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好恶 过则为灾

事无好恶 过则为灾

南方边界的一些地方官,对王文学十分不满:

“跟我们合作的王文学,是你们说的主动找政府,求着不要6000万欠款的老王么?他为什么对我们完全不一样。”

说实话,这个地方官根本不认识老王,他没见过王,只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照片。虽然2017年,华夏幸福在他那儿签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地,但王本人从未到过那儿。

这个地方官把王的行为,看成了对地方的不尊重。

华夏幸福的人对王的冷漠与高调,这样理解:

“北方老板跟南方的不一样,到了一定高度,就不再亲力亲为。现在,至少省市级的一把手,王才肯见。”

很多地方可能跟这个官的感受一样,他们和华夏国签署了上千上万亩土地合作,双方却没有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一如产业业内人士定义:华夏幸福的产业模式,对地方来说,是满足政绩需求的政治经济学。双方没有了政治,自然也就没有了经济。

于是,那涉及上千上万亩的土地备忘录,很多地方转头就忘了。

有人说:

听名字,备忘录不就不应该被记住。你觉得太平间太平过么,卫生间卫生吗?

实际上,王文学即便想看遍每一个项目,也很难。

2016年,华夏幸福启动了“三年百城”战略,平均一年下来要添33.33个项目,华夏幸福东突西破,在全国各地开花。

看营收和利润就知道,自称产业NO.1的华夏国,绝大部分营收和利润都来自土地增值,跟传统地产商并无二至。

当2016年加杠杆的房企一个个雪崩的时候,华夏幸福最终也进入了死胡同,那些项目只开了花,却没有结果。

华夏在镇江花的几亿砸出了市场,地方也没有感恩戴德,土地卖了,这几亿一级土地整理成本,地方却没有给回来。

王文学祭出了老法子:小弟不要了。

地方的回答异常冷静:我没说不给。

一切都如秋天清晨水面的懵雾,渐渐消弭。

华夏包括异地扩张多个项目颗粒无收,天津、重庆年内纷纷被削藩。几十亿打了水漂。

政治经济学让华夏幸福2016年突然崛起,又迅速陨落。华夏到了卖身的地步。

事无好恶 过则为灾。

1.

加杠杆加到心破碎的,不光华夏国。

前几天,wind推了一个《上市房企抵押比例排名》,混杂在十几个没名没规模的地产商中的,是阳光城、泰禾、华夏幸福、万通等一干名企。

两年前的11月,冯仑突然发文自省:

“我小时候妄想改变中国,现在想着如何改变自己。”

冯老板终于想明白了?

冯老板之前特爱尝新,啥时髦玩儿啥。

要把产业新城整成全国NO.1的,不光老王,类似的话老冯也说过不少遍,直到和李东生的合作再无下文;此外还效仿美国模式,搞立体城市,结果连连失败,连传统地产做的都非常一般。

不过,已经退居二线的冯老板上面这句话,不像说给自己的,爱开导人的他,开导的可能是万通新的话事人——王忆会。

王忆会接管万通没两年,现在也面临着控股权旁落的危险。

这个10月,万通把159万股万通股票,抵押给了长江证券。100多万股虽然不多,问题是没有换来资金,因为这是因股价下跌而进行的补仓。

年初到现在,万通的股价从5块多降到了3块钱,王忆会只好补仓。

存在的问题有2:

1.王一共拿着万通13.55亿股股份,13.25亿股已被抵押,只有0.3亿股还在手里,股价继续下跌怎么办?

2.已经跌出top50的万通。年中,手里的资金只有28亿元,连一年内要还的有息负债都覆盖不了,抽调楼市资金补股市亏空,难以实现。

2.

就在去年,林腾蛟还是地产业的仁波切。

说话很儒雅的他,给阳光城换起血来,一点儿也不含糊。王文学至今没完成的老人退位,5年里林腾蛟完成了两次。

2017年,阳光城第二次高层换血后,走“高杠杆+高周转+精品城市”路子的张海民离开了,迎来了走三四线城市路子的“双斌”。

阳光城正受“精品城市”的苦,招拍挂抢不过别人,并购而来的土地问题多多。精品城市和高周转已难两全,“后陈凯时代”玩儿法落伍了。

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倾斜,自然变成了阳光城大干快上的唯一法宝。

财务精吴建斌的眼里,阳光城的一切资产长的都开始像人民币了。

短短1年时间,他真的把它们兑换成了人民币,分期分批流入三四线城市,阳光城净负债率一下子冲到将近300%。

同一时间,阳光城也深入到了三四线城市的腹地。

至于三四五线城市有无风险,谁管呢?毕竟,一个人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尤其在对和错显得模糊的场合。

黄其森则撒开大脚,占领了另一个极端高地。

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拿下多个地王后。今年年初,黄其森保守估计,今年可推货值4000亿,按照50%的去化率计算,销售额超2000亿没问题。

而2017年,泰禾才刚迈进千亿大关:1007亿元。

分别代表着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的这两个闽企,在政策“掐头去尾”的招数下,现在,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拿股权全部质押换钱,再把钱一股脑投入楼市的他们,或难或易,都面临着王忆会正面临的难题。

而难易程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股价下跌的幅度呈正相关,下跌幅度越大,危险就越大;2.和项目周转速度呈现负相关,周转速度越快,危险就越小。

林腾蛟拿着阳光城43%的股份,现在已抵押了42%,拿着泰禾61%股份的黄其森,已抵押了58%。

年初至今,阳光城的股价拦腰斩,从10元跌倒了5元,泰禾更是下跌了三分之二,从36元跌到了14元左右。

每个开足马力往前冲的地产商,心中都有一个骄傲的灵魂。也许,人生只像王小波说的:

“不过是个缓慢被锤的过程。”

3.

应对这次危机,手段最简单粗暴的当属老王了。

碧桂园、绿地已经验证,引进平安营造的和谐气氛,更多属于视觉上的幻觉。

平安毕竟不是平安符。

谁想得到,自带国企光环的平安,操盘路子和短线散户一模一样,低位进入后,高位就套现。

平安拿着绿地、碧桂园的股票,时限都没超过两年,前后套现了将近100亿,之后从容转身离去。

马明哲对华夏国的态度,跟别的企业还不一样。老王引进平安后,绝对控股华夏国变成了相对控股。老马把“相对”二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入驻华夏国没两个月,业界就传出了老马要引入吴向东和老王分庭抗礼。

这算好事,还是坏事呢?只有老王自己心里清楚了。

实际上,老王的简单粗暴的应对方式,只是用新的危机代替了旧的危机,并且把危机滞后了。

谁知道若干年后,老马和老王之间,是否会出现争夺控股权的新危机。

和老王的简单粗暴不同,阳光城、泰禾的应对方式是积极的。

2018年4月,泰禾开始谋划向员工募资5亿元,拉升泰禾的股票。

而阳光城的套路,更加精巧别致。

全民卖房、全面买地是“双斌”玩儿剩下的。“双斌”又开启了“全民买股”模式。

今年11月到12月底,阳光城员工如果买了公司的股票,12个月不减持。完成这两个条件后,如果股价上涨,收益归员工,如果股价下跌,阳光城则按照年收益8%的收益率,对员工进行补偿。

这意味着,阳光城员工们买股所具备的巨大收益潜力,没有被剥夺,但风险完全被限制。

某种程度上,阳光城在赌1年后的A股大势。

股市的本质是一种多空对弈,信心甚至比业绩更核心。但光有信心还是不够的,“双斌”还引诱着人性中的贪婪:如果股价上涨,你会赚的更多。

因此,在“全民买股”的基础上,阳光城还频繁祭出股权激励,激励的对象囊括了阳光城所有中高层,一共424人。

阳光城的员工告诉镇长:

“公司把年终奖都兑换成了股票。”

A股惨淡的9月,阳光城把激励股票总额81.45%一下子释放出来,达到了2.81亿股,行驶价格比现在的股价稍高,6.16元每股。也就是说,这424人,未来1年内如果把阳光城股价拉到6.16元以上,剩下的都是赚到的。

这时候,再看阳光城的股票走势——由年初的10元左右跌倒了5元左右——已成优势。已经拦腰斩了,总不能再拦腰斩了吧?

10月以来,阳光城股价维持在5元上下,基本止住了跌势。

回顾楼市,2018年上半年,阳光城700亿元,去年同期420亿元——就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的颓势还没有影响到它的业绩。

而无论股市,还是楼市,遭遇同样难题的泰禾,两方面的表现都相当松散。

昨天,兰德咨询宋衍庆说了一句话:

“高周转房企会活下来,谁出局不取决规模。”

静水流深。

来古楼镇约个破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