正經八百過日子的小媳婦們還是挺多的。為了過好日子,一天做活做到晚,吃苦耐勞,這樣的人,在農村也有更多的呢。

不過,現在人們都很開通了,尤其是在男女之間的事情上,老家就有一個鄉親,結婚才一個月,就聽村裡人說,被人在哪哪哪碰到了,那個地方,可不是窮人去的地方,種莊稼的人,幹幾個月才夠去消費一次,哪個捨得了喲。還有個別的,男人在外打工,女人在家照顧家裡,也不閒著,不甘心寂寞啊。

農村裡的一些老道理正在消亡。很多的婆婆不願意管束媳婦了,也管束不了媳婦了,反過來,媳婦倒成了有功之人,吃喝不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可有一些人呢,沒有婆婆伺候著就過不了日子。

性別比不平衡造成的苦果啊。


跟我學公文


我出生於農村,對於這個話題最有發言權了。身邊農村婦女不再保留舊社會農村婦女那種任勞任怨精神,甚至有些視自己為“少奶奶”。

雖然現在農村耕作都採用機器,但平時也需要人工種植,例如水稻除蟲噴藥、種花生,地瓜,蔬菜之類。務農的都是老人,少婦就只管帶自己小孩,小孩小的的確需要人帶,小孩大的那種出去幫下老人們還是能做得到的。這些少婦不幫忙的,有空就打麻將或邀三五成群一起聊天、玩手機。到點就去接孩子放學,反正務農不在這些年輕婦人概念中,務農都是老一輩人的事,在田地上做事的都是70零以上的。



形成這樣觀念可以說是父母教育失敗,由於當時囯家實行計劃生育,在農村一般也只有兩個小孩。許多家庭將女兒“富養”,生怕孩子受苦,當成小公主,一切幫孩子按排好。慢慢覺得父母幫她們做的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就算嫁出去也如此,因為已經習慣了。



她們只管生孩子,宣稱沒經驗帶孩子,閒時公婆還要幫忙照顧小孩。有的更誇張,從不做家務,十指不沾水,洗衣服有洗衣機,做飯有公婆。都是由於自小畢業就進廠了,回到家都是等著父母叫吃飯,也不說去幫忙做,順便自己也學點。公婆沒空煮或不在家,就買熟菜熟肉代替。也許是之前在城裡打工形成習慣,這些少婦超喜歡逛街買東西,真的是農村人進城感覺,好吃的好穿往回帶,出去一次花光丈夫半個月工資。真別指望她相夫教子,刷三觀!




以上說的現象,並不是說所有農村少婦都這樣,當然還有不少勤勞賢惠、孝順、有著槓槓三觀的少婦。


麒源天使媽媽


農村“少奶奶”現象是有的,某些地方還比較普遍。有這樣的現象也不奇怪,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一、時代不同了。許多農村人早已不再像老輩人那樣,需要臉朝黃土背朝天在農田裡勞作才能養得活一家老小。現在的農村,特別是城市周邊的農村土地都很少,且農業機械化程度又高。現代農業早已不是傳統農業的模式,它把農民真正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過上跟以往不一樣的生活,特別是年青女性。

二、經濟條件好。現在的農村女孩子跟城裡的女孩在生活觀念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分,她們大多上過學,甚至上過大學,受到過高等教育。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她們就算是嫁人了,生活同樣現代化:在家玩玩手機淘淘寶啊,發發朋友圈打發日子。

三、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曾經有那麼一個時期,國人心中大多有一個口號:窮養兒子富養女。如今,小家庭成員的主力軍大多是90後、00後。這些被富養的小公主們,無論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父母們基本沒有讓她們吃過什麼苦。再加上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她們的青少年時期大多在學校上學,中學畢業後沒有繼續上學的,之後就步入婚姻。好多這樣的女孩子連簡單的家務都不會,還能指望她幹農活?如果說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那隻能說,當初大家的養育觀念已經開始暴露出它的問題了。

四、小家庭的原因。那些剛剛娶進門的小媳婦們,婆家大多不會讓她們下地幹活。如果媳婦懷孕了,那家裡更不會讓她幹農活。有些地方,結了婚的男人都要出去打工,年青的媳婦留在家中生兒育女,這是農村許多結婚不久的小家庭的模式,所以,小媳婦們就閒在家裡玩玩手機,做“少奶奶”。

五、也有些地方,因為男多女少,娶個媳婦非常不容易,所以對媳婦百依百順啥也不讓她幹。

不管是何種原因造就的“少奶奶”,真正組成一個家庭那就要擔負起家庭的重擔。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天天當少奶奶還是得看看有沒有那條件。現實生活會讓她們真正清楚認識自己,也會真正改變她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